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

「台灣!我來了」展覽探尋異鄉人眼中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

台北當代藝術館台灣!我來了異鄉人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

2019-08-02|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策展人、兩檔參展藝術家、國藝會獎助組藍恭旭總監、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王孟超總監、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駱麗貞執行長合照。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台灣!我來了Why did you come to Taiwan?」國藝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由台灣新生代獨立策展人程少鴻所策劃,展覽概念源自四百年前一位曾在台灣擔任荷蘭人翻譯的商人薩爾瓦多.迪亞茲(Salvador Díaz)的故事,這次展覽試圖向這些曾經來台灣的異鄉人提出「你為什麼來到台灣?」的問題,透過5位來自西班牙、菲律賓及台灣藝術家作品作為引線,探討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交錯的身分關係。展覽將自8月3日至9月29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展出。 
高俊宏,《丁修女–但是我們從來不會去西班牙傳教》。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亨麗艾爾.帕格里文安,《後–謨區查抄本》。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從國際視野揭示在地歷史文化

此次參展的三位外籍藝術家皆首次了解台灣曾被殖民的歷史,並以現地製作的作品為回應。西班牙藝術家芭芭拉.巴洛索錄像作品《遙遠的福爾摩沙》,記錄一場由菲律賓移工擔任響導的台北市區導覽行程,走訪市區內移工假日休憩的地點,包括號稱小菲律賓的金萬萬名店城,透過這場城市漫遊,回應自十七世紀西班牙殖民擴張至台灣、菲律賓策略,造成跨國族群移動與城市文化變遷的痕跡。西班牙威爾斯裔藝術家拉斐爾.伊凡斯的《魔鬼之鳥,鳥占術》重現被太魯閣族視為靈鳥Sissil(繡眼畫眉)的傳說,觀眾戴上數位裝置捕抓靈鳥的身影,了解原住民族與不同物種的溝通習俗及傳統儀式。菲律賓藝術家亨麗艾爾.帕格里文安繪製一幅長達240公分的畫作《後–謨區查抄本》,描繪各式因受西班牙殖民影響,已西班牙化的菲律賓生活用品、生產工具與宗教器物,反映殖民與文化融合的關係。
拉斐爾.伊凡斯,《魔鬼之鳥,鳥占術》。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李紫彤,《時差書寫》。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以影像敘事殖民文化的交替

台灣藝術家高俊宏的錄像作品《丁修女–但是我們從來不會去西班牙傳教》,從殖民及鄉野傳說角度切入,透過靈異探測器、觀落陰等民俗田調方式,企圖追蹤四百年前西班牙人在台灣傳教事蹟。台灣藝術家李紫彤《時差書寫》作品是自2014年以田野方式,以影像記錄海內外政治場域、原住民族部落議題,作為族群認同與傳統歷史書寫的實驗民族誌。 
台北當代藝術館《台灣!我來了》主視覺。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策展人介紹:程少鴻(1987年生)為台灣獨立策展人,關注身分認同與殖民議題,策畫的展覽「歐西里斯與迦尼薩」(墨西哥,2017)、「社會現實中的虛構」(台灣,2016)、「睿智的史斐爾」(馬來西亞,2016),於2014年獨立出版訪談集《先知與他們的喻言》。
 展期:2019/8/3(六)~9/29(日)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Studio (長安西路39號) 

台北當代藝術館台灣!我來了異鄉人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
REACTIONS
喜愛

4

好美

0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