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終結後」的當代面貌-2019年末專題(總論)
2019-12-10|撰文者:王玉善
2019年末最受到國際藝術界關注的事件之一,莫過於12月7號當天在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Miami Beach),發生的展品被吃掉的事件。義大利藝術家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丑角》(或稱為喜劇演員,Comedian)展出於世界知名的畫廊-貝浩登(Perrotin)的展位上,但卻被行為藝術家達圖納(David Datuna)當場吃掉,據悉這件作品價值達新台幣365萬元,並早已被法國藏家購藏。不過後來畫廊指出該系列作品都具有防偽保證書,並附有換水果的說明指南,因此在展場上便很快地換上新的香蕉,同時也對外說明此系列作品的真正價值在於其促使人們思考有形物品的價值為何,如其從被人們關注到購藏的過程及結果,將被視為創作的一部分。
義大利藝術家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丑角》。圖/取自Artnet
看到這邊,想必人們會認為,在這多元思維的現代社會當中,藝術的形式與價值及界線,勢必是一個相當值得探討的脈絡。但就目前的現況來看,當日後如果有人再把一根香蕉放置於展場,用膠帶貼黏於牆壁之時,再次地被吃掉,可能已經不會受到關注了,因為早於2019年,已有人做過這件事。那麼這樣看似瘋狂的現象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大方向而言,在1917年作為二十世紀藝術發展重要的里程碑的代表,杜象(Marcel Duchamp)的作品《噴泉》(Fountain),是以小便斗為現成物的創作,這個舉動震驚了當時的藝術界,然而其後續的批判性思考,卻深深地影響藝術潮流的走向至今。
亨利‧羅伯特‧馬塞爾‧杜象(法語:Henri-Robert-Marcel Duchamp,1887-1968)圖/取自Wiki
杜象(Marcel Duchamp)的作品《噴泉》(Fountain)。圖/取自Wiki
如從二十世界中葉開始,觀念藝術、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已被大眾逐漸接受。同時,也造成了平面藝術之創作,在學理上的價值思考(當時攝影技術也日趨進步),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藝術類別重要性探討及消長。最具知名的是由當代美國著名哲學家及藝評家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於198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藝術終結〉(The End of Art),其指出1960年代左右,開始出現了有別過去人們對於美學認知的創作,如Andy Warhol的作品《布瑞洛盒》(Brillo Box),而這個現象意味著藝術品和真實物件之間的差異性之區別,已被打破,同時也間接造成繪畫已死的再次討論,並對抽象藝術的創作進行再次的挑戰及反思。
安迪·沃荷(英語:Andy Warhol,1928-1987)。圖/取自Wiki
Andy Warhol的作品《布瑞洛盒》。圖/取自MoMA
不過這個討論並非是認為繪畫類創作將不再被重視,而是認為在抽離出傳統的歷史框架之後,其於當代藝術發展上的可能性會有哪些。這個面向的發展,在過了三十餘年之後的當今,或許會有一個趨勢及現象,如同西方的藝術史學家恩斯特·貢布里希(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3-2001)也曾言:「藝術價值與社會情境相關,但任何東西皆不會憑空產生,所以不可能無中生有地創造價值。」另一方面,伴隨著藝術思潮的轉換,以及科技的介入,藝術創作的條件在當代藝術的範疇裏也日趨複雜,它所影響的不僅只是對於創作者本身,同時也包含了藝術體系中的評審機制和審美價值及跨域之間的共伴關係。因此,在這2019年末至2020年初之際,非池中藝術網將透過部分國際及在地趨勢之間的藝術現象梳理,為讀者們提供一些當代藝術目前發展的可能性與方向,同時藉由觀眾品味的調查(點選進入非池中藝術網 2019年首屆【年度藝文評選】活動),與專家觀點分析,提供藝術和社會之間更多的對話及交流(後續也將持續新增相關專文及影音報導,點此進入專題連結)。
恩斯特·漢斯·約瑟夫·貢布里希爵士(英語: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2001)。圖/取自Wiki
國美館「來自山與海的異人─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展場。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世紀當代舞團舞者與何采柔作品〈半透明的風景〉。圖/世紀當代舞團提供
Cecily Brown (British, born 1969) 的作品《Yet to be titled》,2008,Oil on Linen,78.7 x 109.2 cm. (31 x 43 in.)。圖片來源: Kirsty O'Connor/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Ryoji Ikeda,A [continuum] © Ryoji Ikeda,Taipei Fine Arts Museum
非池中藝術網 2019年首屆【年度藝文評選】活動(點此進去參與票選)。圖/非池中藝術網編輯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究竟是市場趨勢?抑或者是藝術的自由意志?淺談繪畫在二十一世紀中的發展取向
2020-01-21|撰文者:王玉善14573
2019年末專題|非池中藝術網【2019年度評選活動】 趨勢分析
2019-12-31|撰文者:林侑澂4102
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2024-11-03|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019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11-15|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7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18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4-11-15|撰文者:李竺恩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