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撰文者:陳晞
今年首度參戰「台北藝博週」的生力軍展會——「WHAAAAAT’S STUDIO OPENING」(以下簡稱WHAAAAAT’S)的五十五個展間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別於以往飯店型博覽會展示形式的空間。在以「藝術家工作室再現」為佈置展房的核心概念中,我們可以發現作品與藝術家的創意、如何改變老爺行旅標準化的房間。非池中嚴選了10個於WHAAAAAT’S中的展間,邀請大家由上而下、一層層地感受藝術可以為生活帶來什麼。
2004|路易斯·凱伊戴Luis Carits、瑪莉·葵妮Mari Quiñonero
西班牙藝術家瑪莉·葵妮(Mari Quiñonero)帶來抽象線條系列作品《Color and Vacuum》,以音樂劇芝加哥開場曲〈All that Jazz〉為創作發想,聯想起 70 年代的懷舊色彩,分別具有力量、瘋狂、脆弱、熱情情緒感知的顏色。在這系列的創作中,Mari嘗試在色彩、形式、虛空元素之中建立對話,並和諧地運用兩種創作媒材粉彩與紙張。溫暖柔軟舒適的顏色,來自 Mari小時候成長於西班牙南部的記憶,也定義了藝術家專屬的創作領域。
葡萄牙藝術家路易斯(Luís Carita)的創作以自由為主題,內容環繞在自身周遭發生的事物與日常當中所看到的景象。藝術家的創作方式,通常是在快速自然的方式於紙張上繪畫,接著再開始剪貼於另一張紙張或是畫布上。Luís試著探索出拼貼創作的各種可能性,跟著自己的巧思在紙張上繪畫、剪裁紙張、黏貼紙張,同時實驗起各種形狀和不斷改變的多種創作組合。
瑪莉·葵妮(Mari Quiñonero)作品於2004展間。圖/非池中藝術網
路易斯(Luís Carita)作品於2004展間。圖/非池中藝術網
2008|貝莎·羅梅羅 Betsabeé Romero、伊達拉·德爾卡斯蒂略Idaira Del Castillo
展出墨西哥藝術家貝莎·羅梅羅與西班牙藝術家伊達拉·德爾卡斯蒂略的2008展間如同讓我們置身在一個五彩繽紛卻具視覺侵略感的空間。貝莎擅長使用日常材料如此次展出的輪胎作品,或是其他汽車零件和口香糖等。這些材料在殖民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並代表著全球的消費體系。她將這些與墨西哥傳統的符號,圖像和主題相結合,以反映歷史,文化和現代性的矛盾。
伊達拉·德爾卡斯蒂略的平面創作將織品結合壓克力或油彩。有時透過疊加、使織品創作「佔領」了整個空間。在純粹的幻想和個人經歷之間,藝術家的作品建立了一張圖像組成,作為對社會生活的視覺記憶,以繽紛的色彩將圖像和親密記憶之間產生一種聯想幻覺。
伊達拉·德爾卡斯蒂略的作品於2008展間。圖/非池中藝術網
貝莎·羅梅羅的作品於2008展間。圖/非池中藝術網
2008展間一隅。圖/非池中藝術網
1902|米津真理奈 Marina Yonetsu
出生於大阪的年輕藝術家米津真理奈此次帶來的系列作品《Contact》,將玻璃鑿碎之後再熔合成不同的造型,並且在表面以高溫漸層炙燒銀的材質來變造作品的表面視覺。在鑿碎與熔合、炙燒最後完成作品的這個程序之間,藝術家透過這樣工序嘗試著令形象置死地而後生的狀態,以表達自己的生命哲思。
米津真理奈作品於1902展間。圖/非池中藝術網
米津真理奈作品於1902展間。圖/非池中藝術網
1917|葉誌航Yeh Chih Hang、林育溶 Lyn Yu Rong
葉誌航與林育溶這兩位以刺青作為圖像創作、拓展對於繪畫的想像力的創作者,他們帶來了在這場藝博會中與眾不同的展示內容。對於他們來說,刺青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形式,其背後的創作生態、學習管道和交易機制等等,與我們所謂的藝術產業相較之下更為單純且更具創作自主。在葉誌航帶來的刺青圖像作品中,可以發現與他繪畫創作中共同存有的一種惡趣味風格,以及挪用、變造古典名畫中的著名圖像。而林育溶的創作中我們則可以看到他善於結合多種繪畫風格,將簡潔的線條與刺青色點如版畫般的漸層,來轉換許多特定文化圖像。除此之外,在展場中他們也提供刺青的服務。
葉誌航的刺青圖像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
林育溶的刺青圖像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
林育溶於展會中的現場刺青服務。圖/非池中藝術網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桃美館啟動「多方對接」年度書藝策展工作坊 打造跨域講師群陣容 培育未來書藝策展人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時事觀點在歷經商品化之後 美學訴求的回歸與追溯 有關2021 ART TAIPEI 台北藝博的部分藝術狀態【2021 ART TAIPEI 專題】
2021-10-24|撰文者:王玉善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