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時事觀點

在歷經商品化之後 美學訴求的回歸與追溯 有關2021 ART TAIPEI 台北藝博的部分藝術狀態【2021 ART TAIPEI 專題】

台北藝博2021 ART TAIPEI 非池中嚴選藝術市場現場實況

2021-10-24|撰文者:王玉善

2021年ART TAIPEI參展畫廊將較於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延續去年銷售的佳績,今年在展期的第一天,就已有許多參展單位銷售達七成以上(詳見本台報導《台北藝博看甚麼?非池中嚴選15件必看作品》中的銷售情況更新)。同時售出的作品類型也較多是趨向於具有時代進程、歷史脈絡定位下的藝術語彙,讓觀者可以在每件作品中,體驗到不同時空曲度的文化角色,以及清楚辨識每位創作者在視覺上的個人符號。反之過去曾經因為一時興盛而被大量商品化後,拿來展博會販售的現象,在今年的狀態之下則顯得較為少見。今年展商似乎想向觀者證明自己選件的品味與眼光。
RSVIP當天現場湧入觀展人潮盛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場現場。圖/畫廊協會提供
ART TAIPEI 2021 公共藝術作品《火樹螢花-雪藏》的「枝微」與「末節」。圖/畫廊協會提供
藝術團隊何理WHYIXD多元媒材與型態作品。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同時有鑑於今年公共藝術與大型裝置的比例也較少的情況,觀眾的目光的焦點幾乎都轉向了每間畫廊陳設的作品裏面,為市場導向鮮明的一次藝博會呈現。而這次2021 ART TAIPEI的銷售走向,也將可能影響台灣及亞洲地區日後收藏體系的價值判斷標準。此外,今年許多國際畫廊在疫情之下依舊選擇來台灣舉辦Pop-Up 展覽,展商如何運用及轉換在地的藝術內容,來面對這樣的常態現象,也是一個值得專注的事情。

追逐後的理性

2019年,許多看似商品化類型的作品(指的是圖像挪移之後,大量生產的作品類型,如某些大量複製圖像版畫、公仔),在拍賣市場當中,迎來了成交額度的高峰。不過伴隨而來的是,某些一級市場為了追求業績,因此找尋類似的圖像內容,開始生產製造出了許多相近型態的物件,並將其導入收藏體系裏面。然而歷經兩年之後,同質性高的作品充斥於市場當中,一方面既有供過於求的現象,同時觀者也逐漸視覺疲乏。再者,可以延伸理解的是,藝術投資固然相當重要,但藝術本身的前瞻性,對於某些藏家而言,更顯自我品味的超群、甚至是卓越(例如眼光,不走短線等)。
圖說:周代焌作品,其為2021年高雄獎繪畫性暨版次藝術類優選獎得主,並於2020年底曾於尊彩藝術中心舉辦過個展,作品藉由田調與繪畫的方式探討台灣歷史沿革中較少被觸及的地方產業史區塊。同時也曾於個展中結合繪畫和造型創作上的實驗性,帶給觀者獨特的觀看經驗。他的創作過程並非在繪畫或者造型藝術上有前後製作的關係,而是將其親身實境之後的個人感知,整合於多重媒材之中。並曾在個展當中,將空間布局視為一體的創作成果。作品風格遊走於具象之間,以獨特的色感與繪畫筆觸解放架上作品在畫布上的侷限。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周代焌,事件後方,壓克力彩、畫布,117X90.5cm,2021年。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尊彩藝術中心展場空間照。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圖說:漢雅軒展出傳奇藝術家葉世強(1926-2012年),1990年代左右至2012年的作品,葉世強在世時生活純粹孤寂,並於創作時不受限於當時代國際思潮的影響,堅定自我創作的風格與精神。他的作品發展至最後不受到媒材屬性的侷限,畫面風格以大面抽象色塊與寫意筆觸呈現個人和環境、乃至世界間的關係。看似簡約,實則充滿均質的美學構成,展現獨特的個人文學氣息。其1926生於廣東韶關,1948年考進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科,並在台灣遊歷時因國共內戰,而無望返鄉,故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大前身)藝術學系就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葉世強,白楊樹,油彩、畫布,91x72cm,2010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那麼現階段的文化內涵訴求可能為何?當第一波台灣藏家再次年輕化,並曾經角逐過商品化藝術類型作品的情勢之後,展商們勢必要在短時間之內快速提供新的購藏策略,來說明藝術品本身的原創性,甚至是以機構間的國際交流等多重面向來進行思考(相較過去八、九零年代的本土熱的情勢又更為複雜)。也因此,本次展會呈現出的許多作品,對於其創作的「過程」以及視覺感知上的方法學,便受到許多藏家購藏考量上的重新再思考,確實具有藝術創作本質深度上的作品,受到了再次的關注,如技術上的成熟度、觀念、圖像特殊性、文化定位等。
圖說:除了上述年輕藝術家周代焌長期以田調和多元媒材來探討台灣部份史觀、少數記憶的方式以外,耿畫廊展出的資深藝術家楊茂林同樣也從年輕的時候開始進行本土題材的探究,如這次新作系列《花落春未盡.雲豹與花鳥蟲魚》,是藉由在基底材上選用原木來進行精細繪畫雲豹形象的模式,來詮釋創作者對於台灣意象的感受,而原木上的歲月紋理及藝術家的手繪感,更增添藝術家對於土地關懷的自我心境投射與凝視感。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楊茂林,花落春未盡.雲豹與花鳥蟲魚2,綜合媒材,105x2cm,2021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跨世代之間的文化共創與對話

或許導因於今年台灣整體文化氛圍環境的轉向,當代與過去台灣文化脈絡如何被重新詮釋與連結,便成為展博會中的特殊現象之一。像是今年台灣正面臨日治時期重要的思想啟蒙團體「臺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成立百年之際,各館串聯響應舉辦特展的現象;以及在特定觀點之下,空間與媒材如何被解放,來做為當代藝術實踐的途徑的再探,如國美館推出的展覽「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抑或藝術文化交流依舊受到重視的活動舉辦-當代藝術盛會「Taiwan NOW」的呈現。這些都間接影響在地文化與亞洲藝術的未來性走向。
因此,藝術市場也勢必重新評估台灣美術史在過去「典範之外」下,依舊有哪些「連結點」沒有被發掘,還有當代藝術生產的文化內涵,及其未來在跨機構之後的能動性問題。
圖說:高士畫廊展出台灣中生代藝術家曾雍甯近期新作「嶢嶢」系列,其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油畫組。曾雍甯最具特色的是以原子筆作為視覺感的主體構成,並在看似飽滿的畫面當中,安排許多看似幾何、硬邊所塑形而成的各種景象,然而彼此之間卻又具有高度的關聯性與動態構成,使畫面不趨向於任何繪畫風格的典範,表現出自我個人特質極高的符號性,這個符號性可被作為解放,抑或者提供當前創作者們對於架上藝術在發展上焦慮狀態的解決途徑之一。此外,高士畫廊每年的台北國際藝博會都有不錯的成績,連續兩年都破千萬元,今年展會當中薛松賣出十件原作、12件版畫,最大的兩件作品(各270萬)已售罄。《符號系列-美元》九件共賣出6件,以及新藏家訂了九件。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曾雍甯,嶢嶢16,原子筆、壓克力、紙,107-225cm,2020-2021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鄧卜君,天地供桌,紙上水墨,239x126cm,2020年。圖說:采泥藝術展出鄧卜君近期的作品,其透過小筆筆尖的在畫布的方寸之間進行細密的描繪,塑造出奇山異質的宇宙世界觀。鄧氏自國立藝專畢業後(現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曾做起古董生意,跑遍中國、歐洲、紐約各地,在這幾十年間觀看到各種不同時期的古物圖像,無形中積累了它的視覺記憶能量,最終將這些文化內涵,以屬於自身所學背景進行詮釋。他的作品構圖結型態多元,特別是在類似中國帛畫的造景中,融入散點透視,並將其以近似當代卡漫的用色後,變造出的異質景觀,受到許多藏家的關注。圖/采泥藝術提供
采泥藝術展場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自由vs市場自由vs當代藝評重建

藝術的型態、藏家結構、一二級市場正面臨快速的變遷,彼此之間的消長關係正處於變動的狀態,藝術的話語權在經歷近年來由於科技、數位藝術等跨領域方法學的介入之下,已難以在一時之間被定義,並在市場在起伏之後開始出現部分理性探討藝術本質與美學現象。於此同時,藝評書寫的正經歷轉換之際,相較於以往藉由某些理論套用於藝術創作上的論述模式,現階段更關注於實際理解藝術狀態下的文本創作,它可以被視為一種擾動和衝撞新的藝術觀點的方式(參見《走出迴圈的藝術評論(下)之3:重新審視藝術評論的任務》)。
2021年ART TAIPEI藝術沙龍。圖/畫廊協會提供
也因此,在本次2021年ART TAIPEI當中,也特別規劃了幾場藝術沙龍《藝評消失了嗎?當代藝評與「市場」》《校園美術館在當代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青年藝術家的海外經驗》,分享藝術生產者、市場、藝術書寫中的各種當代狀態。當然每個人對於藝術品味的認知本來就有差異性存在,也有些人購藏藝術品的類型十幾年下來始終跟隨同一位藝術家與畫廊,純粹出自於本身對於作品藝術性的喜愛。不過真正值得一提的是,或許可以兼容並蓄這些不同觀點,並在現場性中產生對話與改變,也正是本地大型藝博會持續扮演的重要功能與角色。
楊泳梁,設色山水‧伏虎,數位微噴於美術紙上,110x110cm,2021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圖說:白石畫廊展出中國當代藝術家楊泳梁(1980-)的新作,其作品看似具有古典油畫的精微寫實,但中景乃至遠景的部分卻又近似中國山水的人文氣韻,看似衝突卻又均質。不過實際上藝術家是藉由數位影像創作來闡述歷史長河之下的故今元素碰撞後,進一步延伸而出的當代城市化中的社會性思考。而這些由都市造景堆疊而成的山巒與枯枝、伏虎的景象,彼此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正如同今年年初由忠泰美術館的展覽《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詮釋的人類和當代城市之間的各種連結。
圖說:首都藝術中心展出「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之作品,現年89歲的他,於2019年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大展「2019 奔‧月—劉國松」,當時展覽內容詮釋了劉國松不同時期的作品與原創技法,並結合當代科技VR進行呈現,受到各界關注。而本次2021 ART TAIPEI由畫廊帶來其2014年的作品《日照銀河系》,該件作品結合劉國松獨創的半自動性技法與當代幾何的語彙、色塊,並在看似東方人文思維的肌理構成中,打造了屬於自我獨一無二的視覺符號性,同時也讓觀者感受到屬於創作者本身的人文氣息與美學涵養。
劉國松,日照銀河系,水墨設色紙本,71.6x45cm,2014年。圖/首都藝術中心提供
(更多關於2021台北藝博新聞請見『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專題報導』

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非池中藝術網:2021台北藝博專區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Line 
.購票連結:KLOOK
.線上展廳:傳送門

【VIP Preview 貴賓預展】
10/21(四)15:00-21:00
10/22(五)11:00-14:00
【Public Opening 公眾展期】
10/22(五)14:00-19:00
10/23(六)11:00-19:00
10/24(日)11:00-19:00
10/25(一)11:00-18:00
【Venue 展覽地點】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
(110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台北藝博2021 ART TAIPEI 非池中嚴選藝術市場現場實況
REACTIONS
喜愛

10

好美

4

1

0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博會時事觀點

ART TAIPEI 2023 展後觀察:台灣藝術市場多元化的新趨勢

2023-10-25|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888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博會

ART TAIPEI 2023 藝術教育日 深化文化平權

2023-10-24|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