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ART TAIPEI 專題】台北藝博看甚麼?非池中嚴選15件必看作品@實體展位 (10/25 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
2021-10-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陳晞編輯整理
藍籌精銳較勁國際高度 中小畫廊展位盡藏驚喜
2021 Art Taipei 台北藝博在今年的123家畫廊裡,瀰漫著一股「在競爭中團結」的較勁氣氛。原本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臺灣本地藍籌畫廊,因為疫情的天時地緣,有了重回或首次參展台北藝博的機緣。這讓今年的藝博會中比以往出現更多雙年展等級、專業藝術收藏等級的當代藝術家作品。相較之下,高度仰賴國際流通、尚欠市場供給穩定度的「潮流藝術」,在今年的台北藝博中,似乎有降溫的跡象。
(10/21 19:50更新) 今年首日也傳出許多銷售佳績,例如耿畫廊帶來的楊茂林作品已全數售罄,姚瑞中與薛保瑕作品也賣出超過一半;而加力畫廊的郭英聲限量一百本的攝影書《私風景》銷售超過五成,也有大件攝影作品售出;而安卓藝術帶來的瑪莉娜·克魯格的寫實油畫作品也已全數售出。武玉玲於原住民藝術特展中的作品也傳出成績,小暮畫廊在首日展出的橋爪悠也作品,也幾乎售罄;經營街頭藝術與Urban Art的香港畫廊 Artconvex也有超過八成的銷售。亞紀畫廊展位中,此次的最大尺幅的陳昭宏油畫作品獲得重要機構收藏,而張碩尹(b. 1982)的肥皂雕塑帶至台北藝博亞紀畫廊展位的數量近乎完售,陳庭詩(b.1915) 的版畫、西野壯平(SoheiNishino, b.1982)的攝影作品、鈴木展(Hiraku Suzuki, b.1978)、令詠(b. 1992)、周豊硯(b. 1996)等藝術家的作品也各有售出成績。
(10/25 10:23 更新) 原住民特展展區武玉玲其中一件百萬元作品已售出。MIT新人特區簡佑任大件作品(32萬元新台幣)已售出,而亞洲藝術中心最大件的李真雕塑《風神》售出,獲得全場藝博會最亮眼的佳績。
2021 Art Taipei 台北藝博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面對藍籌精銳大軍,部分本土畫廊可不是來藝博會陪榜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展位不在大,有傑作便不寂寞。他們誠意十足地展現自己的實力,以耕耘本地藝術界多年累積的深厚內功,翻轉了一般人對於中小型本土藝廊的刻板印象。不藉由歐美財閥式藝博會所規定的道標走向世界,中小型畫廊展現的是臺灣現當代的藝術翻轉力。
在這個實力比拚白熱化的藝術場中,非池中藝術網特別從上百間展位中,嚴選15間畫廊展位與必看作品,呈現我們認為台北藝博之所以值得深入瀏覽的獨特面貌。(更多關於2021台北藝博新聞請見『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專題報導』)
非池中嚴選15件必看作品:
展位 N04▌
東之畫廊 East Gallery
陳植棋 CHEN Chih-Chi, b.1906
東之畫廊N04展位以10位前輩藝術家的10件作品,打造呼應文協百年與臺灣藝術史熱潮的展覽主題「十全十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如果你今天只剩下10分鐘可以拍照打卡看展覽,那你絕對不能錯過東之畫廊在N04展位中帶來的臺灣美術傳奇與傑作。作為一間老牌中小型畫廊,東之畫廊帶來了陳澄波 (b.1895)、黃土水 (b.1895-1930)、廖繼春 (b.1902)、李梅樹 (b.1902)、陳植棋 (b.1906)、陳進 (b.1907)、楊三郎 (b.1907)、李石樵 (b.1908)、郭雪湖 (b.1908)、金潤作 (b.1922)等足以傲視全場的臺灣前輩藝術家傑作。展位中的多件作品,可說是公立美術館外的另一種「文協百年紀念」面貌的呈現。
而在這群星會般的名單中,生命歷程最具傳奇與天才色彩、25歲英年早逝的畫家陳植棋。創作生涯短短七年間的幾十幅作品,大多由家屬保管,其作品稀少的程度,連臺灣三大美術館都尚未有機會入手典藏。此件作品是東之畫廊典藏作品,為了響應當前「文協百年」、「黃土水《甘露水》亮相」等臺灣藝術史熱潮、畫廊在展位主題「十全十美」中,以10位臺灣前輩畫家、10件作品提供一條在藝博會中最扎實的藝術史路線。其中陳植棋的作品,是在藝博會中多年難得一件 (甚至也在拍賣市場上極為少見) 的亮點。
《廟口》是被譽為天才畫家的陳植棋於1925-1930年完成的作品。畫廊指出,這位年輕的前輩畫家在這件作品中的視角是往地上看,而不是朝著天空仰視,「在這檔展覽中,它象徵著前輩畫家視角『從天邊移向腳邊土地』的關鍵點。」除此之外,筆觸、用色也與其他深受學院派影響的前輩畫家不同,天空的清亮與廟口紅牆的不同色塊,以及與周遭景物之間似乎有著非寫實比例的置中人影,許多細節都值得細細端詳。
【延伸閱讀|映照百年命運的「臺灣的維納斯」 黃土水名作《甘露水》重見天日 ! 將於北師美術館年底大展亮相】
陳植棋的作品《廟口》,作品價格為臺幣600萬元。《廟口》,1925-1930,油彩畫布,45.5 × 53 cm。圖/東之畫廊提供
展位 L08▌
加力畫廊 Inart Space
郭英聲 QUO YING SHENG, b.1950
(19:47 更新:郭英聲大件攝影作品已有售出成績,而限量一百本的攝影書《私風景》則剩下約4成)
加力畫廊在展位中帶來了第一位赴法國巴黎從事影像創作及工作的華人攝影師郭英聲暌違多年的新作以及限量版次 (共200版,此次展位僅釋出100版) 的攝影藝術書。作為華人新彩色攝影的第一人,郭英聲極少舉辦個展與攝影書,在這次展位中亦誠意十足地帶給攝影愛好者們多年難得一見的收藏機會。
加力畫廊展位L08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年輕時的郭英聲,便身處在世界藝術發展的交會點,個性灑脫使他與國際攝影大師 Helmut Newton、Guy Bourdin等都曾經有過交集,也與趙無極有私交。然而他並不只是位教科書上的人物,近年來擔任Jamie Chen藝術總監,讓這位不拘泥於銀鹽攝影的藝術家,也與如歌手張懸這般的年輕人在跨界中建立友誼。
此次的作品是以馬的局部身體為主題的大件黑白攝影。人或馬的「裸體」,是他攝影中的重要題材。郭英聲對於裸體的看法,承襲自70至80年代早期歐陸文化中對裸體的自由與開放性有所連結 (這種開放性,隨即在愛滋病於全球開始發生之後被翻轉)。
在此次攝影作品中的馬,是多年來在生活中陪伴著他與合作多年的服裝設計師陳季敏(台灣設計師品牌Jamie Chen創辦人)的「家人」。影像中呈現了郭英聲對馬匹如親人、朋友般的親暱視角,並在表現其肌肉、毛色與眼神的形象中,凸顯了「裸」作為一種坦承的、表露無遺的觀看特質。藉此我們看見了這位具有社交恐懼症的攝影先鋒,以攝影親近生命與關係的方式。
而藉著藝博會新發表的攝影書《私風景》中,郭英聲特別在每一本攝影書中,附帶了一張簽名的攝影原作。200件選自70年代至近期的攝影原作,個別隨機被放在這200本書中,並以親民的價格(一萬元台幣)讓大眾有收藏的機會,攝影愛好者絕對不可錯過。
【延伸閱讀|攝影訪談輯/ 姚瑞中訪臺灣新彩色攝影先鋒—郭英聲:「或者,還有一點點痛苦的東西住在我裡面。」】
郭英聲攝影作品〈Storm〉,USA MUSEO® 100% cotton Silver Rag Paper 300gsm, 127 × 181 cm, Edition of 5。圖/加力畫廊提供
郭英聲新發表的攝影書《私風景》,在限量200本的書裡,每一本都有一件攝影作品在裡面提供購書者收藏。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位 F05▌
尊彩藝術中心 LIANG GALLERY
許家維 HSU Chia-Wei, b.1983
尊彩藝術中心於展位F05展出台灣當代藝術家許家維的錄像裝置作品,是整場藝博會少見的當代錄像藝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儘管錄像藝術在美術館與雙年展中逐漸佔有重要的敘述地位,但這個媒材在藝博會中卻逐漸缺乏空間,這也讓錄像藝術在藝博會中成為了珍貴的存在。此次尊彩藝術中心在F05展位中帶來的許家維作品《尋找沈船》(2020),呈現藝術家尋找沈船的過程。《綠島鄉誌》記載了一艘19世紀末的荷蘭沈船,相傳是1880年左右,滿載糧食的荷蘭商船遇風浪而迷失,在綠島近海擱淺沈沒。當時遺留下的米糧足夠島民吃三年,但三年後所有的耕地荒廢,島民在青黃不接的狀況下度過一段艱困的日子。在2013年,中研院的水下考古團隊根據此紀錄,探勘發現「綠島一號」沈船。這部影片從今日的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出發(前身為收押政治犯的監獄),再由天空潛入海底,抵達「綠島一號」沈船的考古現場。
同時,藝術家也依據考古報告當中的船身尺寸與歷史文件,透過3D建模及列印技術製作出想象中的沈船,並陳設在特製的展示櫃中。這些數位建模的不正常塊面打破展示櫃,呈現了一個數位化的想像的過程,是透過當代技術去想像一個我們從未經歷的時空。
許家維作品《尋找沈船》影像截圖。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位 L06▌
亞紀畫廊 Each Modern
張碩尹 Ting-Tong CHANG, b.1982
亞紀畫廊在展出張碩尹的多件作品與線上展覽。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此次亞紀畫廊帶來了近年來網羅臺灣各大當代藝術獎項(如台新奬視覺藝術首獎、2020台北獎首獎以及2021「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等)的藝術家張碩尹特別計畫「肥皂」。在展位中,亞紀畫廊與藝術家合作打造一個延續自萬華西寧市場快閃展演的櫥窗式展區。展區電腦中的「遊戲」畫面,則是他與團隊在今年打造的原生互動式網站。不過,因為展位中的蘋果電腦只有一台,如果沒能在展間玩到藝術家網站的話,你也可以透過自己的手機或電腦裝置進入網站連結。
除此之外,張碩尹也在展位中特別製作一系列的實體作品。例如受美國觀念藝術家約翰·巴爾代薩里(John Baldessari)啟發、結合「肥皂」計劃中漂浮的肥皂超連結意象的「觀念性肥皂雕塑」(Conceptual Soap Sculpture),以及使用了特殊顏料創作的複合媒材架上繪畫作品。張碩尹選用了比被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 (Anish Kapoor, b.1954)壟斷的深黑色顏料「Vantablack」還要深的「奈米碳管黑墨」(Musou black ink),而壓克力水粉畫出的線條與色塊,則像是在這個純粹黑色的宇宙中漂浮般,視覺中的符號與象徵則揉雜了龐克、低限與流行文化的圖像。
【延伸閱讀|吃瓜看戲,製皂假消息?「肥皂—張碩尹計畫」以臺式賽博龐克場景 打造網路原生互動式網站】
(左起) 張碩尹作品〈搔癢先生〉(2021),奈米碳管黑墨、墨汁、手工紙本,75.5 X 55 cm;〈叢林飛行〉(2021),奈米碳管黑墨、墨汁、手工紙本,80.5 X 60.5 cm。圖/亞紀畫廊提供
展位 E05▌
Studio-ID Art Gallery
皮爾斯・伯克 Piers Bourke, b.1978
首次參展臺北藝博的新加坡藝廊 Studio- ID 帶來的作品,大多雖在臺灣未曾有曝光計畫,但在國外卻已有相當的人氣與關注。在此次的E05展位中,他們特別帶來了英國藝術家皮爾斯·伯克的複合媒材空間繪畫作品。其多件作品也獲得地獄廚神高登拉姆齊的收藏青睞。是在台北藝博中陌生卻值得喜愛街頭藝術的藏家們注意的亮點。
Studio- ID於展位E05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英國當代藝術家皮爾斯.伯克(Piers Bourke)生於 1978 年,曾就讀於切爾西藝術學院 (Chelsea College of Arts) 和布里斯托的西英格蘭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藝術家常駐亞洲,並於 2018 年末返回倫敦,在帕森綠地的工作室工作。他以結合逐色樣張的印刷技巧和傳統繪畫技法,表現城市在不斷發展中的逐漸式微的時代眼淚以及街頭中鮮少被注意的「裝置」。
像是倫敦的電話亭,或是日本的自動販賣機作品,都是藝術家在城市漫遊中關注的對象。特別是在《來自日本的自動販賣機-粉藍》的作品中,可以看見其以碎紙機般裂解圖像與畫布平面性的手法,同時在以塗鴉性的筆觸「破壞」畫面的物質性,是別具趣意的街頭藝術作品。
【延伸閱讀|新加坡新型態藝廊 Studio ID Art Gallery 首度進軍ART TAIPEI 2021 多位東南亞知名藝術家首次在臺亮相】
地獄廚神高登拉姆齊也收藏的英國藝術家皮爾斯・伯克(Piers Bourke, b.1978)系列作品《來自日本的自動販賣機-粉藍》,181 x 81 x 7 cm,拼貼攝影輸出壓克力木板,2021。圖/Studio ID Art gallery提供
展位 L10▌
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
瑪莉娜.克魯斯 Marina Cruz, b.1982
安卓藝術於展位L10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品牌持續關注當代繪畫的安卓藝廊,此次帶來了剛於關渡美術館結束生涯最大個展的菲律賓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經典的超寫實服裝特寫繪畫。藝術家以一種逼近肉眼極限的微觀視角,描繪充滿生命、勞動痕跡的衣服而聞名。對於色彩的掌握、光影皺摺的空間表現,以及那些長時間被穿著或折疊的痕跡,都表現了藝術家難得的細膩與氣度。如同你看到親人捨不得丟掉的舊衣服,會想像到他們可能的生活,你亦可輕易地從藝術家在描繪衣服時、精心保留的細節與使用痕跡,看見生命如何織就自己與他人。
當然,克魯斯近年來也是藝術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想要購藏作品的藏家們,可能得先有排隊等待的心理準備。安卓藝術表示,藝術家2008年的作品《刺繡的風景》(Embroidered Landscape of my mothers life: a Biography)曾獲得菲律賓艾騰尼奧藝術大獎 (Ateneo Art Awards),進而受到矚目,並開始活躍於國際藝術舞台。2012 則榮獲菲律賓13位傑出藝術家大獎。
近年來,克魯斯細膩的當代藝術作品亦深獲藏家肯定,2011年《當蘇菲亞五歲》(When Sonia Was Five)於蘇富比以93,750港幣拍出 ,2016年該件作品的拍價已達375,000港幣,五年來漲幅約400%。在全球深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克魯斯的作品在蘇富比的拍賣行情約在530,000至440,000港幣之間。
【延伸閱讀|菲律賓當代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 首度台灣大型個展《潮汐時間表:瑪莉娜.克魯斯》】
瑪莉娜.克魯斯,《神聖之下的驚惶》,121.9x147.3 cm,油彩、畫布,2020。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位 T04▌
原住民藝術特展《深山裡的後花園》The Native Garden in the Mountains (乙皮畫廊 iP Gallery)
武玉玲 Aruwai Kaumaka
屏東三地門排灣族女性藝術家武玉玲近年來是廣受國際雙年展矚目的藝術家,光是近兩年來便參展2020臺北雙年展、2020橫濱三年展、2021雪梨雙年展與亞太三年展,除此之外也將參加今年最大規模的原民當代藝術展《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不過,也因為目前藝術家的作品多是現地製作,再加上其手工纏繞、勾織、編結的工法,因此在此次台北藝博的作品《Vu Vu的花園》(2020)可說是藝術家難得釋出可被收藏的作品。
作為一位有著部落頭目及貴族生命經驗的女性,武玉玲既是獨立的個體,卻又是族群與文化傳承上聚合大眾的中心。它的軟雕塑裝置作品總有著一種華麗、破朽卻具治癒感的視覺感知,其纖維與裝飾物件織起獨特的有機造形,密實地纏繞著族群文化的厚重關照。
【延伸閱讀|2021年最大規模原民當代藝術展《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10/15將於屏東「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開展!】
阿儒瓦苡 篙瑪竿(武玉玲),《Vu Vu的花園》,130x50x30 cm,回收布料、有機棉、棉線、纏繞、勾織、編結,2020,NT$ 1,000,000。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位 F01▌
亞洲藝術中心 Asia Art Center
塩田千春 Chiharu Shiota, b.1972
亞洲藝術中心於展位F01展場,帶來多件令人耳目一新的歐美當代繪畫作品,其中卡特琳娜.亞內奇科娃.沃許 (Katarina JANEČKOVÁ WALSHE, b.1988。作品為下圖左1-4) 接下來更將於亞洲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亞洲藝術中心此次誠意滿滿,帶來了多位今年在臺灣初登場的國際藝術家作品。如果你錯過了塩田千春在北美館的個展,你也可以來亞洲藝術中心的F01展位一解「塩田」癮。塩田千春生於大阪,現工作及居住於柏林,透過紗線結合行為與裝置藝術,將觀看者圍繞在她設下的場域之中。塩田的藝術千變萬化,藉由不同的手法體現時間性與律動性,讓觀看者在身體與情感上同時與作品融會貫通。2015 年塩田千春代表日本參加第 56 屆威尼斯雙年展,為此她創作全新的裝置作品《手中的鑰匙》。
在塩田千春創作了告別畫布繪畫的表演作品《成為畫》之後,便前往德國留學,並受到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的洗禮,以及德國裝置藝術大師瑞貝卡·霍恩的指導。有人說她是日本最後的物派藝術家,有人說她是比草間彌生還要偏執的編織者。
日本藝評家中原佑介形容,當我們在感受塩田千春的編織裝置中的時候,就像身處在颱風眼之中,「周圍銳利、不斷被往內拉扯,中心卻始終保持寧靜。」 然而,對塩田來說,她是在用空間作畫,一幅讓我們用身、心、眼體會、使觀者在作品中也「成為畫」的畫。這次於亞洲藝術中心F01展出的作品,便是藝術家經典的衣服與絲線的裝置系列。
【延伸閱讀|臺北市立美術館|專訪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塩田千春作品於亞洲藝術中心F01展場(中)。《 State of Being (Cloth)》,2018,綜合媒材,80x45x120cm。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位 L01▌
耿畫廊 Tina Keng Gallery
林鉅 Lin Ju, b.1959
耿畫廊於展位L01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暌違五年,藝術界人稱「頂規」的耿畫廊隆重回歸台北藝博陣容,一出手帶來了臺灣畫家林鉅少見的大型人物繪畫。
林鉅曾於1995年以《山海經》中的生物「視肉」為原型撰寫視肉傳說,在其脈絡中成為獨特的語彙。視肉又名為太歲,它象徵生生不息的生命;在林鉅的傳說中,人類因對於生的貪戀和總總貪欲食下視肉而變成妖怪危害人間。在此次展出的作品《神聖考 貳》中,林鉅於繪卷上演示著一份熟悉而陌生的宇宙觀。畫面中肢首不全且手足相食的聖像,彷彿與《山海經》中「視肉」傳說對位印證;將看似駭人的圖譜,化身為童乩巫覡喃喃道出的現世讖言。
充滿個人魅力的藝術家林鉅,1986年與友人共組藝術團體「息壤」發表創作,分別在1988年、1991年及1996年此團體都 在不同地點發表作品。1985年5月,首次個展「林鉅純繪畫實驗閉關九十天」於嘉仁畫廊並引起矚目。1996年入選台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1999年入選「台灣當代美術1988-1999」展覽並於2002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他的作品多次隨聯展於美國、西班牙、葡萄牙各大都市展出。
(19:49更新:耿畫廊表示,楊茂林作品已全數售出,而薛保瑕、姚瑞中等作品已售出六成。)
《神聖考 貳》,2020, 水墨設色.紙本,260 x 137 cm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位 L05▌
就在藝術空間 Project Fullfill Art Space
謝牧岐 HSIEH MU-CHI, b.1981
就在藝術空間L05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就在藝術空間帶來的當代藝術家謝牧岐,是近年來少數以當代繪畫裝置技術,進一步臨摹、反思臺灣前輩畫作的藝術家。藝術家將許多前輩藝術家對於地方景色、符號的使用與筆法技巧的要求等,挪用且並置於架上繪畫之中。過去作品曾獲2006年「臺北美術獎」首獎、桃源美術獎首獎、世安文教基金會「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以及第18屆台新獎(2020)入圍決選,是臺灣當代畫家中的佼佼者。
自從2004年至今,謝牧岐依然推敲著繪畫如何作為一種「再製」、「測量」與「集合」的大哉問。例如此次就在藝術空間於展位L05的展出作品《1930.1940.1943.1992.2021》(2021),在名稱中,便提示了藝術家在這件作品中穿越了五個時代中的形象與繪畫性。
《1930.1940.1943.1992.2021》是在謝牧岐於國美館展覽中,看見臺灣畫家黃水文作品《南國初夏》之後有感而畫的作品。這幾年他刻意地將香蕉樹、椰子樹等具有殖民地風情的景物入畫,進一步參照這些景物的繪畫史。在畫面中,藝術家也加入了自己對陳植棋的真人廟的詮釋,除此之外更添加了生活中常見的路燈、後照鏡與眼鏡等符號。謝牧岐將數位影像圖層的拼貼與繪畫性筆觸交雜、突變為一個以純粹壓克力顏料表現的集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詮釋一種形象影像化的結果。
【延伸閱讀|【第18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我欠你的畫 | 謝牧岐個展】
謝牧岐作品於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位 Q05▌
MIT新人推薦特區
簡佑任 CHIEN Yu-Jen, b.1987
曾獲高雄獎首獎的年輕藝術家簡佑任於此次MIT新人推薦特區Q05展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曾獲高雄獎首獎的年輕藝術家簡佑任,長期思索自身與風景之間的關係,企圖經由繪畫,從人文的角度重新理解風景對於現代人所存在的意義。早期以繪畫為媒介,呈現自身身體在空間的游移狀態,近年嘗試以立體及現成物組件,思考現代化後人與土地的疏離與異化,大自然之於人的存在經驗和價值。
此次在MIT新人推薦特區Q05中展出的作品《臺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是藝術家以不同的材料與方法,臨摹日本畫家鄉原古統描繪臺灣山脈風景的架上作品。他以水泥、砂、礦粉與礦物為媒材,將材料在堆疊與敲打的過程中,形塑了浮雕般的山水畫面,藉此隱喻了臺灣「山水」在現實環境中、生態關懷的一面。這件作品同樣也是高雄獎首獎系列創作的延續,藝術家從尋找典範、臨摹經典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臺灣的環境。
【延伸閱讀|《2020高雄獎》得獎名單揭曉! 李亦凡、簡佑任與石孟鑫榮獲首獎 1/23高美館登場】
簡佑任,《臺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2021,水泥、砂、礦粉、礦物,91.5 X 116.5 X 3 pieces 。圖/藝術家提供簡佑任作品《臺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局部細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位 D04▌
家畫廊 Jia Art Gallery
林壽宇 Richard LIN (LIN Show-yu), b.1933
只要林壽宇的作品出現台北藝博,那它就很有可能會成為眾多藏家、美術館爭相購藏的焦點。這次家畫廊帶來的戰後現當代資深藝術家的作品當中,特別展出了林壽宇的早期作品,以及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典藏系列作品《五月一日;五月二日;五月三日;五月四日》(1971)。
林壽宇,《五月一日;五月二日;五月三日;五月四日》,102x102 cm,絲網版畫、膠片,1971。圖/家畫廊提供
展位 D04▌ 家畫廊 Jia Art Gallery展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林壽宇是臺灣戰後藝術史中的開創性人物,其作品中的「後繪畫性抽象」精神,影響了其後許多臺灣重要藝術家對於空間裝置、低限抽象的思考,這樣的思維,也延續到了當代許多藝術家的作品中。甫於國美館結束的大展「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便是以他作為藝術發展的起點。
其中家畫廊在此次作品《藍調》(1958),或許也可以說是林壽宇的藍色時期 (畢竟他日後多以白色為主調) ,是藝術家早期以抽象表現的筆觸探索低限之手的精彩作品。在蘊藏老莊「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逍遙境界之外,也可以從這樣的創作方法與色彩排列的疏密節奏中,連結到他日後幾乎不在畫布作畫的低限精神。
【延伸閱讀|林壽宇鉅作數十年後首次亮相!「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41位藝術家串起41年來的空間與物性】
林壽宇,《藍調》,172x172 cm,油彩、畫布,1958。圖/家畫廊提供
展位 J01▌
也趣藝廊 AKI Gallery
范揚宗 Fan Yang-tsung, b.1983
也趣藝廊於近年在德國設立據點、往來兩地之間耕耘德國萊比錫畫派以及臺灣年輕當代家作品的也趣藝廊,帶來了作品只要一出現便廣受藏家爭相購藏的臺灣當代畫家范揚宗的繪畫新作。在藝術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泳池系列」裡,以硬邊刻畫平框巨大蛙鏡,映照池邊暗潮洶湧的人生百景。潮濕的空氣裡挾雜岸上人們身上的汗水,和淡淡的防曬乳氣味。隨著風,深埋在內心深處的情慾也隨著氣流悄悄傳遞。藝術家以銳利膠帶貼出的漸層色彩來描繪日曬過後的痕跡,那些在肉體或葉面上緩緩滑落抑或靜止不動的水珠,經過曝曬沾黏,隨著溫度的細微變化,更像是情慾的緩增堆疊。如浪的林葉好似藝術家的內心澎湃,帶有些許侵略的慾望在看似祥和的畫面中激狂翻湧。
范揚宗的精彩創作曾於2013 年入列美國洛杉磯私人美術館(El Segundo Museum of Art)經典藏品。緊接著在2014、2015 Art London大受好評。在歐、美、亞各大博覽會的強烈洗禮之下,2018年他便以首位華人藝術家身分受邀參與重量級德國畫廊Galerie EIGEN+ART的柏林群展。
范揚宗作品於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位 D07▌
川田畫廊 Kawata Gallery
菅井汲Kumi SUGAÏ, b.1919
川田畫廊於展位D07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日本藝術家菅井汲生於神戶的馬來西亞移民音樂世家,曾於1930至1940年代接受正規西方藝術及日本畫訓練。他的職業生涯始於為日本鐵路公司Hankyu做廣告(1937-1945), 於 1952年前往法國後成為巴黎畫派的年輕一代。
菅井汲橫跨全球的展歷,足見在世界藝術史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曾於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件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等全球「三大超級展覽」展出作品,除此之外,菅井汲也更於現代藝術史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美國「卡內基國際藝術展」、1967年世界博覽會加拿大館,和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他最初受非定形藝術的影響,從對有機形態的表現起步入了創作生涯。因為某次駕駛跑車的體驗,令他深深迷戀上了科技所給予的緊張與速度感,從而自1963年起一改其風,開始潛心於幾何學形態的描寫,逐漸形成了以符號化和明快色彩為顯著特徵的菅井汲式獨特畫風。
菅井汲 Kumi SUGAÏ,VARIATION-78, ca,1978, Oil on canvas, 60 × 60 cm, 50,000 USD。圖/川田畫廊提供
展位 J02▌
小暮畫廊 GALLERY KOGURE
橋爪悠也Yuya Hashizume, b.1983
小暮畫廊J02展場中,多位年輕藏家填單下訂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以壓克力平塗畫法表現漫畫般的圖像的Urban Art作品,這些作品時常是以簡單的畫面,強調一種與不同文化美學連結的意像,有時甚至是一種圖標化的手勢。而來自日本的小暮畫廊在J02帶來的日本Urban Art藝術家橋爪悠也,即是近年來廣受矚目的藝術家之一,他的女性形象你也許不陌生,其形象受到藤子不二雄與手塚治虫等漫畫大師啟發,藝術家的圖像像是簽名一般,以圖標化的方法散佈在展場中,不到半天便已有許多藏家填單等待作品購藏。
(更多關於2021台北藝博新聞請見『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專題報導』)
橋爪悠也作品《eyewter ver. space suit (Orange 3)》(2021)。圖/小暮畫廊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ART TAIPEI 2024 X Taipei Art Week 雙重奏! 展現台灣藝術產業多元發展,共創城市藝術盛宴
2024-10-29|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2181
敞開收藏大門:12件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5000美金以下作品推介
2024-10-26|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9845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展首日VIP預展觀察,編輯部第一現場嚴選14件精彩作品!
2024-10-2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13260
在歷經商品化之後 美學訴求的回歸與追溯 有關2021 ART TAIPEI 台北藝博的部分藝術狀態【2021 ART TAIPEI 專題】
2021-10-24|撰文者:王玉善10278
2020 ART TAIPEI 台北藝博看甚麼?非池中嚴選15件必看作品 (10/26 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2020-10-2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陳晞編輯整理26862
ART TAIPEI 時尚藝術跨界特區公益拍賣開箱暨捐贈儀式 11月5日直播頁面【2021 ART TAIPEI 專題】
2021-11-02|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