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撰文者:詔藝
今年(2020)台北《超級藝博週》中的指標性藝博會《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於一月16至19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延續上一屆被稱為「香港巴塞爾減量版」的口碑,本屆共有來自世界各地99 家畫廊參與,吸引眾多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及收藏家前來參觀,根據主辦單位會後新聞稿,本屆參觀人數超越去年,估計逾四萬人次,熱鬧非凡。
本系列接續甫結束不久《2019台北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19)所推出的《「你.看到它們了嗎?」─ 2019 ART TAIPEI漏網搜秘》系列模式,陸續介紹幾位在本次《台北當代》中,值得關注的藝術家:
二、伊恩•達文波特 Ian Davenport
伊恩•達文波特(Ian Davenport),1966出生於英國西德卡(Sidcup),早年在英國柴郡的諾斯威奇藝術與設計學院(Northwic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in Cheshire)學習,之後進入倫敦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跟隨著名的英國波普藝術家麥可•克雷格•馬丁(Michael Craig-Martin)學習研究,於1988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他的校友中,包括本世紀初曾在市場上紅極一時的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行動裝置藝術家麥可•蘭迪(Michael Landy)、女性主義藝術家莎拉.魯卡斯(Sarah Lucas)等,這一群前後屆同學們各個才華洋溢。同年七月,達文波特受邀參與由赫斯特所策劃、英國當代藝術史中知名度最高的《凍結》(Freeze)展覽中展出,該展覽首先匯集了多位後來被稱為「英國年輕藝術家」(YBAs, Young British Artists)的藝術創作者,他也因而被歸類在該世代成員之一。
Michael Craig-Martin為著名國際歌手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所製作之像肖像作品。© Michael Craig-Martin Image Courtesy Christie’s
達文波特首次個展於1990年在Waddington畫廊舉辦,隔年(1991),他與其他三位知名藝術家,包括安尼希.卡普爾(Anish Kapoor)、菲歐娜.蕾伊(Fiona Rae),與雕塑家瑞雪.懷特Rachel Whiteread等三位,接受有著「藝術界的奧斯卡」稱號的透納獎(Turner Prize)提名,成為該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被提名人,因而聲名鵲起。達文波特1999年入選另一地位崇高的約翰•摩爾繪畫大獎(John Moores Painitng Prize)的「優勝名單」(prizewinners)之列。西方當代藝術中,能兩者皆獲獎的藝術家,少之又少,足見達文波特作品的創意、概念、技巧和獨創風格,獲得藝術界中美學標準制定者們的一致肯定。
達文波特作品現場圖。圖:非池中藝術網提供。
卡普爾的作品。圖 詔藝 攝。
創作特色與風格
伊恩•達文波特(Ian Davenport)以帶有觀念性的抽象繪畫而聞名,其繪畫旨在挑戰創作方式「過程上的創新」和「顏料質地變化上」的各種可能性。他的創作以其色彩鮮豔和諧的《水坑畫作》(puddle paintings)系列最具代表性,包括將濃稠的水性壓克力(丙烯酸)塗料細心地倒在表面上,然後故意在底部形成不規則的水坑和水池狀。這樣的創作方式,令達文波特能夠嘗試並探索不同色彩線條間的複雜排列,產生出在視覺上介於極簡藝術、色域繪畫,以及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三大流派融於一爐的效果,卻又同時具備時尚設計感的新穎風格。
除此之外,他水坑畫背後的觀念,也在嘗試於「可控」與「不可控」之間,追求最大的平衡與和諧性。他作品上的大面積通常都是看似井然有序的彩色條狀色塊,但當觀者順著油彩將視線移至畫面下方之後,所有貌似拘謹和嚴格控制下的色彩線條,突然渲洩而出,儼然就像溢出奶酪的蜜汁般地恣意流動著。為了強化油彩的自由流動感,根據紀錄影片和相關描述,藝術家甚至使用工業風機,利用強風吹在畫作尚未凝固的顏料上,讓其產生更為隨機的混彩畫面。
達文波特作品細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提供。
達文波特作品細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提供。
REACTIONS
5
5
1
2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聯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首展「No Language」:跳脫文字框架,14組創作者以視覺與觸覺訴說「無聲的語言」
2025-01-16|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