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它們了嗎?」-2020台北當代佳作搜秘!(二)伊安•達文波特 Ian Davenport
2020-02-05|撰文者:詔藝
今年(2020)台北《超級藝博週》中的指標性藝博會《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於一月16至19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延續上一屆被稱為「香港巴塞爾減量版」的口碑,本屆共有來自世界各地99 家畫廊參與,吸引眾多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及收藏家前來參觀,根據主辦單位會後新聞稿,本屆參觀人數超越去年,估計逾四萬人次,熱鬧非凡。
本系列接續甫結束不久《2019台北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19)所推出的《「你.看到它們了嗎?」─ 2019 ART TAIPEI漏網搜秘》系列模式,陸續介紹幾位在本次《台北當代》中,值得關注的藝術家:
二、伊恩•達文波特 Ian Davenport
伊恩•達文波特(Ian Davenport),1966出生於英國西德卡(Sidcup),早年在英國柴郡的諾斯威奇藝術與設計學院(Northwic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in Cheshire)學習,之後進入倫敦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跟隨著名的英國波普藝術家麥可•克雷格•馬丁(Michael Craig-Martin)學習研究,於1988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他的校友中,包括本世紀初曾在市場上紅極一時的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行動裝置藝術家麥可•蘭迪(Michael Landy)、女性主義藝術家莎拉.魯卡斯(Sarah Lucas)等,這一群前後屆同學們各個才華洋溢。同年七月,達文波特受邀參與由赫斯特所策劃、英國當代藝術史中知名度最高的《凍結》(Freeze)展覽中展出,該展覽首先匯集了多位後來被稱為「英國年輕藝術家」(YBAs, Young British Artists)的藝術創作者,他也因而被歸類在該世代成員之一。
Michael Craig-Martin為著名國際歌手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所製作之像肖像作品。© Michael Craig-Martin Image Courtesy Christie’s
達文波特首次個展於1990年在Waddington畫廊舉辦,隔年(1991),他與其他三位知名藝術家,包括安尼希.卡普爾(Anish Kapoor)、菲歐娜.蕾伊(Fiona Rae),與雕塑家瑞雪.懷特Rachel Whiteread等三位,接受有著「藝術界的奧斯卡」稱號的透納獎(Turner Prize)提名,成為該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被提名人,因而聲名鵲起。達文波特1999年入選另一地位崇高的約翰•摩爾繪畫大獎(John Moores Painitng Prize)的「優勝名單」(prizewinners)之列。西方當代藝術中,能兩者皆獲獎的藝術家,少之又少,足見達文波特作品的創意、概念、技巧和獨創風格,獲得藝術界中美學標準制定者們的一致肯定。
達文波特作品現場圖。圖:非池中藝術網提供。
卡普爾的作品。圖 詔藝 攝。
創作特色與風格
伊恩•達文波特(Ian Davenport)以帶有觀念性的抽象繪畫而聞名,其繪畫旨在挑戰創作方式「過程上的創新」和「顏料質地變化上」的各種可能性。他的創作以其色彩鮮豔和諧的《水坑畫作》(puddle paintings)系列最具代表性,包括將濃稠的水性壓克力(丙烯酸)塗料細心地倒在表面上,然後故意在底部形成不規則的水坑和水池狀。這樣的創作方式,令達文波特能夠嘗試並探索不同色彩線條間的複雜排列,產生出在視覺上介於極簡藝術、色域繪畫,以及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三大流派融於一爐的效果,卻又同時具備時尚設計感的新穎風格。
除此之外,他水坑畫背後的觀念,也在嘗試於「可控」與「不可控」之間,追求最大的平衡與和諧性。他作品上的大面積通常都是看似井然有序的彩色條狀色塊,但當觀者順著油彩將視線移至畫面下方之後,所有貌似拘謹和嚴格控制下的色彩線條,突然渲洩而出,儼然就像溢出奶酪的蜜汁般地恣意流動著。為了強化油彩的自由流動感,根據紀錄影片和相關描述,藝術家甚至使用工業風機,利用強風吹在畫作尚未凝固的顏料上,讓其產生更為隨機的混彩畫面。
達文波特作品細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提供。
達文波特作品細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每個人都是「關係人」:MoCA當代館新展,反思 #Me Too 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2024-05-3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61
藝術市場趨勢如何影響了2024台北當代?盤點參展畫廊反饋及銷售狀況
2024-05-1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李竺恩編輯整理15077
WHAAAAAT TO SEE? 非池中嚴選帶你逛WHAAAAAT’S STUDIO OPENING必看作品
2020-01-18|撰文者:陳晞8889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12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03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