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它們了嗎?」-2020台北當代佳作搜秘!(二)伊安•達文波特 Ian Davenport
2020-02-05|撰文者:詔藝
從達文波特的創作靈感和作品所呈現出來的形態,似乎多少發想自三位重要的現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觀念,包括美國抽象表象主義代表藝術家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 – 1956)傾倒油彩「滴畫法」(drip painting)的創舉,普普藝術宗師安迪.渥荷(Andy Warhol, 1928 – 1987)所提倡大量複製的創作手法,以及色域繪畫(color field paintings)代表人物莫里斯.路易斯(Morris Louis, 1912 – 1962)透過重力發揮作用而成的標誌性「污點畫」(stain painting)系列。
比較明顯的證據是,達文波特的許多作品,都是透過將油漆倒在傾斜的表面上,將塗料受重力牽引而在背板媒材有限度地溢流以完成作品。資料顯示,他通常選擇中等密度的纖維板、不鏽鋼或鋁板,而少在滑動性不佳、阻力大的帆布上製作。不過和前述三位前輩相較,達文波特的作品更帶有「活潑的現代感」,因為他選擇一般常見的家用光澤塗料(household gloss paint),而這樣的顏料可以讓完成的作品有著更高的亮度。觀者有時也可以透過作品看到自己在彩色線條中的反光,產生略具鏡面的效果,讓作品所位處的空間更充滿現代感。
除了傾倒之外,達文波特後來進化到採用注射器在鋼或鋁板上著色。他曾表示「注射器的精確度和易於控制的特性,使我能夠更專注於畫面上顏色的鋪陳和編排,而減少花費精神在塗料本身和它如何流動的操作上」(I've been applying paint with a syringe, which is an incredibly precise instrument for controlling liquid. It has allowed me to concentrate on colour and the sequence of colours rather than focusing all my attention on the paint and how it flows.)。
達文波特,《Large Eglise》,壓克力、不鏽鋼及鋁板,2016。圖:詔藝 攝
著名作品
2003年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的《像這樣的日子》(Days Like These)展覽中,達文波特通使用注射器,製作出13米高的水坑系列壁畫大作。2006年,他在倫敦Southwark大橋上,更製作出48米寬的畫作《傾倒的線條》(Poured Lines),被認為是英國最大的永久性公共藝術品之一。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上,知名鐘錶製造商Swatch委託他製作超過一千條的條紋裝置藝術作品。他也曾和知名的服裝品牌克莉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的《女士藝術》(Lady Art)專案,聯名設計了一個特別版手袋。
達文波特的公共空間作品。Photographed Rwendland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我們看見一位持續創作具備高度觀念內涵的抽象藝術家達文波特,以具體行動持續地探究內含「控制」(control,指有紀律地重複規律線條)與「機會」(chance,指顏料流動的不確定性)兩者間似互為「悖論」(paradox)的哲學;他持續的創作過程中,達文波特也清楚地從「如何繪畫」(how to paint),逐漸成熟轉變到「畫了些什麼」(what to paint)的境界。而這樣的理念,精準地展現在他亮麗吸睛的作品上。
雖然在主流的分類中,藝術和設計在定義上有所區別,前者的創造在本質上較不注重功能性,而後者有較大的目的導向。不過,看來在這位天才藝術家眼中,他似乎已經達到融合兩者,且取得兩者間的微妙平衡。他的作品也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有時候很漂亮的作品,也可以是很棒的作品!
達文波特,《微光搖曳》(Shimmer),鋁板上壓克力,2018。圖 詔藝 攝。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每個人都是「關係人」:MoCA當代館新展,反思 #Me Too 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2024-05-3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61
藝術市場趨勢如何影響了2024台北當代?盤點參展畫廊反饋及銷售狀況
2024-05-1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李竺恩編輯整理15085
WHAAAAAT TO SEE? 非池中嚴選帶你逛WHAAAAAT’S STUDIO OPENING必看作品
2020-01-18|撰文者:陳晞8890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186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56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