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策展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從紀人豪的壁畫創作談街頭藝術的兩面性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藝居-家的進行式紀人豪壁畫創作

2020-04-09|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壁畫作為街頭藝術的重要類型,在都市-社區空間裡,同時承載了美化環境和以藝術來反映社區處境的兩面性。
在城市的公共領域中,公共藝術引發了諸多討論,包括:誰有權利決定由誰為都市-社區空間發聲;以及當藝術作品涉及美學的批判性、實驗性價值時,誰來評斷作品的優劣,與其所依據的標準為何?此外,在面對不同民眾的不同意見時,規劃單位該如何因應?
紀人豪在興隆社宅的壁畫作品《走路回家的各種形式—照夢》,讓我們有機會省思以上諸項重要議題。
在3月2日紀人豪完成了現階段作品之後,臉書上木柵社區的相關社群開啟對於作品的討論,短短一個晚上即湧入了近500多次的表情點擊和上百則的意見表達。這種熱烈的情況,在台灣公共藝術圈並不多見。其中,正反的意見傾向兩極,要麼給與五顆星的評價,認為是難得的藝術佳作。要麼不喜其陰鬱灰暗的視覺風格,認為浪費公帑,應該撤除。
在日漸規範化及單一化的公共空間,出現在社區裡的《走路回家的各種形式—照夢》,一方面因其為政府單位委託創作所擁有的正當性,藝術家得以在公共空間呈現對於社區的詮釋;另方面,亦藉由繪畫創意的活動,如法國新馬克思主義的空間理論學者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所言,重新展現人類的根本欲望—對於符號、想像、思辨的需要,實現轉化城市生活與創造新城市的權利。
圖說:紀人豪《走路回家的各種形式—照夢》,油彩,壁畫(局部),2020,安康平宅,林敬原攝影
目前國內公共藝術設置的流程,民眾參與的時間點多在作品徵選時,辦理作品的公開展覽。由於無法徵詢大多數的意見,又或許模型或圖示過於間接,民眾難以想像在真實環境中呈現的效果。作品的美學表現和合宜性則由相關的專家學者把關。倘若落於由民眾決議的情況,又會延伸出:對於作品的決議,少數人要服從多數人嗎?假設作品的位置就在社區活動空間,在地居民意見的重要性等同於普遍市民意見的重要性嗎?還是前者因為地緣關係有了加權的差異呢?在由民眾決議的情況下,藝術家創作自由的底線該守在哪裡,才不至於與公共藝術的精神背離。
「藝居─家的進行式」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策劃執行: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粉絲專頁:藝居-家的進行式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藝居-家的進行式紀人豪壁畫創作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0

0

7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

觀看時間的刻度—李基宏《在路上》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2020-10-14|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