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特別篇: 「互相賣,互相買!怎麼賣,怎麼買?」─ 買方篇
2020-04-20|撰文者:詔藝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近一個月間,除已重創中國本地經濟發展外,在全球蔓延,陸續席捲本來防備心不高的歐美地區,累積至今(2020.04.20)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250萬人,死亡人數近170,000人,疫情嚴峻程度無可言喻。值此當下,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已關閉了邊界並發布旅行禁令,以遏制疫情爆發,由此而引起對於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由英國藝術家Matthew Burrows在Instagram發起了「藝術家支持承諾」(#artistsupportpledge)活動,希望以此為號召,在疫情期間得以支持藝術家們持續的創作,而這項活動,也很快引發國內發起類似的「#藝起加油」支持藝術創作的活動。(關於活動細節在此就不另外重複,有興趣者可以直接看活動先前報導。)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短短幾天內,關注這個活動本身的討論眾多,有褒有貶,議論紛紛,但由於許多參與活動的熱心人士,無論是銷售方的藝術家,還是收藏家,其中應有許多藝術交易的新鮮人,因此本文延續〈賣方篇〉歸納買賣雙方立場的眾多觀點,整理出一些藝術交易上的相關事項,作為主要與本次活動相關的意見交流,因活動而銷售作品之價位區間與初級藝博會之均價仍有一段距離,且買方相關事項可大可小,本文擬列舉出與本次活動較為相關的幾點建議,作為收藏者可以作為依據的參考。
買方注意事項:
1. 買妳所愛﹑收你有感:
如果說在全球藝術收藏的各式各樣的說法理論中,有什麼唯一「鐵律」的話,那肯定這就是「第一號原則」了!雖然收藏的背後原因百百種:裝飾、炫耀、景仰藝術家、品味、做人情、支持藝術家創作,或是每一項的不同佔比的複合因素等,但其中最明顯的不外乎「喜歡」和「投資」這兩大主流,在越高價的作品中,後者的特性越是明顯。絕大多數藝術品都不具「狹義上」實用性功能,因此無論作為收藏新鮮人或相對經驗有限的收藏者,首推第一條注意事項,就是當有意收藏之際,買件你真的喜歡的作品吧!有人或許會問,我怎麼知道我到底喜不喜歡?或是到底有沒有那麼喜歡?當然,收藏藝術品有時候和談戀愛很像,愛的時候很愛,不愛的時候就是不愛了,因此「好好把握那段愛上的時刻」。通常最受推崇的一個老方法,就是當你看到一件作品之後,先沉澱個數小時至數天,期間若你對它久久無法忘懷,那很簡單,就喊「收!」付款了吧!
© Karolina Grabowska Image courtesy Kaboompics
2. 看、看、再看、繼續看:
有興趣收什麼樣的作品,就像對食物和和衣著的偏好相似,一樣米養百種人,很難給出具體的標準。但從第一條收藏動機所佔的比例之中,大概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普遍被稱做「純收藏」,經濟收益考量佔比極低,基本上是不在意作品日後價值波動的收藏者;另一種就是當今華人藝術圈中佔比高的「投資性收藏」,也就是期待未來收藏的作品有增值或至少保值空間的這類收藏者。如果不是「只要我喜歡」佔比高的純收藏者,或許在決定收藏之前,可以多做的就是英語系收藏家最常推薦的方法“See!See!See!”,即「看、看、再看、繼續看!」其實「看!看!看!」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無非就是視覺、聽覺、觸覺等與感知上經驗的累積。經驗累積夠多,個人能辨讀作品優劣和與自己感受的確定性就更深。
© Karolina Grabowska Image courtesy Kaboompics
3. 閱讀藝術史:
藝術創作是否沒有高下之分?是否完全主觀?這個老問題在學界中已爭吵數十載,但還是看不到緩解,「如何取得區域文化藝術的發語權」等論調依舊爭論不休,似乎已淪為賺稿費、出席費的千古老梗。但若就事論事,在尚未能站穩、形成所謂的「藝術史發語權」之前,在藝術交易市場中,合理且也受主流認可的原則,基本上不外乎參考既存的藝術史。在當今學界和市場間,對於肯定創作有幾項大原則:一、別人沒有做過的;二、要有藝術家自己的特色;三、如果外觀和別人做得很像,也得要生出一套「理論」來支持自己的創作。若能將該理論推向學界,甚而進一步成為「學理」,那就什麼都沒問題了。從而,對於藝術史的熟捻和創作風格的獨創性,往往成為當代藝術家是否能夠受到業界收藏家青睞的因素,更成為藝術家事業是否能長長久久的關鍵。在收藏家和收藏家,或和畫廊間的討論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這件作品已經有人做過(類似的)了!」因此,若新進收藏家有心成為一位伯樂,閱讀藝術史的習慣可不能少。
© Karolina Grabowska Image courtesy Kaboompics
4. 瞭解藝術家的創作態度:
如果目的不是在做人情或做面子,相信多數藝術愛好者都希望自己收到同好眼中所謂的「好作品」。但何謂好作品?可能就得從專業伯樂的角度去理解。藝術市場中的專業伯樂,即是以銷售藝術品為業的畫廊業者。今天無論是從藝術家同儕間的角度,抑或是畫廊有心長期合作的藝術家角度,一位稱職的藝術家,最重要的心態,和所有的職業都一樣,即必須「專注」。唯有對自身專業上兢兢業業的態度,藝術家的職涯始「有機會」既扎實又長遠。因此若在收藏之前,可以多透過現有的多種管道,如電郵、臉書、推特或Instagram等社交軟體,或透過友人轉介認識,深入瞭解藝術家創作態度後再與收藏,應該會更為踏實歡喜。
© Karolina Grabowska Image courtesy Kaboompics
5. 多比較:
所有的收藏都會經過「繳學費」的階段,這也是無可避免的收藏定律。喜歡或不喜歡、好或沒那麼好,所有的感受都是「經過比較」出來的。況且人的偏好會變,時代的趨勢會變,每個人不同時期的感受和認知都會有差異,因此若有興趣長期關注藝術收藏者,時時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多聽、多看、多討論,自然可以降低日後懊惱的發生機率。
6. 作品材質的選擇和保存:
作品媒材之間固然沒有貴賤之分,但如本文前〈賣家篇〉https://artemperor.tw/focus/3227所述,通常藝術家所挑選的媒材在交易市場中有既有的習慣,同一藝術家類似尺寸作品,會因創作媒材不同,在市場既有的習慣、偏好下,會形成不同的價格認定方式,這部分不再贅述。但要注意的是,各種媒材作品的收藏便利度會有差異,例如紙本作品、易碎材質雕塑、以石化成分作為媒材的作品、攝影作品等,都需要多費心去照顧。紙上作品相對容易發霉,易碎作品容易因不慎而損壞,石化成分作品會隨時間流逝而老化剝離,攝影作品也容易因吸收水氣而產生皺摺等,都是收藏者事前宜針對自己可以接受範圍而先詢問藝術家的問題,以免購藏後日久產生糾紛。
© Karolina Grabowska Image courtesy Kaboompics
7. 版數作品:
版數作品通常是初階收藏者非常好的入門款,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十幾年來,由於製作便利,數位微噴已經逐漸成為藝術家製作版數作品很常採取的選擇。數位微噴設備的製造商時常以保證作品色彩可以維持數十載作為行銷上的話術,但通常行銷上的宣稱都附帶條件,作品色彩上維持不變的前提,通常是作品是處在非常理想的儲存環境中,但若將作品置於通常生活環境中,多數無法達到前述理想狀態,不可不慎。雖然數位微噴由於製作和複製上便利性,也受很大部分的藝術創作者和收藏者所排斥,但這樣的趨勢在當代藝術市場的需求中,短期內應當不會有很大的改變。因此版數作品在收藏時,比較重要的在於所購得作品應有藝術家之親筆簽名,對於材質(哪一種噴墨、噴在什麼樣的材質上、輸出的方式為何)標示清楚,並充分了解同一規格作品數量也應該都清楚標註在作品上。一直以來,攝影作品在藝術市場的流通受到不少收藏家質疑很大的原因,就是曾有一段時期,藝術家對於版數作品的認知和市場規則有落差,導致同一作品因為暢銷,使得藝術家持續產出不同尺寸、不同版數的內容相同的作品,造成前後收藏者的抱怨,也造成作品日後收藏價值上的疑慮。
8. 作品憑證的取得
作品憑證,也就是通常所稱的作品保證書,不同的藝術家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做法。有些人很用心會印製出附含作品外觀和細部圖片的中英文(或其他外文)的保證書,上面載明作品名稱、創作年份、作品大小尺寸、創作媒材,甚至標註買受方等。但在實際案例上,也有些很有個性的藝術家,僅提供作品名稱(當然和作品上所標示的名稱相符)和簽名的簡單紙本收據。
對於畫廊而言,作品保證書是最基本的,但若自藝術家直接購藏作品,是否附有任何交易單據,有時候得端視藝術家的個性。自古自今,無論國內外,都曾發生過藝術家於作品交易過後否認自己創作的案例,因此以本次支持藝術家活動為例,如果對於注重藝術投資潛力的收藏者,或許應該更進一步於交易前便具體請求藝術家提供什麼樣的憑據,透過這樣的溝通,也可更進一步了解藝術家的個性,畢竟未來的事情都很難說。
© Karolina Grabowska Image courtesy Kaboompics
關於藝術品買賣方交易細節更進一步的分析,前幾個月有本由Heather Darcy Bhandari與Jonathan Melber原著,中文繁體字版本由〈阿橋社〉所翻譯出版的《藝術家的職涯管理術: 如何讓你的作品變商品! Art / Work: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nd Do) As You Pursue Your Art Career》可以做為參考。
最後,現今無論在世界上哪個國家,能在藝術界生存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希望在這次活動中,藝術家都可以售出用心的創作,收藏者也都可以用合理價位收藏到自己心儀的作品,更期待這次疫情能夠很快落幕,讓大家都可以很快回歸正常生活。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參展或拍賣之文物、藝術品、標本進口免繳納稅款保證金,5月1日起開放申請!
2022-04-29|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16
首屆《藝術尋寶》啟動 建立高品質二手藝術品流通平台
2019-04-16|撰文者:林侑澂4218
2024《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高淨值藏家交易途徑更多元,高端市場移轉 未來有望拓闊與穩定
2024-10-25|撰文者: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非池中藝術網整理2193
香港K11藝術商城傳出售消息!全球經濟景況低迷,藝術市場會走向何方?
2024-09-0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2215
藝術產業機制的機構化癥狀,與它的受害者們──關於「藝起加油ART」的上半場
2020-04-21|撰文者:陳晞10059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