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國際新聞

美術館策展時事觀點

展覽作為思想實驗:在布魯諾.拉圖於ZKM策劃的「關鍵帶」,與2020台北雙年展之間

布魯諾拉圖critical Zone 關鍵地帶台北雙年展思想展覽

2020-05-13|撰文者:陳晞

在行星通常的視覺範圍內,關鍵帶的薄層幾乎無法被看見,它最多僅幾公里高,幾公里深。它只不過是一層清漆,薄墊,膠片或是生物薄膜。然而,在被發現並與其他世界接觸之前,這是生物唯一經歷過的地方。這也是我們有限世界的整體。我們必須把它想像成一種皮膚,一種地球的皮膚,會敏感、複雜、發癢,會激起反應。那就是我們──細胞,植物,蟲子,野獸和人生活的地方。 ──Bruno Latour on CRITICAL ZONES: An Exhibition at ZKM Karlsruhe 2020

關鍵帶

長期以來,人們對地球對人類行為的反應一直未引起注意。直到最近,地球產生的反應終於開始引起公眾的關注。
今年五月下旬將於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下簡稱ZKM) 舉辦由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彼得·魏貝爾(Peter Weibel)、馬汀·圭納·特林(Martin Guinard-Terrin)和貝蒂娜·科林滕貝格(Bettina Korintenberg)等人組成的團隊所策畫的「關鍵帶:地球政治的觀測站」(Critical Zones. Observatories for Earthly Politics ),邀請參觀者以新穎多樣的方式應對地球的嚴峻形勢,藉此探索各種生存形式之間的新興共存模式。而這個展覽在內容以及策展方法上,令人連結到同樣由拉圖與馬汀·圭納策劃、將於年底舉辦的2020台北雙年展
該展覽項目提出一種假說,試圖導正社會、政治和生態界普遍存在對地球變化狀態的迷失和分歧。拉圖將地球視為「關鍵帶」的網絡,並嘗試以不同於以往的方式進行繪測。另一方面,「關鍵帶」一詞的原意來自地球科學,用於描述地球薄薄幾公里厚度的脆弱地表層,地球在這個地帶上創造了生命。
隨著時間的流逝,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創造了生物,這些生物在關鍵帶中相互作用,而且在地球,岩石,水和空氣中相互作用。 在人類過去幾個世紀中再次改變了地球之前,這些生命形式已經完全改變了地球的原始地理。
關鍵帶的插圖解說,源自於期刊論文《深入探討表面:在蓋亞臨界區的演習》。人類學評論5(2018),S.120–135。圖/取自ZKM © Alexandra Arènes, Bruno Latour and Jérôme Gaillardet
圖/取自ZKM ©Frédérique Aït-Touati, Alexandra Arènes, Axelle Grégoire

展覽作為關鍵帶的觀測站

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關鍵帶的研究。 他們使人意識到地球在此一薄層的複雜組成和極端脆弱性,其中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形式,有機與無機都必須同居。而「關鍵帶」展覽也邀請建築師、文學學者、地球化學家、藝術史學家、策展人與研究小組作為策展顧問團隊,試圖藉此讓不同學科在同一個議題之間的碰撞,進一步消解學科之間的邊界。
在這個展覽的組織方式與策展意識上,與布魯諾·拉圖自2002年起一直將展覽作為一種思想論辯的實驗場域有一個長達近20年的脈絡。他與ZKM主席、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家彼得·魏貝爾在ZKM上的合作,開發了這種思想實驗和展覽的特殊組合。


從2002年的「打破偶像:科學、宗教和藝術的圖像的製造與摧毀」(Iconoclash: Beyond the Image Wars in Science, Religion and Art)、2005年的「讓物件公共化:民主的氛圍」( Make Things Things)和2016年的「全球:重啟現代性!」(Reset Modernity!),他們在長達二十年的緊密合作關係之下構成了三個前「思想展覽」(thought exhibition, 「Gedankenausstellungen」)(註1)。 繼承著這種思想展覽的策展意識,同時延續了拉圖〈等待蓋亞:藝術與政治共構的世界〉與〈面對蓋婭:新氣候體制〉對於行星政治的哲學思考,「關鍵帶」展覽是將藝術家,設計師,科學家和社會運動家集結而成的合作成果。
作為一項假說研究和展覽項目,「關鍵帶」探討將技能,知識,學科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以共同創建多種星球製圖的可能性。這樣的策展方法,也與他的重要著作《我們未曾現代過》倡議的消解學科界線有所連結。在五個月的時間裡,該展覽小規模地模擬了地球的新空間性,以及居住在其中的生命形式之間、多樣性關係的模型。展覽創造了一個景觀,使公眾了解所謂的「新氣候體制」(註2)的特徵。
該術語不僅限於生態危機,還包括政治和文化歷史問題,以及倫理和認識論觀點的變化。 作為「關鍵帶」的觀察站,該展覽的目的是引導人們對新的地球政治進行辯論。兼具想像力,投機性和美學的力量,藝術在尚未闡明的整體情況下,面臨著發展新的表現形式和行動選擇的重大挑戰。策展團隊表示,在這種考量上,為了拓寬歐洲思維的全球現代性視野,許多參展「關鍵帶」的藝術家都來自非西方國家。
Uriel Orlow作品。圖/取自ZKM ©Uriel Orlow
布魯諾‧拉圖與「關鍵帶」研究小組。圖/取自ZKM

在2020台北雙年展與「關鍵帶」之間

因此,在同一時間無處不在的問題是,什麼人居住在什麼土壤(soil)上。就在民族國家的主權不足以應對危機的那一刻,許多人都在呼籲恢復秩序的安全和守護邊界,以至於保守派革命也可能吞噬自由主義制度的脆弱結構。其他人仍在等待全球化的重新開始。有些人希望加快現代化的步伐。許多其他人已經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居住在地球上。這就像一句玩笑話:「你和我似乎不在同一顆行星上生活」,的確,我們不在同一顆行星上生活! ──Bruno Latour on CRITICAL ZONES: An Exhibition at ZKM Karlsruhe 2020

若我們將布魯諾·拉圖在ZKM策畫的展覽「關鍵帶」與2020台北雙年展的主題「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來看,兩檔策展的命題方向都指向了他作為一位哲學家策展人長年在探索的思想實驗。若我們更仔細看一下兩個展覽事件的策展方法,即可看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
例如在「關鍵帶」和「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的計劃中,都有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參與在這樣的思想展覽中(註3)。而台北雙年展由林怡華主持策展、與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研究學者師生合作的「協商劇場」公眾計劃,這種將公眾討論帶入美術館場域的方法,也可以與「關鍵帶」(甚至拉圖與魏貝爾之前的三檔前思想展覽)中的研究小組參照。
令人好奇的是,在相似的策展方法之下,拉圖的策展方法與思想假說,是否會因為地緣上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與想像。他以ZKM作為基地,試圖藉由不同國籍的藝術家,重探從歐陸地緣政治眺望的全球現代性的這一方法,在他與馬汀·圭納作為2020年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所賦予的雙年展命題之間,又如何以臺灣的視角思考全球現代性與星球政治的外交狀態?這個問題的答案,勢必也將回應到台北雙年展在當前展演機制中的定位。
武玉玲(Aruwai Kaumakan),《綻放在當下》,2018。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藝術家提供
莎拉.施(Sarah Sze)於ZKM由布魯諾‧拉圖等人策展的展覽「關鍵帶:地球政治的觀測站」的參展作品。圖/取自ZKM ©Sarah Sze
布魯諾‧拉圖。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註1:布魯諾‧拉圖也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17年舉辦的「重啟現代性!論壇:拉圖與藝術的對話」論壇中介紹了這三檔前思想展覽。
註2:「新氣候體制」一詞也是由布魯諾·拉圖爾所創造,用於描述影響著所有生物的全球局勢。詳見其著作《面對蓋婭:新氣候體制八講》。
註3:布魯諾‧拉圖在策劃2020台北雙年展的過程中,臺北市立美術館也引介其與傅大為、王志弘、雷祥麟、郭文華等多位在地學者進行討論,積極展開橫跨政治學、社會學、地理學、海洋科學、以及相關人文歷史研究的對話作為雙年展的多元性發展基礎。

布魯諾‧拉圖簡介│
1947 年出生於法國知名酒鄉伯恩 (Beaune)。哲學是拉圖最初接受的學術訓練,之後於非洲服役期間對人類學產生濃厚興趣,並曾在象牙海岸從事田野工作。
1975-1977 年間,他在加州的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進行參與觀察,充分運用民族誌方法。1979 年,與社會學家伍爾加(Steve Woolgar)合著《 實驗室的生活》(Laboratory Life),乃上述調查的具體成果,也是新興學術領域「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的奠基之作。1982年起,拉圖任職於巴黎高等礦冶學院的創新社會學 研究中心(CSI)。在CSI他與同僚發展並奠定「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的基礎。在2005 年底從CSI轉至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組織社會學研究中心(CSO),2013年起擔任巴黎政治學院媒體實驗室 (Médialab)負責人。


「關鍵帶」展覽資訊
策展團隊│Bruno Latour, Peter Weibel, Martin Guinard-Terrin, Bettina Korintenberg
策展顧問團隊│Alexandra Arènes (建築), Bruce Clarke (文學), Jérôme Gaillardet (地球化學), Joseph Koerner (藝術史), Daria Mille (策展人) and the Critical Zones Study Group of the Karlsruhe University of Arts and Design (HfG)
展覽團隊│ Barbara Kiolbassa (博物館交流), Jessica Menger (策展協力) 
舉辦日期│2020.05.23-2021.02.28
展覽地點│ZKM Atrium 1+2 
展覽地址│ZKM | Center for Art and Media  Karlsruhe Lorenzstraße 19 76135 Karlsruhe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展覽資訊
策展團隊│Bruno Latour, Martin Guinard-Terrin
展覽日期│2020.11.21-2021.03.14
公眾計劃策展人│林怡華

布魯諾拉圖critical Zone 關鍵地帶台北雙年展思想展覽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1

1

3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