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0-05-26|撰文者:詔藝

創作風格與色

門澤爾極端高度嚴謹的創作風格與態度,或許在某個程度上反映了這位自律畫家獨特的人生際遇。即使成為普魯士皇帝身邊親信般的要員,也沒有改變門澤爾不擅社交且封閉的個性。性格上從未長袖善舞,一生兢兢業業地投入繪畫的創作上,或許和這位偉大畫家的身材有關。門澤爾的身高約137公分,即使在他那個時代的日耳曼人中,也顯得出奇地矮小,甚至被形容成如侏儒一般,因此自幼很可能就受到排擠,產生很強烈的孤獨感,朋友也不多,但卻反而造就出他異常堅忍的性格,這些都可以從他的作品反映出來。
就他對於繪畫細節和擬真方面的追求,從他作品上那種絕不馬虎妥協的細膩程度,在當時代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據資料顯示,許多尺寸宏偉的作品,他在事先所準備的各部分草圖都近百張,如果不具備專注和勤奮的性格,且客觀上又不擅交際,才能妥當分配時間,貫徹作品的完美和完成度。他為歐洲近代史上被尊稱為最偉大君主腓特烈大帝所創作的畫作中,門澤爾並沒有因循許多宮廷畫家容易產生的陋習:「為了討好而歌功頌德,將老闆神話化」。反之,門澤爾在其所有作品中,都試圖使觀者儘可能地見識到真實的普魯士國王的現實生活,但同時極大程度避免帶入理想化英雄主義的色彩。或許在畫面呈現上某程度無可避免地理想化了國家的君主,但他在主觀上並無此意圖。這可以從每當他要從事繪畫專案前,他會先至圖書館研讀並調閱廣泛的資料作準備,以達到足以呈現最接近真實的完成度。作品中的國王就是位國王,是人類,並非天上的神投胎下凡在人間統治的神。秉持著這樣理性的繪畫理念,他以一種極度客觀的寫實主義站穩他做為一位傑出畫家的角色。
門澤爾,《倒著的茶壺》(Umgestürzter Teekessel),油彩畫布,1856。Image courtesy Sotheby’s
仔細觀察他的畫作就會發現,他這樣的繪畫風格,是一反過去傳統宮廷畫家極力將上層階級美化的傳統。在《腓特烈大帝在無憂宮的長笛音樂會》一作中,觀者可以發現門澤爾嘗試避開歷史性紀錄作品中那種一貫悲哀或極端莊重的印象。畫面中最右方的男子、中間的女士顯然對於演奏的內容不感興趣,左方有位聽眾看著天花板露出無聊的表情,這些未經藝術家修飾美化過的畫面,極少在過去御用畫家的作品中出現,門澤爾某種幽默和耿直的性格在這些作品中一覽無遺。藝評家指出:門澤爾打破常規「完全沒有近代早期(指那個時代的早期)神化統治者的傳統。他(的作品中)呈現出更多人性的一面」(“...ganz und gar nicht in der frühneuzeitlichen Tradition der Herrscherapotheose dar. Vielmehr vermenschlicht und relativiert er ihn.”),很切實地反映了門澤爾作品的本質。
門澤爾,《腓特烈大帝在無憂宮的長笛音樂會》(Flötenkonzert Friedrichs des Großen in Sanssouci),油彩畫布,1850 - 185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缺乏英雄主義和雄偉的感覺,曾經讓門澤爾的繪畫在最初很少獲得保守派藝術評論家以及王室收藏者的認可。但身在一個以那個時代來說最先進的開明專制體制下,國王並不干涉門澤爾的創作意圖。門澤爾這樣的態度,也受到世界知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 1815 - 1898)的支持和肯定。從這種文化上的小處就可以得知,所謂文明的先進國家是就是透過這樣開明的思想,而終得躍升成為後來歐陸的領導者。
除了皇室和上層階級外,門澤爾的許多繪畫,也流露出他對記錄真實的追求。他的名作《鐵軋機》便是此類作品中的顛峰之作。這件作品雖然是委託創作,但委託者讓畫家自己選擇繪畫主題。畫家用最認真的態度和平實客觀的角度,忠實地記錄下他所見到的工匠和工人在當時最先進的煉鐵廠中辛勤工作的一景。畫面中顯示了鐵軌的生產,畫家不僅鉅細靡遺地描繪了工廠生產過程的場景,還在右前方,描繪工人吃著一個年輕女人帶來的食物。該作既無輕視藍領的意味,更沒有上對下的同情,無論對於皇家委託的作品,或是描述非資產階級人士的生活,他都一視同仁,這件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各式細部草稿,也接近百件。在門澤爾的內心深處,他認為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細節,他也想透過他的手將真實表現出來。
門澤爾,《鍘鐵機》(Eisenwalzwerk),油彩畫布,187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門澤爾,《藝術家之足》(Der Fuß des Künstlers),油彩畫布,187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對於門澤爾來說,對於細節的全力投入才是他所認定正確的職業觀和人生觀,他也不願意將自己不滿意的作品流到當時的市面上或美術館被收藏。然而這樣一個過於執著的個性,也令他驚人的才華和在鄰國法國所發起風起雲湧的印象派潮流擦肩而過,成為美術史上的缺憾。在他去世後,人們發現他早在1840和1850年代期間,即他作品的早期階段,已經創作出「預示」後來帶有強烈印象派特徵的作品,例如:省略了細部筆觸,對於當下光線對於物體上色彩的表現方式等,後世美術史學者將帶有前述特色的作品,歸類成所謂的「前印象(派)主義」(Der Vorimpressionismus)。這些在他生前鮮為人知的作品,和他主要公開的創作顯然格格不入,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畫作之一《陽台室》。
門澤爾,《陽台室》(Das Balkonzimmer),油彩畫布,184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門澤爾,《At the beer garden》,水粉紙本,1883。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門澤爾在世時雖然知道也看過1870年代在法國發展起來的印象派,但當時的他毫不在意,曾用略帶鄙視的字眼,稱印象派為「懶惰的藝術家」(faule Künstler)。他去世後,德國國家美術館為他舉行了一次紀念展覽,公眾第一次看到了門澤爾的那件《陽台室》,受到了觀眾無比熱烈的迴響,其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他其它知名的創作,這恐怕也是這位拘謹嚴肅的藝術家,生前所始料未及的吧?

阿道夫•馮•門澤爾Adolph von Menzel Caspar David FriedrichvorimpressionistischDer Wanderer über dem Nebelmeer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2

3

6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