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藝術家洪根深先生、詹浮雲之女詹淑卿女士,與高美館全體於館慶活動合照。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雄市立美術館開館至今已屆26週年,今(2020)年六月起,高美館為優化展覽場域使用機能啟動了「修館不休館」計劃,2020年第26屆館慶,高美館將別開生面地策劃線上系列活動,以「館慶月」的方式取代過往僅有一日的「館慶日」,自本月12日起至7月12日,邀請大眾線上分享你我鏡頭下的高美館並給予祝福,凡參加活動即可獲贈入館門票乙張,鼓勵市民踴躍參與,共同補綴完整的高美館26年,攜手見證高美館的蛻變與新生。
來自各館館長對高美館的祝福。影音/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於6/10(三)舉辦的媒體活動中,率先收到來自臺北市立美術館林平館長、國立臺灣美術館林志明館長、台北當代藝術館駱麗真館長以及臺南市美術館潘襎館長等諸位友館首長溫暖的祝福話語,而藝術家洪根深先生、詹浮雲之女-詹淑卿女士也代表高美館誕生與成長的催生者與見證人,一同與會慶祝高美館26歲生日。
洪根深,聖戰,2020,112x145cm,多媒材水墨。圖/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家提供
「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李玉玲館長表示,在藝術家洪根深、陳水財和詹浮雲等眾位南部藝術家的大力推動下,歷經產、官、學三界的長期擘劃,1994年6月12日,高雄市立美術館在眾人殷切期盼中誕生,長期深耕南部在地的藝術與文化脈絡,也是台灣獨具特色的城市美術館。美好的藝術生活恰如陽光、空氣、水之於人們的存在,2017年高美館23週年館慶上,即以「蛻變與新生」作為願景,期許高美館、兒美館、內惟埤文化園區三位一體的「高美館藝術生態園區」之姿,重啟市民朋友對於美術館的想像;而近年來在文化部、高雄市政府的資源挹注中,高美館也逐步實踐當時的願景,啟動從美術館內部展間、公共服務區域,再到藝術生態園區及東側廣場群等外部空間一系列由內而外的場域活化。今年六月起,雖然正在進行館舍主體修繕,但高美館仍秉持著「修館不休館」的精神,持續透過多元展演活動的策劃,來串連城市美好動能,打造市民朋友美好的藝術生活。
陳永賢,〈自主隔離〉,2020。圖/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家提供
黃法誠,〈敵不動 我不動〉,2020,壓克力顏料、金蔥粉,25.5×17.5cm。圖/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家提供
藝術家洪根深作為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催生者之一,一路參與並見證了高美館從選址、命名、定位到典藏方向的一路歷程,他代表高雄藝術家們祝賀高美館開館26週年,從籌備到開館,直到2017年轉型行政法人,高美館歷任館長帶著團隊努力不懈,始終為推廣藝術而努力。洪根深感性提及,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成立如同一部完整的高雄現代美術史, 1980年代在當時政府與市議會的支持、南部藝術圈與媒體的推動、眾人的殷切期待下,促成了高雄市立美術館創立之初的原始能量,也期待蛻變與新生後的高美館能邁向更美麗的天空與土地。
高美館館員Cosplay藝術家林玉山作品《獻馬圖》。影音/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疫情的動盪中,藝術的力量不僅撫慰人心,更將大家不分時空、背景串接起來。高美館26週年線上館慶月,以「藝術家」、「館員」以及「市民大眾」三個最貼近美術館核心的面向作為主題:首先,以串連讓藝術創作者能夠分享具防疫精神之作品的線上平台,本(10)日活動公開了藝術家洪根深的〈聖戰〉、陳永賢的錄像作品〈自主隔離〉以及黃法誠的〈敵不動 我不動〉三件作品,傳達藝術創作者在疫情之中所彰顯的社會關懷之藝術能量;接著,由館員間響應的cosplay幽默挑戰,以隨手可得的物件重新詮釋高美館典藏作品如林玉山的〈獻馬圖〉、鄭世璠的〈三等車內〉、莊世和〈阿里山之春〉、陳瑞福〈整裝〉等,回應全球處境下博物館社群發起的幽默挑戰;最後,邀請市民大眾在線上分享你我鏡頭下的高美館,藉由眾人主動性的藝術參與,建立藝術與城市的新關係,在疏離中傳遞溫度,每一個故事,都是高美館26年光景中的一個亮點。
高美館館員Cosplay藝術家林玉山作品《獻馬圖》(對比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外,高雄市立美術館「修館不休館」率先推出「說吧!Chat Box」主題企劃,首波活動搭配館慶月6月正式登場,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陳坤毅、建築師盧友義與王煦中,分別以〈話說老內惟〉、〈打造城市裡的美術館〉以及〈美術館的蛻變〉話說高美館前世到今生的歲月年華,邀請民眾搭乘時光機,回顧這座城市美術館的歷史與榮光。7月則規劃與吳寶春師傅、簡天才主廚等全台世界冠軍攜手推出藝術市集,8-11月則有由學者蕭瓊瑞主講的高美講堂「細說臺灣美術史」系列、南島記憶工程知識前哨站線上講座、「百夜藝術默讀」有聲有影藝術閱聽平台等活動,9月則於高美館地下樓推出高雄一百系列「凝視與穿越──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展覽。
FB線上活動辦法。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期望透過多元的展覽、講座、推廣活動以及創意市集等服務,持續為市民朋友帶來無縫接軌的藝文饗宴。修館期間,高美館一樓北大廳、地下樓文教大廳以及藝術研究室維持原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五11:30-17:30、六日9:30-17:00(週一休館),兒童美術館開放時間則不變。高美館26週年線上館慶月活動之詳細訊息請至美術館網站查詢。
REACTIONS
1
0
0
3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徵件高美館《2024高雄獎》徵件啟動!即日起至11/6開放報名,首獎獎金50萬,鼓勵藝術新秀踴躍競獎
2023-10-16|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