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藝居】完整是一種模糊的概念《在路上》
2020-06-11|撰文者:鍾承恩
比較起李基宏2016年以錄製兒子在同路徑不同時間的影像所創作成的《上學路上》,這次的《在路上》創作計畫則以不同社宅住戶為拍攝對象,弱化了「時間線」這個元素,時間跨度相對縮小,卻因為不同對象的不同往返路徑,呈現出較為宏觀的主題。
2016《上學路上》/圖片李基宏提供
首先,兩件作品的創作概念都從「家門」為端點拉伸出拍攝路徑,無論是將「人物」置於中心點的構圖,還是賦予「路徑」目的性質的題材擷取,李基宏將生活拆散成點狀分布後再重新連線。在《上學路上》中,重新連線的線性概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空間上的「路徑」,另一方面則是將不同時間錄製的畫面疊合而顯現的「時間線」。漸進式地加入畫面,製造出殘影的視覺效果,就像是將時空間散落的點規整的連線之後,又將這些線段黏合,最終呈現稠密厚重的個體生命經驗。「自我」在斷裂而規律的生活中被重新召喚,透過藝術家的加工黏合,最終呈現出存在的連續性。
《上學路上》終究是較為個人的,由於以單一個體為拍攝對象,必定會面臨誰是被攝者的提問中。在筆者看來,《在路上》則更側重在普遍的「人」這個概念,計畫拍攝多位社宅住民,藉由差異化的對象來勾勒其普遍性。「時間線」的弱化讓觀者的注意力從「個人的歷時性」轉移到「社會的共時性」上。如果說《上學路上》是單一個體在線性時間上疊合出具有私人性的「自我」,那麼《在路上》就是不同個體在共時並進的生活空間中疊合出具有普遍性意義的「人」。
《在路上》從不同的個體疊合的過程中,「在路上」這個行為本身也發生了質變,原本被切割出來的路徑具有目的性,它本身是具有終點與方向的有限的過程,但是透過畫面的重疊,在獨特性逐漸模糊,個人、風景、路徑逐漸不可辨識之後,「在路上」反而轉變為一種永恆的漫遊----無目的、無限延伸的向前
《在路上On The Road》拍攝過程記錄/圖片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這種狀態正如視覺地呈現是極其模糊的,眾人所疊合出的「人的狀態」具有近乎外溢的完整性,但是一反觀者對於「完整」的認識,這種完整完全不是可以清晰把握的狀態,風景、目的、因果、主體都在殘影式的影像呈現中表現著動態的不確定性,也因此作品的閱讀空間非常大。永恆的漫遊不見得會無力悲傷,也可能是一種樂觀的向前,在這種「完整其實是一種模糊」的概念中,「人」正如畫面的延伸一樣,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
《在路上On The Road》目前仍在招募計畫東明社宅住戶參與民眾
創作計畫影像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sQFYDLRyk
《在路上On The Road》東明社宅住戶報名連結(即日起至今年9月止):
https://reurl.cc/b6Llkv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詮釋宜蘭獨特的藝術脈絡,宜蘭美術館推出展覽「繁星璀璨—跨.時空的宜美對話」
尋一壺月光 ── 李蕓朵 詩・書・畫
重新回應機構空間的文化結構「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超越框架-從私部門行動探照臺灣藝術進駐多面性:Res Artis 2024台北年會後記
2024-09-30|撰文者:李竺恩4649
新北市美術館「移地行動」系列計畫,透過工作坊與環境元素作為材料,拉近我們與自然的距離
2022-11-10|撰文者:張家馨3856
新北市美術館移地行動 「XOXO我們與自然的距離」,喚起大眾對於自然環境變遷的重視
2022-10-18|撰文者:新北市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85
觀看時間的刻度—李基宏《在路上》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2020-10-14|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955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隱晦的遊戲性—邱昭財《家的想像》
2020-10-14|撰文者:鍾承恩3925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藝居】鈴木貴彥《歷史…關於塗鴉》X東新國小─紀錄南港瓶蓋工廠的轉瞬片刻
2020-06-11|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