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撰文者:詔藝
"My love of the monstrous and magical led me beyond the confines of natural appearances into unreal worlds." - Paul Nash
“我對怪異和魔幻的熱愛,令我超越了大自然外表的界限,進入了虛幻的世界。” - 保羅•納什
納什,《自畫像》Self-portrait,木刻版畫,1923。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藝術家生平
保羅•納什(Paul Nash, 1889 - 1946)出生於英國倫敦的肯辛頓(Kensington),他的父親是一位事業有成大律師威廉•哈里•納什(William Harry Nash, ? - 1929),母親則來自一個皇家海軍上尉家庭。1902年,為照護有精神疾病的母親,父親帶全家搬至白金漢郡,納什在當地接受基本的相關教育。但很遺憾地,他母親的病情後來並未好轉,很不幸地於1910年去世,年僅49歲。在母親去世後,納什本想依照其外祖父期待,朝軍旅方向做職涯發展的規劃,但他未能通過海軍入學考試,只好回到一般學校唸書,進入著名的聖保羅學校(St Paul's School,為英國極具聲譽的私立學校,該校以進入牛津、劍橋的高錄取率著稱)就讀並完成學業。
他在聖保羅學校的同學,後來成為著名的戰爭畫家艾利克•肯寧頓(Eric Kennington, 1888 - 1960)鼓勵他從事藝術相關工作,於是他首先去了當時的西南職業技術學院(South-Western Polytechnic,為今日的切爾喜藝術學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s)的前身,屬於倫敦藝術學院(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之組成學院之一)學習一年,之後去倫敦郡議會照相製版與石版印刷學校(London County Council School of Photo-engraving and Lithography,為今日倫敦傳播學院(The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也屬於倫敦藝術學院之組成學院之一)進修。後來受又到藝術家威廉•羅森斯坦(William Rothenstein, 1872 - 1945)鼓勵他再進一步深造,於是他於1910年底進入倫敦大學學院(UC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的斯萊德(藝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Art)。
肯寧頓,《The Kensingtons at Laventie》,油彩畫布,191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肯寧頓,《降落傘》Parachutes,油彩畫布,194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羅森斯坦,《The Watch on the Rhine》,油彩畫布,19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在斯萊德學院學習期間,他的同學們人才輩出,包括至今無論在學術或市場都依舊非常活躍的班・尼科爾生 (Ben Nicholson, 1894 - 1982)、史丹利・斯賓塞( Stanley Spencer, 1891 - 1959)、馬克・格特勒(Mark Gertler, 1891 - 1939)、朵拉・凱靈頓(Dora Carrington, 1893 -1932)、克里斯托弗•R•W•內文森(Christopher R. W. Nevinson, 1889 - 1946),以及愛德華•沃茲沃斯(Edward Wadsworth, 1889 - 1949)等。在這群菁英之間,納什的繪畫天分和技巧可能並非名列前茅,以至於壓力甚大,在學校只待了一年便離開了。離開校園之後,期間他摸索多樣風格,於1912年和1913年相繼舉辦了展覽,這時期的作品奠定了他後來發展景觀繪畫風格的基礎。
納什,《The Peacock Path》,媒材不詳,191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尼可森,《無題》,浮雕,1934。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REACTIONS
2
0
0
6
10
熱門新聞
1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書畫鬼才 黃明勝 「藝氣磅礡」書法與篆刻個展 長達2,700 公分長卷棉布 首度大氣呈現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