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古典大師現代藝術

「巴黎鐵塔垮下來?!」─法國畫家羅伯特•德勞內 Robert Delaunay

Robert DelaunayOrphismDivisionismWassily KandinskySonia Delaunay

2020-09-02|撰文者:詔藝

「奧菲主義」是由法國人著名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 1880 – 1918)於1912年所提出的一個名詞,泛指那些如野獸派般運用鮮豔色彩創造出帶有立體派風格的抽象圖形,屬於立體主義(Cubism)的一個分支。此一運動被認為是從立體主義到抽象藝術之間,一個既關鍵同時也是過渡性的潮流,領軍人物包括德勞內、索妮雅,和捷克傳奇藝術家法蘭提席克.庫普卡(František Kupka, 1871 – 1957)所共同發起。德勞內和妻子索妮雅率先提出在立體主義的製作上,使用純色顏料,並利用它來繪製以幾何圖像組成、帶有立體空間感和動感的作品。主要的創作方式是以光學的理論來分析色彩,強調色彩的對比及各顏色之間彼此的和諧性。這樣的風格在後來影響了許多一次大戰前後同時代的藝術家,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奧古斯特•馬克(August Macke, 1887 – 1914)、弗朗茲•馬克(Franz Marc, 1880 – 1916)、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 – 1940),以及美國和里昂內爾•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 1871 – 1956)等。阿波利奈爾就曾稱讚德勞內為「對世界(的藝術發展)具有宏觀視野的藝術家(“an artist who has a monumental vision of the world.”)」。
盧梭所繪之阿波利奈爾(右),《La muse inspirant le poète》,油彩畫布,190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奧古斯特•馬克,《Zoological Garden I》,油彩畫布,191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德勞內,《Simultaneous Windows on the City》,油彩畫布,191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時,德勞內雖於1916年被徵召入伍,但由於心臟和肺部等問題而免除兵役,間接避開了戰禍。家庭經濟方面,索妮雅的收入因1917年俄國大革命爆發而大受影響,她將創作轉向時裝設計並開了一家精品店,繼續維持相當優渥的生活,在朋友群中依舊得以最早擁有當時豪華的奢侈品,包括電話、汽車和收音機等,他們的豪華寓所也成為當時藝術家們最佳的聚會地點。
據資料記載,花錢如流水的他們,在手頭緊時,索妮雅為了籌錢也曾不得不將好友盧梭的代表作《蛇的魅力》賣給羅浮宮,以換取大筆金錢。即使有位才華洋溢,社交手腕高超、很有生意頭腦的的賢內助,在1920年代中後期後,德勞內的藝術事業依舊沒什麼起色。他的展覽銷售狀況都不是很好,乏人問津,有志難伸,導致心神頗為抑鬱。再者因為他得到癌症,約1937年起健康狀況逐漸惡化,最終於1941年秋季死病死,享年僅56歲。
盧梭,《蛇的魅力》La charmeuse de Serpents,油彩畫布,1907。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德勞內,《Rythme n°1, décoration pour le Salon des Tuileries》,油彩畫布,193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Robert DelaunayOrphismDivisionismWassily KandinskySonia Delaunay
REACTIONS
喜愛

7

好美

0

0

5

厲害

8

猜你喜歡

view all

藝術評論

04月12日 Robert Delaunay 生日快樂!

2016-04-12|撰文者:李佩儒7228

國際新聞

德洛內拼貼色彩 讓色塊跳舞

2015-05-11|撰文者:邱家琳1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