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2020 Pulima藝術節策展內容│林介文《裹山》

2020 Pulima藝術節林介文裹山策展

2020-11-06|撰文者: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我曾經問一位有智慧的織女,我說:「我們的土地都被拿走了你都不會生氣嗎?」她回答我:「怎麼會呢!我在哪裡織布,那個地方就是我的。」此時對於一位當代的織者來說編織就是她的思想,她的存在。— 林介文 Labay Eyong

花東多處太魯閣族傳統領域,是殖民者眼中資源豐富的處女地。為了取得更多經濟效益,日本殖民時期推行的「定居定耕」、「集體移住」、「番社組織改造」政策,使得太魯閣家族分散。部分家族被迫遷往平地居住,編織傳統亦受到打壓。紅葉部落太魯閣族策展人林介文,經由回看家族歷史,關注台泥、亞泥開發議題,從原本單向反對礦業,到走進紅葉部落礦區,接觸礦區工人,林介文開始了更深層的觀看和省思。
《裹山》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軟性戶外裝置策展計畫,從籌備到執行都在紅葉部落發生,是以藝術介入部落的實驗。一方面為了活絡部落文化發展,一方面將觀者帶入山裡,藉此讓外來者認識部落歷史與環境,用軟性藝術當作媒介並以客觀之角度切入探討採礦行為與原住民部落之間的關係。以萬榮鄉紅葉村山上的礦區作為展出場域,在大自然裡的人為景觀裡預計展出15位織者的手工編織Gabang(被毯),在山裡寫下當代女性織者回應時代的思維。奠定軟性藝術在當代的基礎,讓更多編織創作者認識當代藝術的可能性與力量。

策展人

林介文 Labay Eyong 太魯閣族

2008年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浮游空間設計系取得碩士學位。擅以編織結合金工技法進行複合媒材創作的林介文,作品關注族群遷徙、女性議題、自我認同等面向,並以此探討時空變異中傳統文化與現代都會生活交互影響下之意義消長與反思。2011年更與大學摯友陳若軒共同出版《嫁妝》攝影文集。書中從翻起滿佈塵埃的衣櫃開始,布料紋理揭示對奶奶(bubu)的各種微小印象與回憶,相機對焦記憶線索,將我們拉進時間流,循著記憶線索與布紋,在綿綿交織的手感中緩緩追索。2014年,不受限於媒材與形式,游刃於傳統與當代之間的林介文榮獲Pulima藝術獎首獎殊榮。2016年,邀請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泰雅族30名「織女」,共同創作新城(太魯閣)車站公共藝術〈織路〉,將一件件束之高閣的毛衣拆解還原成線球,重新編織,織出她們對家鄉的情感,以及回家的路。

2020 Pulima藝術節林介文裹山策展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5

1

1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2020 Pulima藝術節策展內容│杜逸帆《明日部落:太魯閣之殤》

2020-11-06|撰文者: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2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2020 Pulima藝術節策展內容│東冬・侯溫《Mtukuy 播種者》

2020-11-06|撰文者: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2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裹山 Dungku Asang》| 林介文

2022-06-0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謝鎮逸4132

藝術評論

Pulima藝術節專題 林介文《母地》

2018-11-27|撰文者:林侑澂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