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劉玹希《拾遺.龐克.煉金—廢墟的重塑》 在科技的時光隧道中體現美感

大觀藝術空間劉玹希拾遺.龐克.煉金—廢墟的重塑機械美學歷史觀察

2021-02-18|撰文者:林侑澂

劉玹希,機器時代《機器時代》,37x43x30cm,2020,鐵、銅、玻璃、木。GIF/非池中藝術網攝
機械工業隨著時代需求持續進步,而在功能與工藝之間那份「讓人想要一探究竟的美感」也開始在當代藝術中漸漸被體現了出來。藝術家劉玹希在2021年受大觀藝術空間的邀請,發表了《拾遺•龐克•煉金-廢墟的重塑》個展,分享了他的機械美學以及對於歷史的研究觀察,帶給觀者們與眾不同的藝術形式。
劉玹希,機器時代《機械可變計數器》,28×43×40cm,2018,銅、鋁、鐵、玻璃。GIF/非池中藝術網攝
劉玹希生長在墾丁晴朗的天空之下,從小就對於機械構造充滿好奇心的他,從多方面學習了電機相關的知識與技術。畢業後也很順利地錄取台灣百大企業之一的工作。然而劉玹希對於藝術創作始終懷抱著熱情,熱衷於將技術作為課題思辨的途徑。為了進一步培養自己多面向的能力,更是經常上網研究不同國家(多數是俄羅斯)的工業紀錄片。經過反覆的實驗、融會貫通後,將各式各樣的能力運用在了探詢藝術的旅途之中。
劉玹希,電器時代《繆齊的實驗箱》,10x23x15cm,2020,鋁、銅。圖/大觀藝術空間提供
作品有了成果後,劉玹希建立粉絲團拾荒客的創作基地、陸續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一點一滴地累積了人氣與口碑。如此與眾不同的藝術形式在被大觀藝術空間發掘後,也開始一步步在大內藝術節、台北藝博等等活動向大眾介紹作品。劉玹希很快地獲得了各方肯定,在畫廊策辦了首次的個展《拾遺•龐克•煉金-廢墟的重塑》。獲得機會完整地將「機器時代」、「電氣時代」、「二戰時代」和「太空時代」四個系列,有系統地向觀眾們呈現。
劉玹希,二戰時代《搜索塔台》,21x32x18cm,2020,鋁、銅、玻璃。圖/大觀藝術空間提供
劉玹希的創作靈感經常源於對歷史事件的研究。過程中將來自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物件解構重組,詮釋出新舊交會的意義。為了找尋合適的機械零件來支持心中的想法,劉玹希不斷地嘗試、尋找各種的取得管道。最初的材料蒐集,是從台灣就能夠取得的舊鐘錶開始的。由於鐘錶所使用的發條、齒輪大多採用高度精密耐用的標準製作,所以也較能符合劉玹希的要求。接著透過熟悉的古董商,也漸漸開始從海外引進各種特殊物件,甚至是除役的軍用裝置。有的時候,劉玹希也會很幸運地會獲得某些百年以上的零件,或是一些不知名、需要重新挖掘故事的機器。
劉玹希,太空時代《火星地鼠》,21x22x25cm,2020,鋁、銅、玻璃、鐵。圖/大觀藝術空間提供
相較於制式化的依圖組裝或是重新製圖,劉玹希經常是思考、模擬了兩三個月以上後,直接著手進行創作。為求不斷學習,劉玹希走訪了來自各方專精無線電、真空管、音響、發動機等等領域的老師傅,一方面請益技術上的訣竅,一方面也瞭解到更豐富的技術發展史。雖然每一件作品的製作依舊非常困難,但這樣嚴謹而縝密的準備工作,大大地減少了劉玹希在實做過程中失敗的機率。觀眾們也可以在每一件品的細節中,感受到劉玹希細膩的美感品味。

大觀藝術空間劉玹希拾遺.龐克.煉金—廢墟的重塑機械美學歷史觀察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2

1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個展

遺骸、殘物與喚生術:劉玹希的當代金石考

2021-02-22|撰文者:大觀藝術空間/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