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雕塑年度展》看見多元媒材在雕塑創作上的結合與應用
2021-06-03|撰文者:張家馨
藝術大學作為培育年輕學子成為優秀的藝術創作者,扮演重要的角色。校內提供資源及多方管道,除了技術上的專業培訓,更是強調實務的操作以及實戰體驗,透過多方面以及跨領域的學習機會,在學期間能夠積累成為專業藝術家的養份。
二十世紀後重新定義的雕塑創作
雕塑創作一直以來在純藝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從古希臘開始即奠定了人們對雕塑創作的想像。綜觀藝術史的脈絡發展至今,扎實的素描底蘊和刻劃技巧在雕塑創作上仍然為重要的一環。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的作品從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為現代雕塑重要的起始點,其作品漸漸與文藝復興時期雕塑作品中的「再現」有所區別,他強調作品應利用雕塑中的動態及光影傳遞情感。學界將羅丹形容為雕塑發展重要的轉捩點,並漸漸地影響人們對雕塑定義的既定印象。
經過達達主義、抽象表現主義、低限藝術等藝術探究,裝置藝術於二十世紀後半萌芽,更出現了迥異於以往雕塑定義的作品,舉凡像是Louise Bourgeois(1911-2010)、Eva Hesse(1936-1970)。雕塑的發展從傳統減法的「雕刻」技巧,將其雕、塑、捏、鑄等技法,漸漸地嘗試加入多樣材質,如現成物的應用、科技、數位及網路的結合...等,亦開始著重雕塑與空間以及觀者之間的對話關係。當雕塑創作經歷了羅丹以降的現代主義之後,其豐富的可能性,從複合媒材、環境、空間性與現成物等面向中迸發而出,進而影響了雕塑此一古老的藝術語言如何在當代的語境中,推展它的藝術表現。在本次的展覽中,可以看到互動科技的技術、現成物的應用、觀賞者做為作品的一部分、文獻資料的參與...等多元媒材在雕塑創作上的結合與應用。
藝術大學如何實踐以及回應現今的雕塑世界
雕塑系為臺灣藝術大學(下簡稱臺藝大)美術學院其中之一的教學單位,歷年來承辦雕塑年度展、袖珍雕塑展…等多項大型展覽。尤其一年一次的雕塑年度大展,可謂整學年的重頭戲,以徵件參展的方式,集結雕塑系各類組學生、碩士班、畢業校友以及師長共同參展。雕塑年度展的徵件模式不限作品尺寸、創作媒材、年級,其主要目的希望能夠藉著展覽的機會,綜合系上金屬組、木雕組、石雕組、塑造組、複合媒材組,共五組不同媒材的學生,能夠看見在跨領域結合的世代,年輕的創作者是如何善用媒材來回應現今的雕塑世界。
【 延伸閱讀 : 「2020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突破形式承載的語境界線,連結社會與時代精神 】
雕塑年度展教授們展出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雕塑年度展展場一隅。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許兆翔作品〈擇衣〉,FRP、鐵、不鏽鋼、補土,300x300x190cm,2021。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每年由雕塑系學會偕同舉辦的年度大展,難得的機會能夠將雕塑系上以及碩士班同學的作品齊聚一堂共同展出,藉由展覽相互觀摩,激盪彼此創作上的靈感。雖為徵件參展,學生能夠自由選擇擅長的類型投件,徵件的分類同為系上的五個組別(金屬、木雕、石雕、塑造、複合媒材),各類別均設立了金、銀、銅、優選四大獎項,而長期關注以及支持臺灣年輕創作者的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也在每一次的雕塑年度展加開「麗寶獎」,增加獎項類別,希望能以企業的能量來鼓勵創作表現優異的同學。
雕塑系系主任賴永興老師強調學生在學期間,希望系上能夠盡可能地提供豐富資源及管道,每週舉辦相關講座,或是和業界知名的畫廊經營者共同交流,讓學習不僅是技術上的成長,資訊的吸收以及時事的探討,更是拓展創作者視野和生活經驗的一種方式。賴永興老師更是透漏接下來系上的展覽,會嘗試與校內不同系別共同合作,以及十月底臺藝大與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共同舉辦的雕刻的五七五
學校作為培育藝術家的搖籃,學生在多方嘗試及體驗下,不論未來畢業後的發展及走向,希冀每位同學能夠在多元學習的管道下,找到自己真正喜歡且投入的目標。賴永興老師舉例說明今年高雄獎首獎的李奎壁、獲得空間性藝術優選獎項的太認真(郭柏俞、佘文瑛)都是雕塑系的畢業校友,在學校體制內的學習,一步一步地進程,都能夠成為專職藝術創作者、藝術從業人員其中的重要養分。
【 延伸閱讀 : 2021高雄獎公佈 魏柏任、蔡國傑、李奎壁獲首獎 展覽即起至7/3盛大登場 】
是實驗又不是實驗
話題回到本屆的雕塑年度展,更是讓人為之一亮。在現今藝壇熱門話題下的「跨域」以及「實驗性」,可從這次展出的作品觀看出學生將焦點圍繞創作本身,更能夠從作品看出現在的年輕學子,明確地透過創作來講述他們時代所發生的事情。在學期間對創作的摸索,即便仍有少部分的技術層面需要解決,仍舊能夠看出年輕藝術家想要突破的企圖心。在作品中與異媒材的結合,或是新媒體的嘗試,在實驗性創作中的探討,可說是成功的例子,並且值得創作者進一步地深入研究。
王振宇-〈草根〉,伺服馬達,電線,不鏽鋼板,壓克力板,銅,22x7x75cm,2021。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黃紫瑜-〈無題#1〉,石頭、梨形分液漏斗、化學品,45x23x162cm,2021。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曾昱愷-〈共存〉,樟木,60x60x70cm,2021。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郭奕庭-〈輪迴〉,樟木、不鏽鋼,70x50x150cm,2021。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舉例而言,碩士班的學生謝衡,大學時期的木雕創作便開始關注中國東方的山水畫,將其體現於創作中,創作發展至今漸漸地轉向傳統的宗教意識,而此次展出的作品呼應臺灣2009年因八八風災而走山、傾斜的廟宇;蔡瑜的作品將臺灣早期隨處可見,目前少部分地區才有留存的電線杆、里長廣播用的擴音喇叭,以微縮的方式呈現,錯綜複雜的街道及電線,重現早期的臺灣;王昱儒的作品同樣回應臺灣在地文化,將傳統的「辦桌」習俗,結合數位影像及互動裝置,讓觀眾可以實際地參與在臺北鮮少見得的辦桌文化;李翊禾以樟木雕刻出熊的頭顱,保留雕刻中的痕跡,並以材質轉換的方式,將標本像的概念呈現於木雕創作。
謝衡的作品〈2009.08.08〉,現成物,130x45x180cm,2021。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蔡瑜的作品〈邊疆〉,複合媒材,210x180x130cm,2020。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王昱儒作品〈再見〉,感應裝置、影像裝置、馬達、布、鐵、木板,260x260x238cm,2021。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李翊禾作品〈燼〉,樟木,170x70x180cm,2020。圖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攝。
每一種材料都有其本身的特性,對於材料的熟稔,藝術家應將其體現於藝術創作,今年的雕塑年度展,不負眾望,仍然提供許多豐富的視覺體驗,面對外界熱絡討論的學術性或當代性等嚴肅字眼,在學時期應更著重在創作者如何展現各自對雕塑創作所理解的真理。在本次的雕塑年度展,參展藝術家在作品上充分地顯現了他們的時代語彙,在沒有任何包袱的狀態下,勇敢且大膽地嘗試。
雕塑的創作極其考驗藝術家對媒材(或材質)的了解,而創作過程作為作品衍生過程的重要一環,然而一般民眾缺少能夠了解藝術家實際創作的管道,藝術家的創作場域及工具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雕塑年度展特別結合校內工作坊開放參觀,讓觀者能夠實際體驗藝術創作是如何從零到有的產出過程。
| 2021臺藝大雕塑年度展 展覽資訊 | 2021 NTUA Sculpture Annual Exhibition
▋展期 : 2021.05.04 - 05.09 9:00-17:00
▋開幕茶會及頒獎 : 2021.05.05 (三) 12:30
▋工作室開放 : 同展覽時間
▋展覽地點 : 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 B1-B2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協辦單位 : 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單位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走進「新說小百科」展覽 透過感官探索世界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第9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32件得獎計畫,展現公共藝術多元形式與社會融合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379
2024臺藝大雕塑年度展:雕塑精神的自我詰問後,形制的塑造與展開
2024-04-23|撰文者:王襦萱16733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2023-11-14|撰文者:張家馨5517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歲末大展「新說小百科」結合經典讀物《漢聲小百科》,引導觀眾沉浸於浩瀚無垠的知識海中遊藝
2024-12-18|撰文者:張家馨289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2024-12-17|撰文者:帝圖藝術拍賣536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新翼設計揭曉-Frida Escobedo 構建跨越世紀的建築對話
2024-12-1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