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名山藝術《汖鷠‧騷》李振明個展 感受屬於台灣的後文人彩墨與人文關懷

名山藝術李振明汖鷠‧騷後文人彩墨台灣人文

2021-05-13|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源於生活,提煉自生活。藝術家李振明的藝術創作,關懷著這片土地上的生態與文化。從古典的文人傳承出發,詮釋著當代生活中真切的體悟。今年再度受名山藝術邀請策辦個展,展覽名稱《汖鷠‧騷》(ㄆㄧㄣˋ ㄩˊ ㄙㄠ),字形字義融合了山水鳥魚,一方面指涉著畫中題材,一方面將古典文體的意象融入其中。以熟稔的筆墨,體現出了既深且廣的人文精神。
李振明,《迎風更挺高》,137x68cm,2021,設色紙本。圖/名山藝術提供
求學時期,李振明在學院訓練中,養成了扎實的筆墨能力。一筆一畫對於各種題材臨摹,深入地研究了東方藝術的形式與內容。無論是經常發生於生命困境,寄情自然、追求精神超然的美學思維。或是講究書畫同源,先書後畫的筆意傳承,均是學習的標準。潛心修習的理論與實踐,也為如今教育學者的身分奠定了基石。
李振明,《迎光》,94x101cm,2020,設色紙本。圖/名山藝術提供
而在筆墨從日常用具,轉換為純藝術創作工具的今日。李振明透過「後文人彩墨」的創作思維,提出了諸多關於筆墨處境的思考。青年時,攝影逐漸普及,催生了台灣的照相寫實發展,也使得李振明將攝影視為輔助細節的工具。學院所重視的素描能力,則是成為了李振明構圖上的重要養份。從創作脈絡觀察,李振明很領先地開始將後現代、解構主義等等的思維與古典進行對話。
李振明,《也赤壁也木石》,96x107cm,2020,設色紙本。圖/名山藝術提供
對於當代的藝術家而言,生活與筆墨的關係已經與過去不同。古典的形式,自然會轉換成更能與時代對話的樣態。當代水墨畫家的取材,往往更回歸生活,體現出多元的思維價值。漸漸地有了越來越多勇於反應實驗性、議題與立場的創作方式持續地發展著。
李振明,《富貴白頭》,90x60cm,2021,設色紙本。圖/名山藝術提供
李振明成長於逐步開放、迅速變遷的台灣社會,作品的發展亦受大環境影響甚深。擅於將生活中的見聞感觸,以意象組構的手法表現。種種的錯置與混搭,在出道時期的藝壇即顯得與眾不同。完成學業後,李振明創作了許多「既不是山水、也不是花鳥、也不是人物」的作品。這樣的實驗性在傳統構圖的分類中較難歸類,使得李振明在當時並未有太多參與水墨展的機會。反而是經常受邀參與大大小小新表現、當代藝術等等的策展發表。

名山藝術李振明汖鷠‧騷後文人彩墨台灣人文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傳統書畫聯展

「2020 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總評

2020-03-05|撰文者:李振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教授)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