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繡美術館解封後開展《詩性維度》展出50件多元創作,展現寫實藝術中的詩性
2021-08-11|撰文者:毓繡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一樓展出台灣藝術家李若玫、菲律賓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作品。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毓繡美術館2021年第二檔展覽「詩性維度」於疫情解封後開展迎接觀眾,聚集台灣、日本、泰國、菲律賓、羅馬尼亞等國共十二位藝術家,從「個人意識」展開、經由「日常切片」的空間探索、最後進入「真實與虛構」的辯證,當這些不同語境的作品同時並置,又會與觀者產生什麼樣的皺褶漣漪呢?
「詩性」在展覽中指的是各種談論、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可以將其看作是藝術家在生活中處理或面對事物的過程中,因為詩性得以延展和包容。本次參展藝術家包括小笠原美環(Miwa Ogasawara)、王雅慧、卡葳塔・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李若玫、邱承宏、林冠名、徐瑞謙、須田悅弘(Suda Yoshihiro)、楊季涓、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澤拓(Hiraki Sawa),以50件繪畫、雕塑、物件、裝置、攝影、錄像等作品,展現寫實藝術中的詩性。
毓繡美術館二樓展場空間。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三樓展場空間展出台灣藝術家林冠名錄像作品《永恆清晰的模糊》。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個人意識產生的自然經驗、家庭記憶
台灣藝術家李若玫「剩餘的風景」系列作品,追溯城市風景中大王椰子樹的歷史,結合素描與紙雕塑,在不斷臨摹、描繪、打版與剪裁的過程中,樹影成為了擬標本的樣態,以靜物召喚風景,複寫逝去的時間。菲律賓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活躍於國際藝壇,藉由放大織品局部細節,磨損、污漬等痕跡一一浮現,這些外婆親手為母親童年時縫製的衣物,不僅是家族史的複印,也投射女性角色相互連結的生命經驗。
二樓展場空間展出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娜‧瑪瑞亞‧米庫繪畫作品。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遊走日常中的私密、奇異場景
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娜‧瑪瑞亞‧米庫繪畫的場景是熟悉的生活片段,反覆表現周遭空間裡的植物、物件、光線,專注於自我多面向的展現。台灣藝術家楊季涓「Plastonki—旅程」作品以海岸空間裝置、科學論述旁白與散落在沙灘上的陶瓷人造物,讓觀者走進她所創造的寓言故事。台灣新銳藝術家徐瑞謙「浴室」系列作品,則是貼近日常的創作,將私密場域中的材料重新塑造,當熟悉的肥皂清潔香味在空間裡隱約釋放,身體的慣性動作與物件相互牽繞,讓我們有了觀看物質的詩性視角。
二樓展出台灣藝術家楊季涓作品、徐瑞謙、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娜‧瑪瑞亞‧米庫作品。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日本錄像藝術家澤拓,《我有嗎?》單頻道錄像,黑白,立體聲,9分50秒,2011。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從內在精神狀態閱讀真實影像與虛構幻象
日本錄像藝術家澤拓,其作品收藏於世界各大美術館,擅長編排視覺元素,拼組成如夢境般的場景,翻轉對所知事物的感知之餘,更召喚出詭辯的時空關係。台灣藝術家王雅慧透過影像元素來寫詩,「訪客」與「葉洞」影像作品裡的老屋及樹林在現實生活中早已不復存在,卻在被觀賞的當下重現,這便是她探索影像時空的意義。
台灣藝術家王雅慧,《葉洞no.6》微噴輸出於半光面相紙,37.5x50cm,2011。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毓繡美術館三樓展場空間。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疫情之下,美術館預約參觀制不受影響
籌展過程雖因疫情肆虐而倍加困難,仍然感謝安卓藝術、就在藝術空間、財團法人台灣美術基金會(藝術銀行)等各方借展單位的協力合作與支持,讓此展得以順利進行。毓繡美術館創辦人葉毓繡表示:「為了維護良好的觀展品質,美術館五年來皆採預約參觀制,規定每小時的參觀人數,也正好與現下防疫措施的安全社交距離與實聯制需求相同,因此在微解封允許開館之前,館方早已做好準備,迎接觀眾到來。不過為了確保館方人員與每位觀眾,美術館仍下修觀展人數,並延長展期至年底,希望能讓大家避免短時間內大量群聚,提供一個更安全的看展環境。」
《詩性維度》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2021年6月26日至2021年12月26日
展覽地點:毓繡美術館 展覽館1至3樓
毓繡美術館參觀資訊
採預約參觀制,國定假日及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二~日 10 : 00~17 : 00、週四10 : 00~15 : 00
防疫措施:請提早預約、配戴口罩、手部消毒、測量額溫、實聯制登記
防疫相關措施及預約參觀
歡迎至毓繡美術館官方網站:https://yu-hsiu.org/
或於營業時間來電(049)257-2999洽詢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毓繡美術館《近山.何以為界》 進入藝術家與自然環境的相處之道
2021-03-06|撰文者:林侑澂8725
毓繡美術館開春首展「近山:何以為界」引領我們回歸山林,展出陸先銘、洪天宇、林煒翔聯展
2021-02-04|撰文者:毓繡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75
寫實到懷疑人生? 毓繡美術館裡的現行幻術
2020-09-10|撰文者:毓繡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269
嘉美館推出《起始的地方─謝牧岐個展》,對話藝術史的創作與延續
2024-11-13|撰文者:嘉義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46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39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