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產業

焦點人物

訪談藝博會時事觀點

台灣藝術產業的深根計畫與美學實踐-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秘書長游文玫專訪【2021 ART TAIPEI 專題】

畫廊協會張逸羣游文玫台北藝博

2021-10-14|撰文者:王玉善、陳晞、張家馨

大家對著疫情之下的台北藝博虎視眈眈,期待著今年有著什麼樣特殊的火花。國外展商無法前來參展,成為台灣本地畫廊最好表現的舞台,或許是近年來最「本土」一次的台北藝博。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許多國際型的藝術博覽會接連取消舉行,包含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而今年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下簡稱台北藝博)因為天時地利的允許,一枝獨秀,它的成績告訴我們,老字號依然能創高峰,不只證明了路遙可以知馬力,還可以抓回本地藍籌畫廊們的心。
2018年台北藝博展場。圖 / 畫廊協會提供。
2020年台北藝博展會現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疫情之下的國際藝術博覽會

醞釀多時的台北藝博,在台灣疫情相對穩定的環境下,終將問世。除了台灣本地藍籌畫廊的加入為展覽的一大亮點外,今年更是著重在跨領域的合作。
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簡稱MSF)攜手國際重量級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在本屆的台北藝博舉辦《[]所在 : 醫療行動50年》攝影特展、藝術教育日、邀請台灣時尚設計師溫慶珠擔任本屆時尚藝術跨界特區的藝術總監、每年固定的藝術講座,邀請《斯卡羅》導演曹瑞原探討原住民藝術等相關議題。 
無國界醫生(MSF)執行長 Ludivine Houdet於 ART TAIPEI 2021 展前記者會致詞。圖 / 畫廊協會提供。
除此之外,整個展會蘊藏著更多因應疫情的「便民服務」,像是與Artsy、非池中藝術網合作的線上展廳,以及為了無法到場參展的國外展商特別設立的AT Remote展區。
今年台北藝博的統籌,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為幕後重要推手之一,這次是他二度擔任畫協理事長,除此之外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傳承藝術中心的負責人。在台灣藝術圈有著長年的經驗以及豐富的觀點,這兩年來,全世界的經濟有著明顯的動盪,亞洲的藝術市場在檯面下悄悄改變著,身為協會的大家長以及畫廊負責人,更是能夠體會目前台灣畫廊在藝術市場上面臨的窘境。
對此,張逸羣則是採用「長年深根」計畫。「不管現在經濟狀況如何,全世界的藝術產業怎麼走,我認為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次的博覽會做到好。」理事長認為藝術產業或經濟結構,不論是否有疫情的攪擾,其實都在不斷地變化著,首先需要著墨的應是將每一次的展覽辦好,讓國外的藏家、展商、媒體,藝博會單位等,看見台灣的藝術發展,將台灣的藝術博覽會壯大起來,並且接連亞太地區的國家,像是日本、韓國、中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才有機會與西方的藝術世界平衡。
現任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圖 / 畫廊協會提供

他的深根與向外

這兩年來或許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國際型的展覽強調「團結」、「互助」、「共生」等作為展覽主題,串連國與國間資源的交流與結合。然而張逸羣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台灣的畫廊生態與協會的發展,必須走出去,而且是以團隊的形式出走。
張逸羣對整個畫協會員的計畫和目標,除了針對每年畫協固定承辦的藝術博覽會「台南藝博」、「台中藝博」、「台北藝博」,持續推廣台灣本土畫廊與藝術家,以及透過多方面的跨域及異業合作,讓台灣的畫廊與藝術家在國際上能夠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另一個重要的計畫就是帶著台灣的畫廊與藝術家走出台灣。
「我接下來計劃號召協會那些二代接班的畫廊主,帶著他們去其他國家參加藝術博覽會。台灣有很多很棒的藝術家,但不能僅在台灣發展。」張逸羣說,正因為現在是年輕人的時刻,他希望能夠號召這些二代畫廊主到日本、韓國、中國、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展覽,拓展台灣藝術家的收藏群,並透過協會的資源,讓這些畫廊並非單打獨鬥,而是以協會、以團隊的方式前進,大家凝聚起來的力量,一定遠超過自己閉門造車的努力。
除此之外,每年台北藝博重要指標「MIT新人推薦特區」提供藝術新秀能夠有參與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舞台,張逸羣也希望從明年開始,參加MIT新人推薦特區的藝術家,能夠提供他們更多機會,在台灣各地區展覽,並非止於台北藝博的展區與展期。
2017台北藝博「MIT新人推薦特區」展區。圖 / 畫廊協會提供。

與年輕世代的交鋒

「這幾年我接觸到很多年輕的收藏家,都會多花時間跟他們聊,好奇他們現在都在收藏什麼。」張逸羣說,台灣有很強的收藏族群,而現今我們正面臨「潮」經濟的世代,並迎來新一輩的二代收藏家,他們的文化背景及教育環境,進而影響了台灣藝術世界的收藏結構,要能夠瞭解新世代收藏家的想法與喜好,才能夠把握住現在的藝術市場動向。
收藏家的年齡層和收藏喜好正在平行轉移。不僅如此,畫廊經營者也正經歷二代接班的時刻,台灣許多老字號的畫廊漸漸地將經營權轉向給下一代年輕一輩的兒女。
「我認為現在正是年輕人的時刻」張逸羣看好台灣年輕一代的畫廊主、收藏家、藝術家,以及整個協會的工作團隊。新世代的轉型與變革,或許將影響台灣藝術圈接下來的發展與走向,但張逸羣認為,總體的架構與策略不變,將畫協舉辦的每一檔藝博「深根」亞洲、帶著團隊與會員「向外」出走放眼國際為目標,將每一次的藝博會用心的準備好,持續地與不同項目與國際單位合作,穩固台灣本土國際及歷史級的藝術博覽會。
畫廊協會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充滿年輕人的新活水,在每一次的展覽中提供最適合目前世代的行銷策略。圖 / 畫廊協會提供。

台北藝博的藝術教育日

台北藝博自2016年始成立重要活動「藝術教育日」,隨著博覽會發展至今,該活動已成為展會中重要的亮點之一,並受到各界的矚目。這其中經過千百轉折與努力施行的幕後推手,便是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的秘書長游文玫女士。
畫廊協會秘書長游文玫。圖 / 畫廊協會提供。

我們不但需要一些創意的產業計畫,更需要一個全國性的藝術教育計畫,把全國國民的視覺品質提高到先進國家的標準。換言之,我們需要成為一個具有藝術素養的國家。人人都有創造與審美的能力,也有欣賞的眼光。-漢寶德,《藝術教育救國論》,2003年。

2003年,台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啟蒙者漢寶德先生,曾對於台灣美學的未來性發展感到憂心,並於聯合副刊發表《藝術教育救國論》一文,文中指出全民美學觀和國家興盛之間的對應關係,並舉西方在1967年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上,各國在產品設計上的競爭狀態為例,提醒著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不得不認真面對感性經濟的問題。
發展至今,台灣已有許多展會與獎項紛紛嘗試著呼應不同面向的文化美學創新,其中當然也包含藝術博覽會。不過每個展會所經營的教育推廣範疇與客群也有所不同,其中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 TAIPEI),更是從認識台灣文化藝術內涵進行紮根,客群從台灣的各大教學單位進行著手,如國小至研究所的學生,以及正在任職的美術老師等。
ART TAIPEI進行藝文推廣的活動稱之為「藝術教育日」和漢寶德先生撰寫的《藝術教育救國論》之核心精神不謀而合。「藝術教育日」從2016年開始施行,累積至今已經邁入第六年,從第一屆的370人至第五屆的1061人,已經成長近三倍。
由於游文玫本身也有在大專院校任教,因此至上任以來,便深感每次展會中的藝術內涵,如果可以被有策略的運用在藝術教育面向,對於台灣的美學推廣,將會有實質的幫助,同時也可以形塑ART TAIPEI和其它藝博會之間的差異性,讓協會本身的藝術動能在空間與時間上可以觸及更廣泛的未來。

從種子教育開始實踐美學扎根

游文玫憶起當年和教育部提「藝術教育日」的情況,當然教育部並不知道ART TAIPEI是什麼樣類型的展會,不過經過多次的溝通與努力之下,教育部逐漸可以理解藝術產業和美學教育之間的關聯性。不過關於美學教育實際上的執行過程,勢必也會有依據年齡層、客群、推廣形式,而逐步建構的課程內容,必須詳細理解教育推廣上的各種技巧。所幸游文玫本身也有正在任職教學的經驗,可以依據學生與導師的需求來進行安排。
第一屆(2016年)「藝術教育日」我是想說進行偏鄉的藝術教育活動,偏鄉的教育資源往往比較匱乏,假設有這個機會,對於孩子們的美學啟蒙一定很有幫助,游文玫語重心長的說道。也因此,第一屆提供了250位名額給偏鄉的小朋友,其中有一間來自宜蘭的學校,讓游文玫感到印象深刻。全校僅有二十幾人,包含校長、學生、老師們,他們感動的向協會致謝,他們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們的小朋友了解到原來藝術家也是一種職業,並且打開了自己和藝術之間的連結。
2016年藝術教育日。圖 / 畫廊協會提供。
有鑑於第一屆的成功,到了第二屆(2017年)時,協會與教育部討論,認為可以將內容觸及更多專業化的面向,因此便加開美術班的部分,其中讓游文玫印象深刻的是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的美術班,總共來了一百多位小朋友。每位手上都拿著素描本,並且他們為了捕捉特定藝術品的角度,而趴在走道上的情況。當時工讀生在勸導小朋友的過程當中,小朋友回應著說:「只有這個角度是我覺得最好。」後來工讀生也就協助將人群導引開來,讓小朋友進行創作。
2017藝術教育日活動側拍。圖 / 畫廊協會提供。
同年份的另一個趣聞,是在第二屆「藝術教育日」的最後一天時,陳郁秀董事長(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曾任中華民國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展會裡面參觀「世紀先鋒—台灣現代繪畫群像展」時,正巧在欣賞陳植棋的作品當下,突然有四位小朋友跑到陳植棋作品前面趴下來繪畫,當下令陳郁秀感到非常驚嘆,並在經過游文玫的說明之後,也讓她感受到這個活動深具藝術教育的意義,相當值得推廣。進而締造了日後協會和公視合作一個關於「藝術的推手」節目的契機,讓藝術教育的內容更加受到大眾的關注。
「藝術教育日」隨著兩屆下來的舉辦,展商們已經逐漸習慣並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而隨著參加人次的持續增加,在解說員的訓練部分也更為專業化,除了游文玫自己會親自對小朋友進行參觀禮儀的教學,同時也安排工讀生的解說教育訓練。不過為了讓導覽趨於更加精緻專業化,於2018年開始,第三屆「藝術教育日」和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進行合作,並和課程相互連結,如藝術治療,目的是培養導覽種子老師。換而言之,這樣的方式也是將ART TAIPEI的藝術教育導入校園當中,養成藝術教育的人材,游文玫說。
近年來藝術教育日與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合作,培養導覽種子老師。圖 / 畫廊協會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有學校一次報名300位學生,但為了平衡藝術教育的資源,2019年起第四屆「藝術教育日」便開始規定每間學校的名額為60位,讓孩子們有更多受教的機會,學校數量也從2018年的9所增加到15所。而到了2020年的第五屆「藝術教育日」,協會更加受眾擴及到大學、研究所,開始進行課程連結計畫。舉例而言像是將ART TAIPEI每一年都有的藝術沙龍與講座中的幾個場次,轉化為一系列的課表,找藝術相關領域的專業教授,將課程帶到ART TAIPEI來,讓參與的學生進行選課,並且在上完課程之後,才能進去展會裡面進行參觀。

「藝術教育日」的價值再造與機構連結

伴隨著「藝術教育日」的藝術動能轉換,以及各項計畫的策略性推動,發展到了2020年時,參加的人次已突破千人,並讓教育部感到驚嘆。不過2021年因為台灣疫情更為嚴峻的關係,因此在活動的舉辦上為了顧及安全,故將其轉為線上參觀的方式,同時也將工作坊的部分移師至校園內舉行,讓其藝術實踐的過程,持續性的被大眾看見。
儘管如此,游文玫還是持續努力不懈的透過各種管道來進行「藝術教育日」的更多面向推廣與合作機會,她善用其博士本身主修國際關係的專業,加上她也長期有在關注美國在台協會(AIT)的文化教育推廣內容,如2019年AIT剛好有在台灣做一個全國的巡迴展時,游文玫就前往高雄場參觀,並從中了解到他們的教育模式和台灣文化之間的結合。而到了2020年,AIT的文化官剛好也來參與ART TAIPEI的「藝術教育日」工作坊,足見「藝術教育日」受到各界的肯定與關注。眼見時機成熟了,游文玫便主動拜訪AIT的文化教育組的組長,探討可以合作的契機。
游文玫說道,討論的成果是將「藝術教育日」工作坊中的部分作品,呈現到AIT的簽證大廳進行展出,讓工作坊的精神與價值可以持續研究,並被更多人關注到。當然其間歷經許多的困難與跨組織間的溝通,並邀請到了台師大的國外交換學者來進行工作坊的教學。
2020藝術教育日。圖 / 畫廊協會提供。
談起2021年「藝術教育日」工作坊的規劃與安排,游文玫指出主要是找尋有熱誠的教學單位,像是貢寮國中就有八位美術老師過來旁聽,大觀國中現為新北市藝術重點學校,中和國中為雙語教育。這三間國中都是新北市的國中,主要是由於現階段的新北市教育局局長為張明文,同時也是一開始支持藝術教育部的人,當時其為藝術教育司司長,游文玫語帶感謝的說道。
再者今年安排的「藝術教育日」參訪路線也是一大特點,除了延續往年大會特展區、MIT新人推薦特區、原民民特區以外,今年更是新增了正修科技大學亞太文保新創中心,讓大家理解藝術品生病時該怎麼辦,目的是想呈現藝術圈的完整生態系,以及台灣藝術發展的多重樣貌。也因在動線安排的的規劃上,我們都可以發現協會努力的將正視台灣美術史的觀念,傳達給予孩子們,並作為藝術啟蒙教育的根基。

畫廊協會張逸羣游文玫台北藝博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藝博會

ART TAIPEI 2023 台北藝博三十年,十一大展會亮點蓄勢待發!

2023-09-28|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911

焦點新聞

藝博會

展望下一個30週年,畫廊協會號召「廊二代」參與會務

2023-01-11|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