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主義的第三顆藥丸:專訪2021「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策展人蔡宏賢
2021-10-30|撰文者:陳晞
第三顆藥丸
思考未來媒體,幾乎就是思考控制論。而當代媒體藝術方法與行動者網路實踐,時常是針對媒體與技術的控制論背後,提出反思、批判或解構的方法。它是未來主義百年後的孽子、是在《駭客任務》的紅色與藍色藥丸之外的第三顆藥丸(如齊澤克(Slavoj Žižek)在《變態者電影指南》中所言),搭載著些許賽博龐克核心,讓我們身處在未來媒體的一種現存現實的虛構(假訊息)與現實的數位極權與新冷戰時代時,得以認知到「在未來媒體中的現實本身是被包含在幻象之內」的藥丸。
未來媒體藝術節 展場入口。圖/C-LAB提供,攝影 呂國瑋。
FUTURE VISION LAB放映現場。圖/ C-LAB提供,攝影 呂國瑋。
近日因臺灣網紅 youtuber 以深偽技術(deep fake)盜用各種公眾人物(絕大多數是女性)的數位肖像製作情色影片獲利,引發社會大眾撻伐。深偽技術可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從使用者從想要的對象偷臉換身,製作一個數位的分身,已經被使用在不少好萊塢電影之中。知名球星貝克漢也使用了這個技術,搭配多國語言翻譯向世界衛教宣導。它作為新的媒體技術之一,再一次引發大眾爭論技術普及化之後的倫理、信用體系、記憶與數位身分主體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各種回答,指向了當下的人們正在面對與型塑的未來。
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由蔡宏賢與吳達坤策畫的2021「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即是從科技與媒體等技術物的面向出發,集結跨國的視覺藝術裝置、工作坊與檔案等內容展呈,提呈出一種屬於臺灣視角的媒體藝術未來主義。蔡宏賢作為一位長期參與數位創作與行動的工作者,自 21 世紀 00 年代開始,便與鄭淑麗等數位科技藝術家進行團隊合作。在這些藝術實踐中,常常是以當下的技術進行思想實驗,架構出一種世界觀,進一步指涉技術物在當下與未來衍生出的可能問題。它總是與政治、經濟、環境與倫理等議題緊密對話,在這個數位威權與監控資本主義之下的新冷戰時代,面向未來的媒體藝術有著與一百年前「未來主義」不同的姿態,如同一種義勇軍、游擊隊、駭客。
音像裝置《漫曲流域》(2018)於 2021「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媒體未來與未來媒體
大部分不熟悉大數據運作的使用者們可能都跟我一樣,終於看見數位威權那隻手之後,才發現它早已抓緊了我們的脖子與眼球。這在臺灣大概是 2010 年左右開始,因為 Ipad 發行、臉書崛起之後發生的轉變。這令人注意到這個展覽中的數位藝術作品完成年分 —— 它們幾乎都是在 2014 年以降完成的,大多都在思考著如何利用或抵抗大數據和演算法這雙看不見的手。
國籍或文化的差異,作為一種影響藝術家們想像這雙手的背景,在此次的展覽中有著層次豐富的對照關係。在一樓展場中,一種新媒體技術的浪漫「控制」,意圖使我們沉浸於科技影像所帶來的美感經驗中。例如運用即時影像,以人工智慧編曲的音像裝置創作《漫曲流域》(2018)、結合字型學與互動性圖像,創造出無盡重複、流動的動態視覺裝置《衍生遊戲》(2018-2021)、以電化學演算法讓液態金屬遙指控制論的《軟機器》(2021),又或者是《克卜勒之夢》(2014)的科幻模型式的復古媒體星體投射,它們在這個展覽中,首先提出了一種較為正面的、美好的機械論想像與美學。
這凸顯了同一層空間中的香港藝術家鍾緯正作品《閱面消資》(2021)作為這大數據協奏曲中的不和諧音。這件以臉部辨識的技術探討數位威權的作品,以香港國會議員(包含被 DQ 的國會議員)的已知臉部為資料庫,偵測你是善是惡。這種以貌取人的數位面相學看似愚蠢,卻尖銳直指香港在 2014 年之後的政治與社會處境,與左手邊展場末端的《線上爬》(2021)——這座如股票指數的NFT資本之碑,兩者交織成一種當前數位媒體的現實景況,進而提示了接續的二樓展場中,這個展覽要傳達的另一道訊息。
麥可・柏克、安・卡特琳・可蘭茲作品《克卜勒之夢》(2014)於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衍生遊戲》(2018-2021)於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下的注意力經濟與協作
在蔡宏賢策劃的展場二樓,著墨更多對於數位威權的揭露,與探索數位身份的能動性。展場一進門,迎面而來的是國際非政府組織 Tactical Tech的《玻璃房間:錯誤訊息版》(2018)。蔡宏賢說,特別將這個像是行動議題站的文件裝置放在中央,是因為他最直接地揭露了當前的社群軟體如何運作監控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時代下的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
「他們用十三國語言說著現在數位媒體的使用者普遍被宰制的程度,也告訴我們如何判斷假訊息與深偽技術、手機程式又如何使我們上癮。」蔡宏賢說,這種如數位義勇軍對戰手冊般的知識,非常值得如今身在新冷戰與資訊戰中的臺灣受眾們進一步認識。「特別是臺灣的狀態,我們可能很多人會恥笑那些假消息,但其實我們已經陷入到資訊戰的狀態,因此數位威權是這次展覽中的著重探討的議題。」
在《玻璃房間》背後的《太數據:名人臉》(2021),就是最好的假消息示範。蔡宏賢表示,本來的原作《太數據》是與另外一項裝置作品《Spectre》同步發表,並藉由深偽技術讓不同國際名人為其背書(註1)。而施懿珊的《記憶戰爭》(2021)則透過讓觀者上傳與未來媒體藝術節沒有直接關聯的圖片,進一步擾動這個展覽的數位檔案,與背後的大數據演算法。
2021「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太數據:名人臉》(2021)中,藝術家比爾·波斯特 (Bill POSTERS) 與丹尼爾·豪 (Daniel HOWE) 使用深偽技術挪用了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的數位肖像,用以推薦他們的裝置作品《Spectre》。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除了對控制論的批判與解構之外,二樓展場的作品與展現了媒體藝術與數位藝術的協作特質。尤其在第二部分展場中、以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AND)扶植的三件作品,它們與傳統媒材創作講求的個人性藝術實踐不同,藝術家藉著開放性,從不同的工作者與文化中提取技藝的記憶,並表現在不同的載體上。由新媒體藝術家許巽翔與材料工程師黃胤豪組成 NANONANO 的裝置作品《Heterotopia》(2021),在肉眼不可視的一個極小世界裡構築人造物,進一步在這個芥子世界中製圖台北城市街道。張碩尹與新竹百年中藥行以及香水實驗室合作的《孿生廟、默娘髮、與鴻仙人》(2021),將民俗療法「藥籤」文化轉化為氣味,刺探著後疫情時代的醫療與信仰意識形態轉變。田子平與麥藍提亞 Mailantia 舞團合作的《失重計畫》,以肉身敲擊液晶螢幕表現的張力,則表現了媒介與載體、人與機器之間共有的脆弱性。
這些作品不禁令我回頭閱讀前面展場兩側展示著「Playaround」與「AND」計畫的檔案與介紹。它讓未來媒體藝術節並不只是以策展人或機構品味為依歸的展覽,它在文件展示與工作坊論壇等類策展實踐上,有著更立體的倡議。因應未來媒體藝術節的內容,除了導覽活動之外,策展團隊為工作坊設立了三個主軸—— 「Processing臺灣社群國際日」、「TouchDesigner新媒體互動集線器」與「Playaround工作坊:回顧與展望」 。蔡宏賢指出,三個子題探討的是不同程式軟體的技術語境(註2),以及對科技新媒體的介入、開源社群與共享資料庫的探討。「除了初中階的技術課程之外,論壇也討論程式的詩性與教育等議題。」
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AND)展牆。圖/C-LAB提供
「展覽只是藝術節的一部分,工作坊跟論壇其實也都是同時反映出這個藝術節參與的藝術家與團隊要訴說的價值。在這其中,工作坊是裡面我們同時能與藝術家一起做東西,又能貼近藝術家思考的活動。」
蔡宏賢認為,在他策劃的展區裡,作品都有一種專注在技術物的冷調 。展覽中的數位藝術創作也藉著這種冷調,思考人類探求未來的普遍性,以及媒體的控制論:
「未來永遠值得思考。不管是 1908 年的未來主義,或是是自30年前網路時代的開啟,當人類探求未來的心,依附在科技媒體時,總有更清楚的輪廓。它有正面與反面,比如說,在全球化的議題下,我們應該要與混沌為伍,還是身在威權宰制之下?我們如何從數位威權與國家監控中,找尋能動性?」
註1:根據展覽手冊中表示,該作品在發表之後迅速爆紅,且受到全球媒體的廣泛報導,同時混淆了Facebook與Instagram社交平台上,關於合成媒體與演算法的宣傳政策。
註2:例如,Processing的java語法雖容易上手,但卻難以打造因應未來沈浸、高規格的數位媒體視覺,這時就需要有TouchDesigner的技術因應未來媒體的視覺與系統規格。
2021「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 展覽資訊
展期|2021.10.08(五)— 2021.11.28(日)
時間|11:00-18: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參展藝術家 |許家維&張碩尹&鄭先喻、AES+F、河床劇團 & Craig QUINTERO & Carl JOHNSON、鄭宜蘋、Battles、Lawrence LEK、陳湘馥、蘇郁心 & Angela GOH、張立人、文敬媛 & 全濬晧、黃裕雄、onformative、鍾緯正、Michael BURK & Ann-Katrin KRENZ、Ralf BAECKER、Kiel D. MUTSCHELKNAUS、Tactical Tech、Bill POSTERS & Daniel HOWE、施懿珊、田子平 & 麥藍提亞Mailantia舞團、NANONANO、張碩尹、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 & C-LAB 未來媒體藝術節
策展人|蔡宏賢、吳達坤
FUTURE VISION LAB計畫主持人|蔡奇宏
欲知展訊詳情請至官方網站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合作單位 |
AND臺灣藝術與科技中心
Dimension Plus
香港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
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
上銀科技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贊助單位|
義丞有限公司
奧圖碼科技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年度大展「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主視覺。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奇異點」來臨!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四章節探究AI時代的演變與社會議題
2024-10-04|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42
在文化實驗機構下的媒體、藝術與未來:專訪2021「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策展人吳達坤
2021-10-29|撰文者:張家馨│編輯整理:陳晞5314
二十年後:從「挑戰2008」到C-LAB,臺灣數位藝術來到另一個奇點了嗎?
2021-10-13|撰文者:陳晞5047
在這個時代,你如何看待生命、生存、生活?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展《生生LIVES》盛大開展 作品探討生之複層解讀
2022-03-1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747
【藝熠新北x鶯歌藝術城】藝文訪談線上節目EP5、EP6上線了!
2021-11-26|撰文者: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05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