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策展時事觀點

在《象形之外 / Imago》中,並置「戰後.南方.抽象」三條軸線,凝視一片台灣藝術史中的原生板塊。

高雄市文化局新願藝術象形之外台灣藝術文史探詢

2021-11-03|撰文者:林侑澂

【南方】

陳建大明,《光源-15》,壓克力,90 x 180 cm,2020。圖/新願藝術提供
「南」作為人文學科的思辨視點,近年來在全球各地都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對應於百年來主導政治、經濟、思想的歐美、中原甚至東洋的核心,南方的概念更關注於熱帶、亞熱帶區域的文化與歷史。這一範圍內的各個文史主體,在過去全球交流的200年間經常被視作邊陲,往往有著殖民、後殖民或專政的歷史。在這之中由於經驗與發展軌跡的差異,對於精神、意識的理解與表達也與一直掌握話與權的體系有所不同。
蔡獻友,《葉落錯-20》,複合媒材、畫布,162 x 130 cm(300號),2012。圖/新願藝術提供
若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南方,對外所連結的是文史經驗相似的東南亞諸島甚至大洋洲,這範圍內的文史往往甚少成為「世界史」的重點。而對內則是與擁有政經資源的首都相對,範圍內的藝術也一直未有機會被系統性的研究。台灣南方的藝術人文是豐富的,呈現出不受制約的氛圍,無論是典雅的、內斂的、平衡的、草根的、狂放的、衝撞的,都自由而真實地在土地扎根。《象形之外 / Imago》的策展團隊,期望持續地進行這一塊藝術版圖的補足工作。提出可以交流 、可以承先啟後的立場與論述。

【抽象】

賴新龍,《藏金系列-2021-18》,壓克力顏料‧畫布,100 x 100 cm(50號),2021。圖/新願藝術提供
抽象泛指在具象以外的創作方式。《象形之外 / Imago》之中可以見到多樣的抽象手法,其中的部分作品仍可以觀察到形體,而另一部分作品則是完全捨棄了形體的提示。與其試圖在形體上尋找內容的線索,或許以三種不同的思維途徑來觀看這次的展覽,或許會更為容易進入其精神之中。
.宗教性質:沈昌明、陳建大明、阿卜極(詹獻坤)
.自然關懷:蔡獻友、洪明爵
.空間造型:林熺俊、賴新龍
《象形之外 / Imago》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抽象是一種提出概念、再認知世界、討論知覺異同的手段。換句話說抽象所敘述的,是「視覺無法看見的真實」。在抽象類型的展覽中,作品往往是一幅幅的心靈風景。在解構 / 再建構的過程裡,藝術家將無法言說的精神,以具有個人特質的方式描繪。一次次不斷地實驗,將意念醞釀於作品的深處。展場裡的有些作品容易理解,直觀地在觀畫者心中形成感受。也有些作品難以閱讀,提供給觀畫者「自由理解的」。無論藝術品的表現或緩或急、或巨或微、或虛或實,許多時候不應該期望百分之百地掌握訊息,形成對話才是價值所在。又或者說那些無法確定的「純粹感知」才更是抽象作品的精彩之處。

【作為台灣藝術史的板塊】

《象形之外 / Imago》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近10年來,全國的許多機構都很努力地進行著台灣藝術史的重建。但與其說是重建,台灣藝術史的「補正」應該更貼近於藝術界各方的需求及現況。當然,要以為期十週的七人聯展,試圖完整呈現「高雄抽象藝術史」是不大可能的。
從事文化藝術的工作,往往需要許多的熱情、理想性甚至使命感。這些精神在《象形之外 / Imago》的策展脈絡裡,得到了高度的體現。《象形之外 / Imago》一方面是一次重要的嘗試,也更是一個宣言式的起點。展覽將高雄視作圓心,對於「戰後.南方.抽象」這樣一個早已成形、卻遲遲未被關心的藝術史板塊提出了研究或書寫的契機。

象形之外-形象宣傳片

象形之外/IMAGO - 結合台灣的聲音影片
更多關於《象形之外 / Imago》的影像 / 藝術家論述:點擊連結進入新願藝術Youtube頻道

《象形之外 / Imago》七人展

展期:2021/10/15(五)~11/23(二)
開幕茶會:10/16(六)15:00
展覽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真堂三館》

高雄市文化局新願藝術象形之外台灣藝術文史探詢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1

1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