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美術館策展

策展人齊簡專訪:分享臺藝大 Our Museum《現在幾點鐘-我們的七個「現在」儀式》之中的超領域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超領域選粹策展現在幾點鐘我們的七個「現在」儀式齊簡

2021-12-21|撰文者:林侑澂

現在幾點鐘 - 我們的七個「現在」儀式​ 𝗪𝗵𝗮𝘁 𝗧𝗶𝗺𝗲 𝗜𝘀 𝗜𝘁 𝗥𝗶𝗴𝗵𝘁 𝗡𝗼𝘄 - 𝗢𝗨𝗥 𝗦𝗲𝘃𝗲𝗻 "𝗣𝗿𝗲𝘀𝗲𝗻𝘁" 𝗥𝗶𝘁𝘂𝗮𝗹𝘀。影音/策展人提供
時間無法觀看或觸摸、無法影響也無法被框限於定義之中。但是每個人都能夠感知到它的存在,有著理解與詮釋的權力。當時間越是難以名狀,各學科學者們就越是熱衷於對它的研究。在此之中,藝術與美學的工作者無疑是最幸運的。畢竟好的藝術品有機會成為共鳴的契機、好的展覽更是有機會成為討論的介質。

【源起】

何堯智,《閱讀時間:61/阿拉伯文-II》、《閱讀時間:62/俄羅斯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基於厚實底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藝大),今(2021)年發表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複調神話》。並且同步於校內有章藝術博物館(藝博館),發表了平行的超領域選粹策展《現在幾點鐘-我們的七個「現在」儀式》。在可延伸的思辯中,呈現出了許多有趣且很有意思的時間觀。
吳其育,《折射》。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現在幾點鐘-我們的七個「現在」儀式》展覽的命題暗示著諸多的訊息。回應著雙年展(當代X神話),策展人齊簡、藝博館研究員陳彥伶和團隊,期望能以一個較具體、較小的選粹展(古典X儀式),進行多層次的對話。發表展覽的藝博館,英文名是Our Museum。團隊也希望可以在館舍即將重建的此時,為「我們的」美術館策辦一檔展覽。展覽邀集到資深的、成熟的和新銳的藝術品交織。對於美術館的建物、機制及身分,留下一份禮物般的念想。

【策展】

馮君藍,《羔羊》、《春天》、《出道前》。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名中的「七」,在聖經中象徵著「全」、「完整」。發想自這個蘊藏宗教意涵的數字,策展團隊在邀請藝術家、相互討論的過程中,提取了七個字要。藉由「潔淨療癒紀念傳講睡覺默想旅行」題點出在生活中會出現的、七個與時間相關的錨點。
洪韵婷,《換日線》。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是知識生產。而無論是形式或內容,當代藝術常見「跨域」的相互介入。跨越疆域的思維,推動著各學科能夠更加細緻。也可以想像下一個世代,藝術品的表現會有更多「再領域化」的現象出現。《現在幾點鐘》的策展手法即體現了這樣的趨勢。然而展覽並非是再一次的解構重組,而是多重並置。這不僅僅是策展團隊的選擇,也幾乎是藝術討論「時間為何?」時的必然。
吳佳容,《像騎腳踏車一樣》。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藉由各種不同時間觀的交錯,建構了一個立體的可能性。這個立體的可能性以時間為討論範疇,明確地呈現出藝術家們對於命題的詮釋。卻又有意識地不設疆界、消除了說明式、制式的理解途徑。
邱武德、林錦濤、侯飛月、陳志誠、黃元慶、黃光男、劉高興、賴武雄、簡正雄,《有章藝術博物館經典作品展》,陳彥伶 選件策辦。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試著閱讀《現在幾點鐘》,不會是七個「作品」與「字要」的按圖索驥。而是在作品 / 作品、字要 / 字要、作品 / 字要 之間,感受到有時明顯、有時隱晦的複合對話。展覽雖然鮮少有明確的計時符號、卻讓觀眾一次又一次地被時間包圍。嚴肅地去鋪陳無形的事物,最終形成了文字之外、形象之外的不言自明。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超領域選粹策展現在幾點鐘我們的七個「現在」儀式齊簡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2

1

3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