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眾生面相的編碼與虛實間的身份探問
陳乂 Chen Yi,《地衣_ _ 柏林》。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陳乂 Chen Yi 展出2021年於柏林駐村期間的創作「地衣_」計畫,以3D掃描技術紀錄在歐州社會邊緣的遊民,錄像作品中居住於橋下的非法移民,以大量撿拾的現成物作為空間裝飾與創作,其特殊性被歸為非常態樣本,掃描滲入蓋婭賽伯格化的虛擬維度中。
于軒,《克萊因.赫茲─No. F07溫室》。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于軒虛構一位「克萊因‧赫茲」科學家所遺留下來的實驗室場景,親筆細緻地勾繪出鋼鐵機件腐蝕的質感樣貌,散落在地的儀器及石化的生物骨骸,凝塑出一個過往實驗室的末世氛圍。
吳梓寧 Wu Tzu-Ning,《網路後世—基因求籤販賣機》。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吳梓寧 Wu Tzu-Ning《捕蠅草人改造計畫01》引用「捕蠅草消化液」與人類性功能相似之組織結構,再藉由捕蠅草開合引喻為女性外陰器官,呈現生物基因混種改造與人工器官培養的模擬,企圖翻轉生物階層論中將植物歸類為較低等生物與女性被動的象徵迷思。《網路後世—基因求籤販賣機》觀眾可現場互動獲取籤詩,籤詩上隨機顯示其他物種的基因圖譜,試圖從「命運」與「信仰」角度探討後人類透過科技「轉世」或「重生」的可能,並涉及生命永續與輪迴的議題。
黃贊倫 Huang Zan-Lun,《神轎 The Holy Palanquin》。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黃贊倫 Huang Zan-Lun擅長以機械、裝置、雕塑與繪畫等多種元素,探討新媒體與人性之間的微妙發展與關係,共展出4組作品;《副本》錄像作品概念源自人類飲食文化中「以形補形」的食補觀念,畫面中的兩頭鹿人展現慾望與生存意志以及自我認同,反覆裂解、增生。《神柱》、《神轎》2組作品呈現挑高、懸空的廟宇飛簷和華麗精細的雕塑裝飾,細看是由積體電路板等零件構成,彼此透過錯綜的電線交錯、連結,探討將古典宗教信仰與當代或未來科技想像的創作。《不滅》影像裡的人物紛紛以吹蠟燭般向螢幕外的燭檯造型燈吹氣,反應在這個數位深偽時代,生命在數位雲端世界成了複數狀態,展開一則關於數位生命及生命在數位世界中的未來預言。
數位生成的風景與 NFT藝術化
黃裕雄 Huang Yu-Hsiung,《我跟你說一個故事》。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黃裕雄《我跟你說一個故事》記錄日常中的文字和聲音資料庫,透過數據分析程式(GPT-2語言模型),讓電腦以不同的語境重新解碼一個故事的全貌。「失語症」系列作品則將《我跟你說一個故事》中所彙整的文字資料,重新透過電腦程式運算,轉變為無法識讀的幾何造型符號,更進一步探討科技媒體的大量訊息過載下,人類將失去語言的主導權,逐漸迷失在語言與符號轉譯的縫隙之中。
王新仁(阿亂) Aluan,《geoPunk # invert》。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臺灣首位登上NFT藝術殿堂Art Blocks的藝術家王新仁(阿亂) Aluan「地誌龐克」系列作品,此作聚焦於重新探索地理空間的定義,以「龐克」為名可以看見藝術家其挑戰、質疑,現有世界的各種疆界切分概念的態度。黃新展出2件NFT作品《100HEN - NOT WITHOUT YOU》、《100HEN - NOT WITHOUT YOU(頭像版)》,畫面皆由10x10的格子組成,各自撈取作品持有人名字、持有人的頭像,並根據每個人持有的作品數量,改變格子的大小,目前仍有在Hic et nunc賣場上交易,若此刻上網購買,也會即時改變現場作品的樣貌。藝術家有感於區塊鏈上每日的NFT交易買賣的熱絡現象,就如四處綻放的煙火,因此創作《綻》這件作品,當線上有NFT賣出,作品影像就會即時隨著每筆交易金額、買家、賣家的錢包地址放射獨特造型的煙火。
麥特・德洛里耶 Matt DesLauriers,《子午線 Meridian-4》。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麥特・德洛里耶 Matt DesLauriers《子午線》是一件生成藝術作品,以許多微小的彩色筆觸形構出分層化的地形,揭示出此一多重宇宙中某種即逝而破碎的景象。以編碼指令的密集集合所發展出的演算法,機械性地逐漸編織出這些筆觸,編結出生成式的美景。軟體每一次的執行都會產生全新的構圖,與先前產生的其他版本都不同。
藝術家:陳乂、黃新、黃裕雄、吳梓寧、于軒、策展人沈伯丞、駱麗真館長、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楊淑鈴副執行長。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相關教育活動】
《MOCA講吧》
.第一場|程式語言與生成藝術
日 期|03/12(Sat.) 14:00-16:00
與談人|王新仁/參展藝術家、魏澤人/陽明交通大學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副教授
.第二場|機械生命體(自動機)的美學
日 期|03/19(Sat.) 14:00-16:00
與談人|陳 乂/參展藝術家、施奇廷/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第三場|生物科技裡的藝術與生命 MoCA FB直播
日 期|04/08(Fri.) 10:00-12:00
與談人|保羅.汎諾斯 (Paul Vanouse)/參展藝術家、黃禎祥/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第四場|智能設計、技術演化與藝術 MoCA FB直播
日 期|04/15(Fri.) 16:00-18:00
與談人|勞夫‧貝克爾(Ralf Baecker)/參展藝術家、洪靖/陽明交通大學博士級研究員、兼任助理教授
《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 幻我;它境》展覽主視覺。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專家導覽 週日14:00-15:30
03/06|沈伯丞/策展人
03/20|李伍薰/海穹文化創辦人、科幻奇幻作家
04/17|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REACTIONS
0
0
1
1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49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