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訪談美術館策展時事觀點

2022臺南市傑出藝術家巡迴展《自有景》陳志良X楊明迭雙個展 看見台灣原生藝術的發展縮影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巡迴展自有景陳志良楊明迭許遠達

2022-05-04|撰文者:林侑澂

【楊明迭】

楊明迭,《乾坤 NO.3》,70x100cm,1989,絹版。圖/臺南文化中心提供
藝術家楊明迭(1955-)是台灣最早開始以版畫媒材,進行跨域實驗的藝術家。在國立台灣藝專就學期間,就對於版畫懷抱了高度的熱忱。而在紐約州立大學攻讀藝術創作碩士期間,楊明迭同時就讀了版畫系與雕塑系。也由此開啟了複合多元的媒材創作之路。
楊明迭,《37 痕跡 NO.13》,80x270cm,1991,絹版。圖/臺南文化中心提供
在凹凸平孔等等版畫種類中,楊明迭一直都以絹版做為主要的創作方式。前往紐約之前,就經常以3D攝影等等方式與絹版融合,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而碩士期間所接受的雕塑訓練,則是進一步地開啟楊明迭將平面轉移至三度空間的可能性。
楊明迭,《水衣 NO.3》,100x210x19cm,2018,紙漿。圖/臺南文化中心提供
在紐約的學習經驗是自由開放的。除了在校學習之外,楊明迭也造訪了許多藝術家群聚的工作坊。著名的紙漿和玻璃作品,即是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的。紙漿版畫首先是以絹版印刷在轉寫紙上,再將轉寫紙上的圖案轉印至紙漿上。而玻璃作品則是將高溫釉藥同樣絹印在轉寫紙上,再轉印到燒製好的下層玻璃,最終覆蓋上層玻璃後入窯燒製。今日楊明迭的創作手法已建議了成熟的系統,然而這也是多年來反覆的實踐、修正才可能累積的獨創。
楊明迭,《草衣 No.26》,55x340x10cm,2011,玻璃 金屬。圖/臺南文化中心提供
發展和運用的媒材多種多樣,然而楊明迭所詮釋的主題一直以來都聚焦於「時間的流轉」。作為一位藝術實踐者,楊明迭時時刻刻都敏銳地尋找著讓人感動的事物。它們或許是微小而常被忽視的生活片段,但依舊能夠蘊含豐富的意義。
楊明迭,《1/2 水形篇 No.3》,100x160x200cm,2013,玻璃、鐵線、樹脂。圖/臺南文化中心提供
時間是難以捉摸、難以名狀之物,而楊明迭卻在生活中捕捉了許多時間的痕跡,轉換為藝術品。早期階段,楊明迭將植物和動物的意象與(空照)地圖疊合,形成了如同斑駁牆面一般的質感。清淡的用色或大比例的留白,緩緩地營造出了恍若隔世的質感。在恬淡與細膩之中所感受到的,彷彿是一片片記憶的片段。
楊明迭,《想像中的等待》,104x163cm,2021,絹版。圖/臺南文化中心提供
隨著媒材的掌握越來越熟練,楊明迭的敘事手法更加趨於靈活,也能夠更精確地捕捉生活中時間流轉的證據。例如一次從六樓望向三樓的遮雨棚時,楊明迭留心到遮雨棚上雨水的痕跡。在半乾未乾、留下水痕之際,這樣來自氣候與時間所形成的視覺物件,也成為了近年來所創作的發想。
楊明迭,《想像中的凝視 I》,210x114cm,2021,絹版。圖/臺南文化中心提供
在多雨的台灣,雨水會有千萬種狀態。它們是自然的,自然到不常被注意的程度。而若以具有美感的眼光看待他們未曾重複的樣貌,則可以發覺其中意趣。未乾的積水如同鏡面,或許會浮著一片落葉,也或許正如鏡面映照著世界。乾透的水痕則是承載著蒸發的過程,不經意地替曾經的積水留下證據。種種的視覺可以僅是生活中的意象,卻在楊明疊的手中隱喻著時間的無常無象。
楊明迭,《想像中的秘密》,尺寸依照場地而定,2021,玻璃、冷光、鐵線。圖/臺南文化中心提供
隨著展覽動線,感受著楊明迭的版畫藝術的脈絡。會發現逐漸深刻成熟的同時,也逐漸地清新化、簡潔化、通透化。很直觀地反映出了一位藝術家漸漸於寧靜自然的心境。尤其在懸吊的作品中,透明的質感既真實又飄瞟。透過了創新的形式,提煉出了真實生命的側寫。

【自有景】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自有景》藝術家楊陳志良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灣位處於東亞地理與文化的樞紐,歷史上來自四面各方的美學交融。1980年代的臺灣即將解嚴,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潮流正逐漸湧入。種種的條件,促使藝術家們開始思考屬於這座島嶼、屬於自己的藝術樣貌。於是藝術的形式與內容都迎來了「如何從框架中解放?」的課題。身處前衛藝術奔騰的年代。藝術家們不約而同地從最真實、最貼近生活的「自有」題材出發。在表現的媒材與手法上,探詢跨越慣性的方式。
《自有景》之中會明確地感受到兩位藝術家,在材質與技法上都進行了大量探索、呈現了不同階段的解放脈絡。不但展示出旺盛的企圖心,也開啟了諸多新的藝術面貌。有意思的是,西方「解構重組」的思維在許多的台灣藝術家手中,開始與東方「寫意」美學產生對話。於是許多的台灣藝術家們都在此背景下進行形式解放,並且重新詮釋出一份順應自然、環境關懷的雋永氣質。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自有景》藝術家楊明迭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人許遠達在訪談中談到,《自有景》所邀請到的兩位藝術家,都在台灣戰後、西方藝術與本土美學碰撞的大環境中成長。陳志良和楊明迭所進行的藝術解放,其意義與今日的藝術實驗並不相同。相較於如今的青年藝術家,能夠迅速而全面地獲得材料與訊息,當時的藝術家們所面對的未知是「更加未知、更加沒有前例可循」的時空背景,其中的困難程度與付出的磨練或許也更加不易。而這樣的創作歷程與精神,其中所蘊含的意義不僅僅屬於藝術家個人,也是一個時空環境的證明。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自有景》開幕活動,由左至右:藝術家楊明迭,策展人許遠達,藝術家陳志良,臺南市市長黃偉哲與臺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南市每年舉辦的傑出藝術家巡迴展,都會邀請身具指標意義的藝術家前往各縣市發表作品。《自有景》在介紹作品美學境界的同時,也分享了深植片土地的藝術發展故事。向觀眾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觀眾們能夠在順暢地感受兩位藝術家回應時代、回應大環境的創作旅程。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巡迴展自有景陳志良楊明迭許遠達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50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

社會設計凝聚力,再探萬華茶室與紅包場風華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