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鍾鼎藝術吳剛毅.彌雅城市漫遊系列新立體解構主義作畫者和觀畫者關係

2022-05-16|撰文者:林侑澂

2022年,藝術家吳剛毅.彌雅受鍾鼎藝術的邀請,在竹北館發表了《城市漫遊系列》個展,分享近年來不同階段、型態的繪畫。吳剛毅從老子所述的「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出發,延伸出「恍惚有象  漫遊邂逅」的藝術概念,進行了「畫者解構 觀者建構」的過程。
系列的創作靈感取自日常生活的觀察,從微觀的內心情感到宏觀的東西文化交流,都成為了入畫的題材。吳剛毅的繪畫,構圖上專注於「明暗、冷暖、陰陽、虛實」四個二元概念的關係,前兩者是西方視覺美學中的表現方式,後兩者則是中華文化中的無形哲思。在此之中,發展出了饒富意趣的藝術表現。
吳剛毅.彌雅,《時空漫遊》,91x116.5cm,亞麻布油畫,2015。圖/鍾鼎藝術提供
無論是解構視覺或者符號運用,吳剛毅對於新立體解構主義的期許是「以中華大寫意美學來畫油畫」、「具有當代感」並且「獨創」。新立體解構主義的實踐,即是吳剛毅朝這三項目標前進的紀錄。吳剛毅的繪畫,在多重的基礎與理想上反覆進行解構。發展出了一種難以界定、流動的知覺場域。提出了一種觀看與感受的途徑,最終形塑出專屬自身的視覺體系-「新立體解構主義」。
多年前吳剛毅就意識到,藝術創作需要跨越師承習慣、融會貫通後建立自身的獨創性。從學院的文人水墨出身,吳剛毅一直以來都對北宋米芾(1051-1107)是山非山的「米氏雲山」、蘇軾(1037-101)詩中「橫看成嶺側成峰」意境或是齊白石(1864-1957)「似與不似之間」的追求深深地著迷。
吳剛毅.彌雅,《梁祝》,72.5x91cm,亞麻布油畫,2017。圖/鍾鼎藝術提供
米、蘇、齊三者的美學觀,是為中華文人美學的典型。他們並不熱衷於現實世界的客觀描繪,而是勇於追求意在言外的精神世界。這種美學的實踐,甚至可說是一種超越世俗的修行過程。如此的概念成為了吳剛毅發展自身風格的基石。即便如今以油畫為主要媒材,畫面中依然可見諸多古典元素的轉化。
在發展的過程中,吳剛毅也受到西方美學立體派(Cubism)和未來主義(Futurism)的啟發。尤其是對於馬塞爾.杜象(1887-1968)的《下樓的裸女》等等名作相當有興趣。其中的運動感、時間並置感,都深深影響了吳剛毅的繪畫。於是吳剛毅試著融合西方的時間感、運動感和東方的精神寫意,融會出了新立體解構主義的創作體系。
吳剛毅.彌雅,《天燈》,130x194cm,亞麻布油畫,2015。圖/鍾鼎藝術提供
吳剛毅的繪畫取材範圍廣泛,從個人生活到東西文化交流都被轉換為繪畫創作。通常確定了主題、取材完成後,吳剛毅會先對於場景做數位化的轉換,再將獲得的新影像透過手繪進行解構。其解構的過程,即是吳剛毅美學體悟的自然展現。透過大量的修正取捨,手繪出具有當代感、數位感的視覺質感。
舉例而言,生活在台北市區時,吳剛毅描繪了城市間漫遊、關於101大樓的視覺印象、愛情故事或者都會生活之中的人際關係。而搬到基隆後的吳剛毅經常去到平溪旅遊,於是祈願天燈的印象成為了題材。在前往中國大陸發展的經驗醞釀之下,吳剛毅的創作一方面關注於古典文人哲思,另一方面關注於文化及歷史。從家族故鄉的景緻到中華文化中關於絲路的相關題材,都成為了其創作的養分。
吳剛毅.彌雅,《台北夜之舞曲》,72.5x91cm,亞麻布油畫,2012。圖/鍾鼎藝術提供
吳剛毅.彌雅,《動物園漫遊》,91x116.5cm,亞麻布油畫,2013。圖/鍾鼎藝術提供

吳剛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經常對於隨機的視覺經驗進行解構。日常生活中,眺望台北101大樓遠景的《台北夜之舞曲》,寄託的是當代都會的夜晚裡,燈火迅速流淌的視覺印象。描繪近景的《動物園漫遊》,將圓山動物園的(童年)記憶和木柵動物園的(近年)記憶疊加,將跨越時空的視覺印象融為一體。然而無論構圖的遠近,吳剛毅都不刻意去表述自己對於夜間都市或動物園的想法,而是將種種細微的視覺 / 記憶片段拼接,提供給觀眾可以投入自身想像、自身經驗的知覺平面。

鍾鼎藝術吳剛毅.彌雅城市漫遊系列新立體解構主義作畫者和觀畫者關係
REACTIONS
喜愛

7

好美

6

1

3

厲害

7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