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瑞銀集團
2022 年 5 月 19 日,台北 –由瑞銀集團(瑞銀)呈獻,備受期待的第三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 2022 年 5 月 20 日(星期五)至 5 月 22 日(星期日)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舉行。因新冠疫情限制而停辦兩年的博覽會將回歸台北,匯聚區內外的 62 間頂尖藝廊,展現台北與全球藝術市場的融匯交流。自 2019 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創辦以來,瑞銀一直是博覽會的主要贊助商,持續支持台灣藝術市場蓬勃發展,並見證其融入全球藝術產業。
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先生表示:「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在不斷變化的亞洲藝術市場生態中擔當關鍵角色。瑞銀很高興能夠參與舉辦這個藝術博覽會,透過台北當代的合作,讓客戶能夠接觸到當今區內的重要藝廊和藝術作品。我們的高淨值藏家調查顯示台灣藏家對於發掘新藝術家及風格類近的藝術家抱持開放態度,同時對於數位藝術尤其感興趣。我很期待參與今屆博覽會,感受藝術啟迪,並與一眾藏家好友再次相聚。」
2020年台北當代展會現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2020年台北當代展會現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台北當代博覽會總監暨共同創辦人任天晉先生表示:「隨著全球藝壇格局不斷變化,今屆博覽會開拓了不少的新方向,亦取得了顯着成果。亞洲藝術市場持續變化,相信台灣在未來發展中將會擔當重要角色。」
為促進藝術市場的對話交流,瑞銀持續出版《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等調查報告。 該報告由文化經濟學家 Clare McAndrew 博士撰寫,可於瑞銀網站 (https://www.ubs.com/art) 免費下載。報告內容包括由 Arts Economics 以及瑞銀投資者觀察(UBS Investor Watch)完成對於高淨值(HNW)藏家行為的研究,於2021年在台灣、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內地、新加坡、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美國和巴西等 10 個市場進行。
有關研究對於 200 位台灣高淨值藝術藏家收藏習慣的發現包括:
1. 作品數量:受訪台灣高淨值藏家平均收藏 27 件藝術品。
2. 藝術品消費開支:2021 年,受訪台灣藏家購入的作品數量中位數為 5 件藝術品,消費中位數為 151,000 美元。當見藝術品消費金額範圍分佈如下:5 萬美元以下的佔 32%,5 至 10 萬美元之間的 佔 15%,10 萬至 100 萬美元之間的佔 44%,超過 100 萬美元的佔 10%。
3. 對藝廊地區的偏好:對於藝廊地區的偏好,有 59%受訪台灣藏家表示傾向於選擇本地藝廊,15%傾向於選擇海外藝廊,而有 27%則表示沒有偏好。
4. 對相熟藝廊的偏好:41%受訪者表示只會向相熟的藝廊購買藝術品,有 32%受訪者表示與相熟藝廊 合作的同時亦樂意與全新藝廊合作,而有 27%受訪者則表示僅與全新藝廊積極合作。
5. 對藝廊代理藝術家職涯階段的偏好:受訪的台灣藏家普遍與代理不同職涯階段藝術家的藝廊皆有合作。在 2021 年,有 32%的藝術品是通過與新晉藝術家合作的藝廊購入,有 34%通過與不同職涯階段藝術家合作的藝廊購入,而 35%則通過與知名藝術家合作的藝廊購入。
6. 對藝術家的偏好:與其他九個市場相比,僅會購買知名藝術家作品的台灣藏家所佔比例最低(30%),而就所有地區而言,有 44%藏家僅會購買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此外,有 64%的台灣藏家 於 2021 年間同時購入了知名和新晉藝術家的作品。
7. 數位藝術:藏家對於數位藝術的興趣顯然日益濃厚,有 71%的受訪台灣藏家計劃在 2022 年購入數位 藝術品,所佔比例在所有地區的高淨值藏家當中是最高的。平均而言 56%的受訪高淨值藏家計劃在 2022 年購入數位藝術品。
8. 展望未來:儘管疫情發展及其長遠影響在 2021 年仍然存在種種不確定性,大多數的受訪台灣高淨值 藏家(66%)在 2021 年 12 月的調查中表示對未來 6 個月全球藝術市場的表現感到樂觀。
2020年台北當代展會現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2020年台北當代展會現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與廣大客戶同樣分享對藝術和慈善的熱情,瑞銀台灣委約本地複合媒體藝術家彭奕軒創作「藝企做愛心」 (U Art Charity)年度項目。題為《仰賴的路徑》的多頻道影像作品包含 60 張 GIF 圖片,在 2020 年至 2022 年間捕捉台灣 15 位慈善家的人生故事及當中具啟發性的瞬間。該作品將於 2022 年台北當代藝術博 覽會期間於瑞銀典藏廳展出。
除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外,瑞銀亦與亞洲其他頂尖藝術博覽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包括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及 Art SG。瑞銀更通過瑞銀收藏家社群(UBS Collectors Circle)及瑞銀藝術諮詢(UBS Art Advisory),為客戶提供藝術市場的觀點及關於管理藝術收藏和傳承規劃的策略指導。
延伸閱讀 :
第三屆台北當代五月於台北世貿一館開展!搶先公佈本屆展會亮點與系列活動
2022 第三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回歸 參展畫廊名單公佈!
REACTIONS
2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從電影「無雙」看藝術與金錢的真假、善惡和現實(含深度影評解析)
2023香港巴塞爾Art Basel HK現場聚焦,非池中16件嚴選作品解析!
帝圖2023迎春拍賣會0326盛大登場,溥心畬六十周年臺靜農舊藏《溥王孫茂林秋色圖》及「中國眼鏡公司珍藏」重量領銜,聚焦清乾隆翡翠龍紐蓋瓶
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由Delphine Pouillé獲頒「桃創獎」首獎!入選作品於桃園展演中心盛大展出至4月30日
赤粒藝術《人間樂園》蕭珮宜個展:在無法妥協的工法中,感受生死、人性與希望
ART TAINAN 2023 台南藝術博覽會:在藝術原創和城市映像之間探尋美學關係
手執刻刀、心繫兒童教育,力行文化建設,關於潘元石的人生風景
黃土水最大規模個展!國美館推出「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匯聚藝術家短暫卻璀璨一生的創作心血
2023 Art Central 開幕:深入現場,分享10件精選作品及趨勢觀察!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Art Basel HK 亞洲觀點的漸進擴張與藝術型態轉向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MoCA U12小玩藝空間,孩子們認識當代藝術的第一站 「假如我是一隻小螞蟻」啟動奔馳的想像力
2023-02-24|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