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創作是將意志與觀點轉換為感知物件的行為。藝術家為了表述言語無法表述的事物,努力磨練技藝、期望找到最適當的方式向觀者敘事。於此同時,為自身的存在找尋依據。藝術家盧昉預計於2022年8月下旬於多納藝術華山館發表《異教徒的詩歌》。透過精湛的視覺表現,反應藝術家關於自身的剖析、探詢與梳理。
盧昉,《天使借問路 Descending Angels on Longshan Temple》,油彩、畫布,80 x 80 cm, 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成長的經歷往往直接影響著藝術家的創作。就盧昉而言,家族自戰後移居台灣,如今家族成員們大多已經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定居。盧昉在台灣出生成長、青年時移居美國、返台灣就讀大學後前往西班牙深造碩博士。完成學業後,回到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授課、以專職藝術家的身分創作至今。家族的遷徙與身處不同環境時的角色,讓盧昉體會過許多不同的、被賦予的身份。如此的生命狀態複雜且略帶漂泊。於是,「如何自我認知?」成為了盧昉人生中一個需要被認真對待的課題。
盧昉,《天堂之門 Doorway to Heaven》,油彩、畫布s,155 x 103 cm, 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異教徒的詩歌》是盧昉過去十餘年,在美學實踐上的重要里程碑。題目所述的異教徒,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信仰不同宗教的人」。而在藝術創作之中,盧昉將這個概念延伸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的人」。藉此隱隱敘述著生命在不同階段裡,多次轉換角色帶來的不確定感。盧昉從寫實的繪畫出發,擅用文化符碼的「挪用」來敘事。在多重的文化背景交錯之間,呈現自身關於認識、認知與認同的演變。
盧昉,《門神 1 - 慾Door God 1 - Lust》,油彩、畫布,84 x 53 cm, 2021。圖/多納藝術提供
盧昉,《門神 2 - 情 Door God 2 - Affection》,油彩、畫布,84 x 53 cm, 2021。圖/多納藝術提供
由於家族背景,過去的盧昉對台灣的原生文化一直不太熟悉,甚至感到疏離。成長過程中也很直覺地認為,自己會在生命中某個階段離開台灣。然而在西班牙求學時期,獨身在他鄉的盧昉就像所有遊子一樣,開始自問「何為故鄉?」並漸漸開始對於心中那些既有的思維模式產生了疑惑。越是思考或回想,越讓盧昉發現自己心中的故鄉概念是模糊未定的。這樣的思鄉情緒帶著某種難以釋懷的迷惘,也為日後的創作主題留下的種子。多年後,盧昉隨家人回了一趟中國的老家,更是產生了許多始料未及的感受。種種的經歷,也成為盧昉反覆思辯「自身存在的座標」的參照。
盧昉,《福 Blessing》,油彩、畫布,60 x 60.5 x 5.5 cm, 2021。圖/多納藝術提供
回到台灣、生活漸漸安定後。盧昉對於這座稱不上熟悉的島嶼,萌生了一份需要彼此釐清的情感。近年來不同的心境轉折,醞釀出了不同樣態的作品。在這個過程的起點,盧昉發展出了《入古出今》系列。直覺地創造了一個融合台灣意象與動漫風格的自畫像人物,並將他置入於歐洲藝術史當中。同時也將台灣日常的元素與歐洲的經典藝術結合,形塑出了時間與空間錯置的有趣構圖。
.延伸閱讀: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 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2019)
REACTIONS
3
1
0
1
2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台灣當代藝術家作品首次做成拼圖 多納藝術與Pintoo優利瑪攜手合作, 推出盧昉穿越古今3款畫作拼圖限量預購中!
2020-05-06|撰文者: Eddie Hu/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015
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