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唸塵〈一顆飛行的石頭與一首漂浮的詩〉」王鼎曄個展:串聯家族世代,與拼貼幾段未知的時光
2022-08-19|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記憶就像塵土,平日沉睡像是不存在,一旦被擾動之後,就會飛揚起來。──王鼎曄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8月20日起至10月16日,於MoCA Studio展出藝術家王鼎曄全新個展「唸塵〈一顆飛行的石頭與一首漂浮的詩〉」,以極具詩意抽象的展名,運用簡單的塵土物質為主要創作素材,結合裝置及錄像共展出9件作品,串聯藝術家的爺爺、藝術家自己與兒子三位家族成員在不同世代的時空下交會碰撞,如扔擲石頭般的被丟出,然後撞擊。
王鼎曄的爺爺王元芳是白色恐怖時代下的受難者,面對這段歷史的感受與記憶,藝術家從身體與記憶中重新拼湊與搜尋出關鍵字,試圖由不同世代跨時空的角度重新解讀與詮釋,如電影裡的預告片一樣濃縮且剪接在一起,於展間中以四個片段呈現。
唸塵〈一顆飛行的石頭與一首漂浮的詩〉展覽現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唸塵〈一顆飛行的石頭與一首漂浮的詩〉展覽現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王鼎曄說明到:如果這個展覽有一個副檔名,那將會是〈拼貼幾段未知的時光〉。王元芳[1]與我的現在、過去、未來:這些已知的、未知的、確定的、不確定的記憶,這些都在身體與記憶之中拼湊。片段之其一:漢奸;其二:塵土;其三:飛行的石頭;其四:死亡。對於這些相關的記憶,我在屬於自己的關鍵字中搜尋,再將片段拼湊重組後重新解讀、定義與詮釋,將這些關鍵字的片段提出,然後像電影裡的預告片一樣濃縮且剪接在一起。文字裡充滿想像的浪漫與塵土具有物質性的情懷,這些隻字片語都是我難以說明的抽象感受,所以將文學與地理物質搓揉在一起,這些材料與狀態也同時指涉一段歷史/記憶、時間/空間、想像/感受,如扔擲石頭般的被丟出,然後撞擊。
《在地底飛》。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其一:漢奸
這些或許依然是我血液中的稀缺,也或許是我還想靠近那個我未曾觸及的不確定年代。王小漉[2]前些日子用樂高做了一台時光旅行車,透過一個遙控器你可以去到你想去的年份,他問我:「想去哪一年?」我回答:「1964年」。那是王元芳過世的那一年,當然在《勇為》[3]的作品裏,我曾經面對過王元芳,卻依然無法靠近那些年代,我試圖拼湊出屬於那個時代的感受。在《悲情城市》裡的林家長子林文雄(陳松勇飾)因為被舉報為漢奸而逃離,他父親說:「有人密報就是漢奸啊!?」一個時代的無理與無奈就如同王元芳的親身處境。
《咻~碰,撞擊》》。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其二:塵土
在時間的概念上,至少目前是無法進行時光旅行的。我們只能寄託在塵土的物質性上,這些極其細微的物質在空間與時間之中存在著,他們靜靜地躺在毫不起眼的角落之中,在如此久遠的歷史裡,塵土經歷著這一切。我們透過地質的探察來了解時間與空間的變化,地質(塵土、石頭)的物質狀態則是顯露出時間的軌跡,時間、空間與物質相互交雜著,他們在物質中留下了痕跡,我們循著痕跡找到時空的蛛絲馬跡。塵土作為一種見證,到底是誰密報王元芳是匪諜,也許那些塵土會知道。
《康莊大道》、《窺探》。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其三:飛行的石頭
究竟一顆石頭到底為何會飛行?
石頭靜靜地躺在那裡好幾個世紀,經歷了地殼的變動擠壓、風化水蝕,從河流滾動到海中,再從海中漂到岸上,直到有人將他拾起,然後投出。在飛行之際,這顆石頭從沒想過他會飛行在空中,這短暫的飛行將改變一切,就如同王元芳每天兢兢業業的工作,做一位盡責的父親與丈夫,怎麼也沒想到會有人密告他通匪。這顆石頭落地了,撞擊地面之時,他必須面對一個未知的現實。
唸塵〈一顆飛行的石頭與一首漂浮的詩〉展覽現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其四:死亡
每個人都在等待死亡,雖然王元芳的死亡是一種時代的無奈,但這是一個無解的事實。王小漉現在似乎才開始有死亡的概念,死亡對他而言是靈魂不會消失而將是另一種存在。小漉曾經埋下一隻死亡的鴿子,小漉問:「這隻鳥會在地底下飛嗎?」這種飛翔是未知的,也或許這種飛翔才是最真實的,我們能在飛行中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嗎?
我告訴王小漉關於王元芳的幾個故事,然後打掃了家裡,用見證歷史的塵土來述說一個家族故事、記憶與一段歷史。
藝術家郭維國、駱麗真館長、藝術家王鼎曄、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鄭喻文副執行長。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駱麗真館長、藝術家王鼎曄一家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鄭喻文副執行長。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
註:
[1] 王元芳(1911~1964),王鼎曄之祖父,福建省晉江縣人,因公全家赴臺,最後任職宜蘭縣三星國民學校教導主任,1964年被人舉報為匪諜,之後因肝硬化而去世。
[2] 王小漉(2016~),王元芳之曾孫。喜歡月亮、英文、數學與車子。
[3] 《勇為》,2017展於VT Artsalon,是一個關於重塑王元芳生命的展覽。
藝術家介紹
藝術家王鼎曄。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王鼎曄擅以錄像裝置、複合媒材與繪畫呈現作品,著迷於物質本身細微的感受性。近年作品環繞於自身、社會與歷史記憶議題。深信透過創作能與外部社會連結或是對抗,並且同時能自我療癒。近期展覽於「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2021韓國光州雙年展臺灣館」。作品曾於臺灣、美國、以色列、法國、德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展出。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每個人都是「關係人」:MoCA當代館新展,反思 #Me Too 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2024-05-3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62
MoCA Studio「幻殤─提摩特斯.安格萬.庫斯諾個展」 印尼藝術家以傳統入神舞蹈演繹在地歷史
2024-02-2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33
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布2024年創新計畫與展覽-緊扣全球議題,以藝術視角展開創意思維探索
2024-01-05|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860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86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64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