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撰文者:林侑澂
【席時斌】
藝術家席時斌的創作奠基於完備的設計學、雕塑學訓練,並且不斷地探詢著雕塑藝術在這個時代的可能性。作品主要透過雷射切割與傳統技法的融合,將金屬或複合媒材組構成為動物等等的形象。特殊的質感如今已經成為深具辨識性的風格。近年的創作主題指向星辰,也嘗試融合了動力裝置,讓作品在緩緩運動時產生星體流動的感受。
席時斌,《星體1號 Star No.1》,270 x 166 x 82 cm,不鏽鋼/鈦金鍍膜,2021。上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作品《星體1號》以類似串珠的概念(可拆裝),將不同的星體懸吊在半空中。並且在最下方設置了橫向的風扇,運用風力推動作品規律地旋轉。當星體轉動時,金屬的質感時時反射光線的變化的影子,白牆上的影子也隨之形變。在形成美感的同時,也隱隱模擬了星空中的某種若有似無的幽微法則。
席時斌,《太空船(小馬車)Spaceship》,83 x 113 x 88 cm,鈦金鍍膜,2021。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太空船(小馬車)》則是從席時斌長期研究的神話題材出發,並且進一步銜接到了太空科幻的領域。馬車對於各地神話,經常是旅行遠方、去向未知的交通載具。於是席時斌在作品中將「拖著車廂的駿馬」和「被火箭推動的太空船」融合,讓作品兼具了既意外又合理的雙重氣質。體現席時斌心中,神話與科幻之間可以存在某種共通甚至互為表裡的關係。運用兩者並行的藝術語彙,如同拼圖般完整地引導出席時斌的想像宮殿。
席時斌,《天使虎 Tiger with Angel’s Wings》,90 x 70 x 90 cm,不鏽鋼/鈦金鍍膜/鋁/上色膠板,2021。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對於席時斌而言,如今的雕塑藝術所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永恆的完美型態,也是開啟想像力的一種方式。在創作中席時斌極少使用曲線,而是執著地以幾何的角度與折面來構成造型。從計畫到實做,席時斌對於技術要求極度精準,而對於造型則是維持著靈活的調整空間。在精準與靈活之間細膩切換的過程,席時斌不斷地解構重組。也以此,自然而然地在金屬中注入了溫度。也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在使用工業技術的過程中,呈現出具有人性的氣質。
席時斌,《星體3號 Star No.3》,125 x 132 x 90 cm,不鏽鋼/鈦金鍍膜,2021。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無論席時斌的作品是星體或是動物,即便形象明確、容易辨識,但均不會被賦予劇情或角色的設定。這也促使著席時斌的作品,大多都維持在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有機、可動狀態。並且席時斌也越來越常讓作品具備可調整的性質,例如增減星體系列的串聯或風扇位置的半徑,也會改變作品旋轉的速度。可以說創作或調整作品的過程,對於席時斌而言都是未盡的探險。
藝術家席時斌。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王挺宇】
藝術家王挺宇擅長透過從神話、考古、科技、網路、工業或幻想等等領域,思考對於未知萬物的探索。本次在展覽中分享了多組不同時期、有關星座的作品,將同時以微觀和宏觀的視野,詮釋著內外在世界之間的關係。並且將這個探索的過程轉換為繪畫,在畫面中開創一個個屬於自己、日常生活之外的世界觀。
王挺宇,《自由溪谷 Liberty Valley》,95 x 155 cm,壓克力彩(丙烯)/油彩/畫布,2020。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自由溪谷》運用了王挺宇常用的飛機符號。戰鬥飛行器一直都是人類科技的極致結晶,極限的速度被王挺宇視作探究時間的有趣途徑。作品以F35戰鬥機直立爬升的角度構圖,形成了類似肖像的視覺印象。而捕捉(攝影)這樣的畫面,同樣也需要高規格的科技技術。王挺宇以極慢的速度描繪著極高速的飛行體,並且以刺繡的花紋重新塗裝。堆疊了快慢、軟硬、冷熱、戰鬥與和平等等的二元性質。不單對於時間,也對於這個世界的慣性進行了拆解和反抗。
王挺宇,《天市之海(蛇夫座)》,190 x 155 cm,壓克力彩(丙烯)/畫布,2018。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天市之海(蛇夫座)》借用占星學中的醫學象徵,王挺宇在作品中使用了許多音樂和醫療圖騰。延續著慣用的「以圖搜圖」思維,將管風琴(Pipe organ)、人類器官(Organ)、果實(Fructification organ)等等的意象隨機延伸。最終拼貼出一幅類似航海圖 / 星辰圖的製圖。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觀月瞻心術》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有意思的是,王挺宇在使用大量符號的同時,又刻意去除了敘事的意圖。試圖跨越多數藝術品關於訊息、氛圍或情節等等「設計出來的表象」。王挺宇在畫面中主觀地將思路本身轉換為視覺,描繪著自身思緒的運作方式。同時王挺宇有意識地遠離、顛覆人們對於藝術家的認知,將自身定位為一個「做圖的人」。受古騰堡印刷術的啟發,王挺宇以版畫製版的概念製作畫面肌理,將之定位為「圖像最根源的狀態」。期望能夠藉由這樣創作、追求根源過程,在混亂的世界之中盡可能去趨近於人 / 世界的本質。
藝術家王挺宇。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觀月瞻心術》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觀月瞻心術》展場中容納了複雜的時間感,形成了介於已知和未知之間的曖昧氛圍。從繪畫、雕塑到裝置,藉由不同形式的藝術品,交織出一份無邊無際的漫遊感。無論是離開島嶼、離開地球甚至是離開物質世界,展覽中的作品不斷地將目光望向遠方。期望不僅是在美學的領域中獲得感官的愉悅,也能夠感受藝術家們面對未知的軌跡。在有限的展場之中,分享著無限的探索精神。
《 觀月瞻心術 Synchronicity of The Astrology & Soulgazing 》展覽主視覺。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THE 201 ART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
展覽日期|2022.09.03 (sat.) - 2022.10.29 (sat.)
展覽地點|THE 201 ART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201號 B2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 - 2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探觀月瞻心術·開放時間異動】
因應此次展覽作品特殊呈現,此檔特別開放夜間參觀,請前來觀賞的朋友們特別留意!
|展覽開放時間|
早場 ―― 11:00-12:00
午場 ―― 13:30-18:00
晚場 ―― 18:30-21:00
REACTIONS
2
2
0
0
1
熱門新聞
1
【專題企劃】浪漫主義「光之畫家」透納冥誕 250 週年:從傳統風景畫到抽象化表現的演進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與日常的模糊邊際 收藏延伸的生活品味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臺南市美術館迎來新氣象!由策展人龔卓軍任館長,游文玫接棒董事長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在現實與虛幻之間,演化出多面的藝術樣態 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迌花弄春風 》2023林英玉/展
2023-06-01|撰文者:李竺恩5929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