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聲個展「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以水出發,遙望過去和未來的消逝
2022-11-01|撰文者:張家馨
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
「這片草原美不美?」
「這片埤塘美不美?」
「這片溼地美不美?」
「這片水田美不美?」
「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陳漢聲(1988-)於紅野畫廊的最新個展,談論著草原、埤塘、濕地、水田,整個展場不見水本身,卻透過琉璃的清澈、不鏽鋼的透亮、金屬的波光,彷如將整個空間浸泡於濕潤的分子底下。
陳漢聲個展-「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展場一景。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生長於高雄,此次展覽將以藝術家從小居住的城市出發,側寫高雄人長期以來在外買水的習慣,並進一步點出高雄進入工業城市前後階段的過程,同時擴延至探討現階段世界各地存在的缺水問題。這些關於水的意象散於展場四處,陳漢聲透過不同元素和物件且從它們身上的符號隱晦地透露出藝術家談論的「這片草原」。
實際上,在此檔展覽中藝術家並未明確指涉草原本身,而是從同名繪本《你們說,這片草美不美》(註1)中,以講述現代人為了脫離工作和城市的塵囂嚮往自然,想像在全是一片草原的地方渡假。但是在這些過程裡,人們不斷提升生活的便利性,讓原本屬於自然環境的生態開始有了人為的介入,直至它不再完全是原來的面貌。
陳漢聲2018年於伊日藝術駁二空間個展「陳明福」,以祖父的姓名為展覽命題,正式將自己從小生長於務農家庭、父親為繼承家中務農事業第五代,在藝術創作中拉開序幕。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陳漢聲的作品中總能看見關於臺灣鄉土文化的線索。特別是此次展場中被收納至透明壓克力盒的陶瓷碎片,曾被以不同方式展示於藝術家的其他展覽,它們是陳漢聲從小在田野間拾獲驚喜的累積、是作為個人成長記憶的擴延、是過去農地已不復存在的最後遺址。在展覽中它是突兀的存在,但在陳漢聲的創作脈絡中,成為一種不斷迴盪的聲響,每件作品都可以看見從它們身上延展出來的身影。
陳漢聲作品-〈靈芝、囍字、田間破片〉,破片、壓克力盒,8x8x8cm each,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走進展場入口處,中央放置不鏽鋼鏡面製成的多寶格櫃子,上頭放著綠色的蒸餾水瓶、金屬雕製的芋頭葉、玻璃做成的恐龍雕塑,甚至於牆上掛置菱角意象的小件,陳漢聲藉著它們生長的背景與屬性,逐步揭示過去歷史中高雄水資源文化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係,並以金屬、玻璃、不鏽鋼等臺灣製造產業的雛形出發。
陳漢聲作品-〈清供透景—水塔〉,蒸餾水玻璃瓶、鏡面不鏽鋼、動力裝置、琉璃、金屬鍍金,100x40x160cm,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作品-〈帕拉克西龍〉,琉璃,25x6x16cm,Edition 1/10,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作品-〈菱〉,琉璃、金屬,set of ten,6x4cm each,Edition 1/10。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說,過去左營區傳統產業的發展像是木材行、蒸餾水、窯磚廠都與水資源息息相關。就在藝術家某次偶然的機會經過此區第一代蒸餾水公司,即將結束營運而留下許多廢棄的玻璃容器,從中觀察到它們在外觀上與工業化之後透過機器生產出近乎規則、完全複製的狀態截然不同,反而是在質地、形狀或大小都有著明顯的差異,甚至說它是大量人力與手工時代下的產物也不為過。藝術家以此進一步研究發現,高雄早期的歷史脈絡中曾有美軍駐台,他們認為當時候農業環境的飲用水並不潔淨,漸漸地興盛起蒸餾水產業,並開始影響往後高雄人對於買水的習慣。
因此展場不斷被綠色蒸餾水瓶覆蓋甚至於填滿,這是出自於陳漢聲對草地和水田,一片潤澤、濕滑、晶瑩又透徹的意象打造。但實際上,它們卻足以講述高雄曹公圳以及左營一帶水文發展的歷史脈絡、它們重複的出現,再再提醒工業與農業比例的失衡。而在櫥窗外展出的平面作品〈這片草原美不美?〉則是將蒸餾水瓶的細節化為主角,透過攝影紀錄的方式影像輸出後分別於畫面上下方加裝紫外線燈管,以此喻作為高雄隨處可見的買水站。
陳漢聲作品-〈這片草原美不美?〉,藝術微噴、手機攝影、金色長尾夾、紫外線燈管,171x123cm,Edition 1/3,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說,過去埤塘最常種植的作物主要以芋頭、菱角和蓮花三種構成,但是隨著工業發展與都市更新計畫的興盛,埤塘面積逐漸消逝,作物農地隨之銳減或是被強迫搬遷。因此芋頭葉和菱角的形象於本次展覽中常以不同姿態出現,它們時而是琉璃、時而是金屬,時而是被刻鑿於不鏽鋼板上的菱角紋飾。
就像是〈菱角纏紋窗〉、〈閬縫風景—林菝仔(銀)〉,以及〈閬縫風景—金煌(銀)〉,陳漢聲以瓷器上時常被拿來繪製的靈芝螺旋紋改以菱角螺旋紋取而代之,我們能夠再次於展場中採集到關於藝術家兒時蒐集陶瓷碎片的一抹痕跡。而這些在南臺灣常見的不鏽鋼大門上,以金屬蝕雕繪製的圖騰,同時結合木頭製的窗櫺外框,是近期陳漢聲創作中常見的表現技法之一。如此一來的作法,在傳統媒材底下既美麗又溫柔的遮蓋中,實質上躲藏著藝術家對當今社會現況觀察的描繪,包含農地的再回溯、被強迫離開的作物,以換取水漲船高的房價與產業結構的改變。
陳漢聲作品-〈菱角纏紋窗〉,鏡面不鏽鋼、金屬蝕雕,96x96cm,Edition 1/3,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作品-〈閬縫風景—林菝仔(銀)〉(細節),金屬蝕雕、鏡面鋁板、胡桃木,71x51cm,Edition 1/3,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個展-「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展場一景。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作品裡傳統工藝的出現,包含在創作中曾經使用過的春仔花、金屬製成的葉片、綠色的玻璃蒸餾瓶、透明的琉璃恐龍、鏡面不鏽鋼的蝕雕等,以媒材和製作方式回應臺灣本土意象,並透過藝術創作投注大量的手工製作,喻作為耕作農物的身體勞動性。然而,無論是傳統的工藝技術或農務工作,最後匹敵的對象終究是工業產業普遍化之後,向機械和理性的抗衡與較勁。
這也就解釋了在展場中隆隆作響的大型工業扇,它是如何輕易的吹動那些金屬葉片。如今,在陳漢聲的操作下,那些曾經被夷平的田地,重新以蒸餾水瓶的姿態建地,並且裹上具有美學語彙的糖衣,以泰然自若的神情在展場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這樣的舞台空間不會被銳減,只有在每一次不同的展出機會,要求空間場域「配合」這些作物的展呈。
陳漢聲作品-〈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金屬鍍金、蒸餾水玻璃瓶、鏡面壓克力、動力裝置、木箱、工業扇,依場地調整,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作品-〈這片草原美不美?-菱角〉,金屬鍍金、蒸餾水玻璃瓶、鏡面壓克力、動力裝置、木箱,40x40x97cm,Edition 1/10,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這片草原美不美?-菱角〉作品細部。圖 / 紅野畫廊提供。
另外,此次展覽可以看見同樣用不鏽鋼鏡面組構的〈飢餓之石〉,上面擺放透明琉璃製成的〈帕拉克西龍〉和〈高脊龍〉,它們並非代表高雄的任何物件或符號,而是攸關近年來時常於世界各地發生的旱災現象。陳漢聲將中歐國家飢餓之石的外輪廓線作為這些鏡面的載體,恐龍則是取材自美國德州恐龍谷州立公園(Dinosaur Valley State Park),它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因為旱災水面下降而浮現出的遺址。而當這些新聞甫一釋出後,眼前最為急迫關於缺水的問題,卻被轉移至石頭與標的物的浮出上。
這些聳動的消息取代平靜的日常,使一成不變的生活有了新變化,與本次展覽以高雄人買水的習慣根深蒂固於我們日常卻有著全然相反的對應。陳漢聲藉此方式將原本走在線性劇情的議題突然有著逆向發展的可能,打破展場中一切看似合理的脈絡。對於藝術家而言,埤塘於自我家鄉的抽離並未如此明目張膽的在他生活中留下印記,但當他回過神來看到的已經是都市化的面貌;對於「習慣」這件事,倘若不溯及過往查看,長時間下來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將逐漸麻痺,有時候好像離它很近,可是卻又將自己抽離並置身事外。
陳漢聲作品-〈飢餓之石〉,鏡面不鏽鋼、琉璃、蒸餾水玻璃瓶、金屬鍍金,Table 165x60x86cm,Chair set of two,35x35x46cm each,2022。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個展-「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展場一景。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個展-「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展場一景。圖 / 紅野畫廊提供。
陳漢聲的展覽從「水」出發,一路分支談論了高雄人買水的習慣、近年來世界各地缺水的現象、都市發展下埤塘和農作耕地的減少、手工勞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抗衡,從狹義乃至廣義的探討我們生活中各種狀態的變異,而這些變異卻如蝴蝶效應般環環相扣。就像是藝術家作品中刻意使用工藝材料與近代媒材的混合。在過往歷史中,陶瓷、編織、煉金等技術為當時新穎的製作媒材,隨著時間推移,將在各個時代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意義,而當今的我們將它們視為珍貴的傳統文化,再與數位科技技術重新結合之後有了全新的材質語彙。
陳漢聲透過藝術創作回溯與遙望過去和未來的「消逝」,對他而言,世界種種的發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僅能以精緻而細膩的方式回應浩瀚的世界,這也是為什麼此展出現著多項元素與符號,以此逐步回應著瞬息萬變的物理世界。而「水」與他擁有務農背景的家庭環境只是一項開端,真正議論的是在它們背後延伸出來的現象和問題。
註1:伍爾夫哈蘭德,《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漢聲世界精選圖畫書。
展覽資訊
「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 陳漢聲個展」Chen Han Sheng : Isn't It a Beautiful Meadow?
展期 | October 15 - November 5, 2022
地點 | 紅野畫廊 map (10:00-19:00 Closed on Sundays & Mondays)
陳漢聲個展-「你們說,這片草原美不美?」展覽主視覺。圖 / 紅野畫廊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存在於真實之外:彼得·奧普海姆的繪畫,與繁花中嶄露的氣氳
2023-08-15|撰文者:王襦萱3810
意識星雲與內觀宇宙 — 鄭瓊娟繪畫裡的抽象性與生命狀態
2023-02-03|撰文者:胡鐘尹 HU Jungyi7766
人與動物的對照記 :黃柏仁雕塑中對人性的探詢
2023-01-06|撰文者:張家馨6478
記2019《第三屆出彰化城藝術展:古城的苗圃》─當代藝術、在地文化、藝術培育的三位一體
2019-12-20|撰文者:陳晞8478
國美館推出2019數位藝術創作案-「陳漢聲:湖底 尖山腳」、「賴士超x邱智群:山海經」
2019-05-13|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撰寫/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40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