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異雲書屋《何可無此君》鄭在東個展,引用與跨越並行,形塑獨樹一幟的美學品格

異雲書屋鄭在東何可無此君

2022-12-21|撰文者:林侑澂

鄭在東,《耳如芭蕉 心如蓮花》,水墨紙本,104 × 62 cm,2022。圖/異雲書屋提供
鄭在東,《夢于彭》,水墨紙本,37.5 × 38 cm,2020。圖/異雲書屋提供
長期深入研究中國文化的鄭在東認為,書法經常是最困難、訓練過程最長的一種藝術類別。尤其近年的鄭在東越來越覺得字帖的摹寫或抽象化的變形,都只是經驗累積的過程。種種的形式實驗,最終都會回歸到「可以代表個性」的目標。在展覽中,可以觀察到如今鄭在東的書法題材,大多數是隨意在書中見到、覺得喜歡的內容。也有少部分,是與老友訴說情感的內容。而無論甚麼樣的主題,最值得在意的是鄭在東正以一種更直覺的書寫方式創作。不斷去除外在的干擾,讓作品回歸到自己應該要有的原本樣貌。
鄭在東,《唐豹斑石兔》,彩墨紙本,37.5 × 35.5 cm,2021。圖/異雲書屋提供
鄭在東,《清代英石山子》,彩墨紙本,36.5 × 36 cm,2021。圖/異雲書屋提供

鄭在東也樂於描繪生活中的小物件,如同瓷器、銅器或山子都成為了描繪對象。這個小系列中,鄭在東融合了西方靜物的思維和水墨的材料,描繪源自各式各樣背景的物件。以類似在創作書法時的思維出發,去除了物件的故事性和實用性。進而將長期以來對於文人美學的體悟,寄託在勾勒和暈染當中。在簡明的結構裡,產生趣味,甚至將古典的美感轉換為更能夠銜接今日的樣貌。
鄭在東,《金碧山水 四連屏-01》,彩墨紙本,136 × 70 cm,2022。圖/異雲書屋提供
進入《何可無此君》的展覽之中,在獲得美感的同時,也同樣會感受到鄭在東「將悠遠的感悟凝結成瞬間」和「持續自我跨越」兩種特質。尤其後者更是成為了鄭在東不從眾、自成一格的關鍵。
原來在1980年代,鄭在東曾在紐約生活、創作過短暫的時間,也曾在當地發表過小型個展(當時的紐約藝壇新表現主義Neo expressionism風行)。紐約藝壇完善的產業分工,讓鄭在東印象深刻。卻在一次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的展覽中,感到藝術家受限於群眾印象、不斷自我複製的無趣感。紐約一直都是引領藝術風潮的重要城市,而當年的鄭在東在當地不斷吸收養分的同時,也獲得了一次意外的失望。或許對於當時的培根、當時的藝術界,如此的創作狀態並無不妥。但這份失望的感受,隱隱影響了鄭在東後續的創作。最終造就了鄭在東不斷打破窠臼、挑戰未知的創作慣性。發展至今,鄭在東的表現源於五十年來的藝術實踐,並以一種更本能、自由的狀態進行抒發。有時候是透過遊戲、甚至無目的性的嘗試,去描繪一個個「自己都不知道」的世界。
鄭在東,《世說新語系列-01》,彩墨紙本,180 × 95 cm,2022。圖/異雲書屋提供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隨著歲月與經驗,喜歡與不喜歡的事物也會改變。於是藝術家創作的形式與內容,自然也會有所變化。鄭在東深入且誠實地面對自我,在創作上漸漸不囿於框架、不滯於曾經。在詮釋知識底蘊、符號意涵的同時,也不斷探詢能夠與當代對話的可能性。最終提出了讓不同背景的觀者都能感受觸動的氣質與品味。
若試著在《何可無此君》之中解讀鄭在東的創作方法學。創作無疑基於一份悠然自得的心境,深入研究中國古典美學和歐洲現代藝術史。卻又在深深喜愛的古典題材中,寄託了深沉的不羈與反叛。最終所指向者,並非是某種討論或體悟。而是奮力跨越體制,藉由主觀的創作行為,再現人類對於自由的天然渴望。最終,鄭在東在我們所處的當代,提供了一種重新感受風雅文人氣質的美感途徑。
異雲書屋《何可無此君》鄭在東個展 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異雲書屋《何可無此君》鄭在東個展 主視覺。圖/異雲書屋提供
異雲書屋Yiyun Art
【何可無此君】鄭在東個展
展期:2022-12-04 ~ 2023-01-01
地點:異雲書屋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12巷23號1樓)
時間:
11:00 - 18:00 週一、二公休 

| Facebook: 異雲書屋 yiyun art 
| Instagram: yiyun_art 
| 官網: yiyun-art.com

異雲書屋鄭在東何可無此君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