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撰文者:林侑澂
【1B36.ASIA ART CENTER】
Shaw-Hwei Dong,《The Golden Days in Courtyard》,Painting(Oil on canvas),194.0 x 224.0 cm,2023。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台灣藝術家董小蕙(1962-)學經歷完整豐富,在教育界及藝術界均備受肯定。長期以來將歐洲印象派對於光影及色彩的思維,與東方世界中道家的莊子哲學相互融合。近年來從自生的生活環境出發,在日常中提煉出具有古典人文氣質的美感。「老院子」系列作品《The Golden Days in Courtyard / 金色年華》描繪著生活裡常見的盆景。在二維與三維空間之中,以一個類似窗框的視角望向植栽與器皿。構圖穩定而和諧,建構出一方怡然自得的恬靜美好。彷若在這個迅速變遷而紛亂的世界中,輕聲訴說的那份永遠值得追求的身心平衡狀態。
【1C09.Thaddaeus Ropac】
Ali Banisadr,《Axe to the frozen sea within us》,Painting(Oil on linen),208.3 x 304.8 cm,2021。圖/巴塞爾藝術展官方網
來自伊朗、在兩伊戰爭後舉家移民美國的中生代藝術家Ali Banisadr(1976-),擅長在抽象的結構裡融合視覺、聽覺、觸覺以及記憶。並且將神話故事與數位世界的意象銜接,寄託著一則則的寓言故事。作品《Axe to the frozen sea within us》在灰階的色相中,激烈與破碎的筆觸相互對抗又彼此融合,形成了某種視覺上的循環。描繪著是藝術家「用巨斧劈開心中冰凍的海洋」的想像。期望在冰層融化的過程中,能夠融化(個體或群體)意識裡被冰封的、難以面對的記憶。甚或期許在混亂之中,探詢某種動態裡的平衡狀態。
【1C15.David Zwirner】
Jordan Wolfson,《Untitled》,UV print on plywood and Dibond aluminum with gloss coat, zippers, vinyl leather, and oxide coated steel U-shaped bolts,253.1 x 181.9 x 46.4 cm,2023。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擅長以機械裝置組構人體、討論虛擬與現實關係的美國藝術家Jordan Wolfson(1980-)於展會中發表了新系列的裝置作品。延續著人類意識在虛實之間的定位討論,在作品《Untitled》之中大膽使用了人工智能生成、數位動畫、虛擬實境和全息顯示器的技術。印地安人、太極符號、CHOICE / 選擇字樣、蘋果、鐵鍊和貓咪幾乎毫無道理地並置在一起。運用時下迅速發展的科技,組構了某種隨機而精緻的質感。在看似亮麗的感官效果之中,融合了流行與本土(香港)文化。與對於這個看似理性,實質上複雜而緊張的科技世界,表達了某種既荒誕又真實的側寫。
【1D06.Galerie Eigen + Art】
Tim Eitel,《Equipe de Tournage》,Painting(Oil on canvas),190.0 x 150.0 x 4.0 cm,2021。圖/巴塞爾藝術展官方網站
具有哲學和文學學院背景的德國藝術家Tim Eitel(1971-),繪畫大多取材自生活中的場景。長期以來的創作被認為是「新萊比錫學派」與社會寫實融合的指標。近年作品的視覺語彙趨於精煉,更加擅用幾何思維和大塊面的純色架構畫面。這樣的創作方式,讓都市中的人物與景觀,無可避免地指向精神世界的內省。作品《Equipe de Tournage》創作於疫情時期個隔離生活。在描繪一個採訪、現實工作的同時,也在上方鋪陳了非現實的倒影 / 剪影。現實與超非現實的切換,形成了微妙、不可辨識的抽離感。以此記錄下了藝術家在流行病期間的孤獨、不安以及無奈。
【1D14.Pace Gallery】
Kylie Manning,《What stays with us, and what falls behind》,Painting(oil on linen),203.2 x 299.7 cm,2022。圖/巴塞爾藝術展官方網站
來自美國的藝術家Kylie Manning(1983-)生活經歷豐富,在阿拉斯加的漁船上、墨西哥的衝浪板上、紐約的藝術學院和萊比錫的畫室中養成。藝術家以嚴格的古典油畫技法作畫,最終以輕薄透明的方式呈現,建構出遼闊而具有空氣感的視覺風格。作品《What stays with us, and what falls behind》在超現實的構圖中,反應了藝術家自由熱情的個性。作品的取材聚焦於女性主義與酷兒文化,對於身體觀有著細膩地詮釋。並且以嶄新的方式,詮釋古典繪畫和文學中的經典。透過非常主觀的敘事手法,反覆思辨著個體在當代社會中自我定位的方式。
REACTIONS
2
1
0
0
1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藝博會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5公佈更多精選亮點!「策展角落」單元將展出36個項目,創下歷屆之最
2025-01-21|撰文者:Art Basel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