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褶肉記|蔡佳宏
2023-03-29|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馮馨
藝術家 蔡佳宏|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2015年,是生命中從此一分為二的明確切割線,蔡佳宏如是說。因發生一場意外變故,使得過去的所有規則與習慣已不再適用。創作也因此被迫暫停,一切彷若都無法掌握。為了脫離失控的無力感,2019年決定轉身回創作中試圖找回一些自身的可控性。蔡佳宏形容重返創作狀態後的第一件作品「肉、身」系列出窯的那刻,形體因高溫而變形,作品介於成形與崩塌瞬間,仿若折斷、卻又撐起的姿態,令她動容不已,過去因變故壓抑著的話語及情緒,開始有了面對與釋放的出口。
身與陶的相疊合
身與土的緊密關係,早在2018年蔡佳宏接觸經絡按摩便已開始,在投入修習的過程中,她開始感受到人體與陶土的相似,人體彷彿展開的地圖,當角色轉換到按摩者時,得以在皮膚「之內」與「之外」穿梭。這樣雙向的運作;主動與被動之間,強烈的影響蔡佳宏對於眼前的肉身/土胎所抱持的態度。
對蔡佳宏而言,「身體」分為兩個層面:「創作時的身體感覺,以及作品中呈現出的身體感覺形象。我認為身體原來並非精神、意志能夠控制的對象,而是在所想、所願之間,在捏塑的過程中,得以和自己的身體重逢」。《褶肉記》的命名,除了取自皺摺、衣褶,亦透過此字面重新回看土如何成為表皮,釉藥如何形成衣物般的薄膜。而施以土上的褶,隨身體運動形成紋路,亦隨著釉彩流動彰顯情緒。
自我揭露與療癒的四年歷程
展覽《褶肉記》包含四個系列:「肉、身」、「花」、「果」、「團塊」。這些系列的發展時序也正貼合著蔡佳宏的人生狀態:最早開始她的創作多為直接燒製成型,不施釉藥,保留土色;2019年後創作的「肉、身」系列形體有如翻攪出身體內部的團塊,並於土坯上施以大量的紅色系釉藥,鮮豔的紅色、肉質般的粉色、深沉的血色,以層層厚疊的方式上釉,歷經高溫燒成後,紅裡透著膚色,甚至泛著微微青色。蔡佳宏提及:「眼前的肉身彷彿嫁接出的另一個主體『我』。面對『土」,好似將自身的肉與靈,挪移出一小塊,物質與意念相互混和化為氣息,吹入『土』中」。
《褶肉記》開啟了蔡佳宏試圖以強烈用色,從視覺喚起觀眾共感的實踐。「花」、「果」系列開始加入如綠與藍的色彩,形體則將花、草、根等膨脹到有如肉體一般,從完整果體,到剖開展露的果身內部,歷經反覆燒製而成。此時期的蔡佳宏意外得知自己罹患位於喉部的甲狀腺癌,一刀劃下、皮開肉綻的果肉及種籽,與解剖病理影像竟如此相似,因開刀靠近食道,而產生的吞嚥困難,使得她對於身體有更深沉的意識。創作「團塊」系列時已完成治療,在其色彩表現上,抽離了大面積的紅,作品疊滿不同質感的白色系釉藥,僅於末梢微微透出血紅。此系列也是蔡佳宏創作至今規模最大的陶藝雕塑,作品需在窯體內製作成型、上釉、燒製完成後才能取出。
在開放與私密之間
蔡佳宏考量新板藝廊的空間調性類似於私人住宅與公共空間中的過渡地帶,既開放又隱密,蔡佳宏說:「在第一次場勘後,我便開始找尋舊家具,思考如何在寬敞的展場、大片落地窗以及木地板間,找到與作品之間的平衡」。然而,早在之前,蔡佳宏便關注要如何能凸顯硬質陶瓷雕塑創造出的軟形象,透過將作品放置在居家軟材質上,例如:沙發、床墊等,一方面透過其凹陷去表達載負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試圖呼應作品的肉身人體形象。展場的動線安排,試圖創造一個讓觀眾可以繞著作品觀看的空間,從開放的公共空間往深處走,家具與作品的狀態也更為私密、內裡而寧靜。
在展覽期間,蔡佳宏也安排了兩場呼應此系列創作的工作坊:「『素描作為前進的運動――來寫生吧!』與『手』――按摩計畫」。前者帶領著孩童從一團土開始感受並捏塑,捏塑完後觀察再寫生,一如蔡佳宏創作時的起手式與過程;後者則是透過握住參與觀眾的手,試圖以最直接的捏塑,以手傳達出自己施加於土與身上的情感。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1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2/639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重思當代藝術與城市人文的新關係:第21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側記
2023-06-09|撰文者:李竺恩11608
「第21屆台新藝術獎」:在多元與非恆定的展演形式中,重新探照疫情之間的光譜脈絡及人類生存狀態
2023-06-12|撰文者:張家馨8995
第21屆台新藝術獎三大得主揭曉!黨若洪「高枕無憂的你」歷屆來首次由平面繪畫展覽獲年度大獎
2023-05-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292
高雄藝術能量持續綻放!高美館《2023高雄獎》頒獎典禮今(25)登場 580件作品中脫穎,洪瑄、翁榛羚、蔡佳宏各獲首獎50萬元
2023-03-25|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753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26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