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誰的記憶?誰的認同?》:從含混交織的文化形態中,探尋著個體的歸屬
2023-05-18|撰文者:李竺恩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自2009年起推動的「堤頂之星」徵件計畫,於2022年起轉型升級為「堤頂之星2.0」。從過往側重於發掘青年藝術家的徵集路線,轉向至鼓勵新世代的創作者發展具協作或跨域性質的計畫型創作與展演計畫。新版本的「堤頂之星2.0」亦引入策展人制度,邀請年度策展人訂立徵件主題進行統籌,並同時以策展方式響應。
接續去年度策展人黃建宏以「智能城市」為主題策劃的邀請展《三生萬物-關係性創意環境工作》,2023年計畫視覺藝術類年度策展人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陳貺怡教授接棒,提出「記憶與認同」為徵件主題,並集結九位藝術家帶來今年度邀請展《誰的記憶?誰的認同?》。
參展藝術家(前排)、台藝大校內師長及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代表合影。圖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提供
從「記憶」到「認同」的多層次構築
「記憶」作為某種意識狀態,同時也連結著對於自身的認知思考;經由過往種種經歷的積累,更構建出對於「我(們)是誰?」的認識。談起記憶與認同之間的關係,陳貺怡在策展論述中便引述包含現象學家胡塞爾(Husserl)的「記憶意識」(conscience-mémoire)等觀點,揭示記憶如何並持續地影響人們對自身身分的認同塑造。
年度邀請展策展人陳貺怡教授。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針對策展主題的選擇,陳貺怡提及其並非是經過刻意地設計;而是基於過去教學經驗累積的觀察所發展。尤以透過2019年時於北投區中心新村(Heart Village)舉辦攝影工作坊的經歷,她發現許多創作者都恰巧選擇從對「記憶」和「認同」的探討而發展作品。更有趣的是,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們詮釋下,這樣的命題衍生出更加繁雜但亦深層的閱讀可能。
對此,陳貺怡援引了學者霍米巴巴(Homi Kharshedji Bhabha)在後殖民論述中提出的「雜揉性」(Hybridity)概念,說明在全球化和殖民歷史、文化所不斷相互作用的語境下,文化已然成為一種更為含混交織,且甚至帶有矛盾特質的新型態。進一步地說,對於當前世代而言,若要尋求某種文化上的認同,已然並非由片面、單一的條件來成立,而是基於錯綜複雜的層次所建構。
同樣地,於此次邀請展中也能發現參展藝術家有著多樣的背景組成(涵納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泰國、法國等地);而在族群身份和宗教信仰上也有著相異認同(原住民&漢人、佛教&基督教)。因此在觀看這檔攸關認同的展覽時,可以發現每項子題下呈現出得是更為複合的詮釋視角。九位藝術家無一不將其記憶作為載體,並由不同媒材的創作為中介形式,形塑出個人與所屬文化的聯繫。
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展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展場,其中為江紹豪作品〈圓境之上〉。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從個人出發,四條探尋文化認同的路徑
承接首屆「堤頂之星2.0」的經驗,本屆計畫也將藝企合作的模式深化,擴大與社會的連結。首度將邀請展的展示空間由機構內部延伸至校園場域展出,使議題得以有更加多元的呈現。對此,今屆邀請展除了於王道銀行總部藝廊外,另選定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同步展出。陳貺怡將九位藝術家的作品分散於二地,並由媒介與題材上的區別,延伸出四條研究軸線,細緻地處理不同層面的認同議題。值得注意的是,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前身為浮洲區的一間華僑中學單身教師宿舍遺址,本身即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導引著展覽對於記憶和認同的討論。
於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內,三條殊異的探勘路徑交錯鋪敘。先是呼應了華僑居民曾於此地生活的空間記憶,王家男和陳燕平同樣以攝影為媒介,帶來過去於中心新村的調研成果。有感於場所內含的複雜歷史與意識,來自中國的王家男在《彌留之地》中,將赤裸的肉身存在,介入至已有些荒蕪的眷村遺址。彷彿藉由身體代表的「生機」意象,試圖喚醒空間於彌留狀態下尚存一息的記憶。而在《我們·我们》,來自新加坡的陳燕平回應著自身的移動軌跡,串連起臺灣與新加坡二地在不同時空下的切面。陳燕平將在中心新村拍攝的照片和於「新加坡記憶工程」網站取得的檔案影像相互並置;而場景構圖的巧妙雷同亦吐露出,縱使離散於全球各地生活,華人集體似乎仍和母體文化保有幽微的聯繫。
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展場,其中為王家男作品《彌留之地》。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以錄像作品為媒介,第二條路徑導向了對原漢文化、家族歷史的探討。於作品〈圓境之上〉,江紹豪著眼臺東「雷公火泥火山」的地域性和人文脈絡,並由人工方式模擬發生於泥火山上的閃雷現象,向部落神話的敘事起源提出一道現實性的詰問與反思。兼具原漢身份的張恩滿則在《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透過蝸牛如帝國主義般的擴張行徑指向臺灣殖民歷史的敘事。且以「蝸牛」作為自身與母系血脈聯繫的象徵符號,映照出一段回歸家族的文化追溯之旅。同樣回溯了家庭脈絡,冼澔楊的錄像新作〈彼岸之島〉關於對故鄉的歸屬,透過紀錄影像捕捉自身成長地香港長洲近十年的變化。人、事、時、地、物在畫面中不斷地變換流逝,冼澔楊將不同的時光片刻和記憶於眼前再現,傳遞著對家族、家鄉過往一切的深厚思愁。
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展場,其中為張恩滿作品《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展場,其中為冼澔楊作品〈彼岸之島〉。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以繪畫為主要媒材,徐熱和呂迦諾的創作則涉及個人於信仰層面的認同。對於泰國僑生徐熱來說,佛教主要構成其自小以來在文化認同和生活方式。近年徐熱更關注佛教信仰於跨文化環境下的變異,並由善用的東方媒材於現代語境下重新詮釋。例如展出作品之一的〈八聖人〉,便呈現了徐熱對於修行意義的反思。長期鑽研西方抽象繪畫的臺生呂迦諾,其作品《又三又一》從「組成繪畫」的概念出發,依據展覽脈絡將繪滿重複性線條符號的畫布,重新組構成一個大型莊嚴的十字架型態。堅守著父親引入家庭的基督信仰,呂迦諾藉由抽象繪畫的精神性表達了對生命存在和逝去的體認,以及對父子關係進行追憶之思。
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展場,其中為呂迦諾作品《又三又一》。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九單藝術實踐空間展場,其中為徐熱的繪畫裝置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回到位於內湖科技園區的王道銀行總部,以檜木片拼製出海洋地景的大型地球儀為主角,空間中錯置著幾座海怪形象的小型雕塑,數個電視螢幕正分別播放類似虛擬遊戲的情境場景,似乎一切都巧妙地融入於由石材鋪製、帶有些華麗、氣派氛圍的廊道空間。此地主要展出邱杰森、莫珊嵐(Margot Guillemot)共同創作的計畫作品《新世界》。經常往來台法二地的兩人,擅長將數位科技結合人文地理脈絡發展創作。此件創作則是以荷蘭航海家林斯霍登(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 1563-1611)的《東印度水路誌》(Itinerario)為文本構思,結合衛星遙測影像、地圖、地誌等元素,對全球人文地貌做出了另類的測繪與再現。
王道銀行總部藝廊_展場實紀。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王道銀行總部藝廊_展場實紀。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面對大航海時代下包涵帝國主義、博學主義等於西方開啟的一連串論述,邱杰森、莫珊嵐選擇從大敘事的框架下保留一些未知、模糊的感性思考空間。以當今各國對矽晶圓的競逐,類比為過往航海時代下對珍貴物資(香料、農作物)的爭佔;同時由材料的反光質地,喻作穿梭虛實世界的「介面」,將看似荒謬的傳說奇想(海怪)揉合至對史實(記憶)的詮釋中。而這樣一個以全球化貿易路徑為背景開展的創作,在位於現代貿易體系中擔綱要角的銀行機構中展出,更讓作品與展示空間的屬性產生饒富意思的對話。
邱杰森、莫珊嵐作品《雅加達事件簿》。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透過前述四條探索路徑,《誰的記憶?誰的認同?》的命題又究竟指涉著哪些對象?陳貺怡表示,「此議題本身即具備相當的公眾性,且從個人經驗的詮釋中更能看見某種普世性的聯繫」。縱使展出作品多源於參展藝術家的個人故事,但觀眾仍可透過作品碰觸到自身過往的經驗,進而與之產生共鳴。不難理解展覽議題在呈現上的深厚度,和觸及面向的廣泛與包容。在邁入第二屆的「堤頂之星2.0」中,同時亦值得期待視覺藝術類入選團隊於此主題上的精彩發揮。
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誰的記憶?誰的認同?》
策展人|陳貺怡
主辦單位|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協辦單位|有章藝術博物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
展場 I 王道銀行總部藝廊(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99號)
展期|2023/5/5(五)–7/14(五)|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藝術家|邱杰森、莫珊嵐
展場 II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九單藝術實踐空間(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展期|2023/5/8(一)–7/14(五)|周二至周六 11:00-17:00
藝術家|王家男、江紹豪、呂迦諾、冼澔楊、徐熱、張恩滿、陳燕平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4「堤頂之星2.0」入選展「科技賦格—數位環境的永續及想像」: 以當代藝術譜寫數位時代的複調樂章
2024-10-22|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2085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2025「堤頂之星2.0」徵件計畫啟動!鼓勵新世代的藝術創作者開啟跨領域之視野
2024-09-24|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654
2024「堤頂之星2.0」入選展「極地綠舟」: 跨域結盟,以生態藝術方舟應對全球暖化
2024-08-27|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61
2023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誰的記憶?誰的認同?」串聯臺藝大九單藝術實踐空間盛大開展
2023-05-11|撰文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23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8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