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撰文者:蔡豫寧
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矯飾主義(風格主義)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不僅是位金匠、雕塑家、也曾寫過一本著名的自傳。今天是他的生日,我們一起向他說聲生日快樂!
切利尼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跟隨父親學習長笛,但他違背父親期待,不願成為音樂家,而想成為一位藝術家。他從小接觸米開朗基羅工作室,並在義大利各城市遊歷,同時於金匠和畫家的工作室,受金匠大師安東尼奧‧迪桑德羅指導。
切利尼先於教皇宮廷任職珠寶工藝師。1540年被應邀到法國,1543年切利尼為法蘭西國王弗蘭西斯一世製作的《金鹽盒》(salt cellar),利用黃金和琺瑯做成,盒上精細雕琢,細膩刻劃海神與地神的人物雕刻。1545年完成了他首座重要雕塑《楓丹白露的仙女》(Nymph of Fontainebleau)。兩件作品中看到切利尼技術精湛技藝。
他於1545年返回佛羅倫斯,期間創作以大型圓雕作品為主,最為傑出的作品是青銅雕塑《珀爾修斯與美杜莎的頭》(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在這件作品裡,切利尼塑造一個內心沉著寧靜的勝利者,從容不迫高舉著梅杜莎的頭顱,底座細膩呈現,整體具激昂生命力,為文藝復興後期風格主義英雄形象的典範。
切利尼晚年遭到宮廷冷遇,58歲的他寫下自傳,《切利尼自傳》被譽為西方最優秀的紀實文學作品,反映了當時文藝復興義大利的景貌。
切利尼一生自大狂妄、能言善辯,教皇和君主都喜愛與他談話,他性情暴烈,好勇鬥狠曾多次被捕入獄,但他追求藝術至死不渝,最後更不惜與父親鬧翻。切利尼作品深受米開朗基羅影響,他的設計繁複主題多樣,追求細膩風格與典雅華麗。雖然歷經坎坷卻始終未變,秉持他的熱情和人性,在當時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中綻放。
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 (b) 1500.11.03~(d)1571.02.13
註:矯飾主義:源於義大利文Maniera,即風格。反對理性對繪畫的指導作用,強調藝術家內心和個人表現,注重藝術創作的形式感,傾斜線條和曲線的運用。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特別報導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