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撰文者:蔡豫寧
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矯飾主義(風格主義)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不僅是位金匠、雕塑家、也曾寫過一本著名的自傳。今天是他的生日,我們一起向他說聲生日快樂!
切利尼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跟隨父親學習長笛,但他違背父親期待,不願成為音樂家,而想成為一位藝術家。他從小接觸米開朗基羅工作室,並在義大利各城市遊歷,同時於金匠和畫家的工作室,受金匠大師安東尼奧‧迪桑德羅指導。
切利尼先於教皇宮廷任職珠寶工藝師。1540年被應邀到法國,1543年切利尼為法蘭西國王弗蘭西斯一世製作的《金鹽盒》(salt cellar),利用黃金和琺瑯做成,盒上精細雕琢,細膩刻劃海神與地神的人物雕刻。1545年完成了他首座重要雕塑《楓丹白露的仙女》(Nymph of Fontainebleau)。兩件作品中看到切利尼技術精湛技藝。
他於1545年返回佛羅倫斯,期間創作以大型圓雕作品為主,最為傑出的作品是青銅雕塑《珀爾修斯與美杜莎的頭》(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在這件作品裡,切利尼塑造一個內心沉著寧靜的勝利者,從容不迫高舉著梅杜莎的頭顱,底座細膩呈現,整體具激昂生命力,為文藝復興後期風格主義英雄形象的典範。
切利尼晚年遭到宮廷冷遇,58歲的他寫下自傳,《切利尼自傳》被譽為西方最優秀的紀實文學作品,反映了當時文藝復興義大利的景貌。
切利尼一生自大狂妄、能言善辯,教皇和君主都喜愛與他談話,他性情暴烈,好勇鬥狠曾多次被捕入獄,但他追求藝術至死不渝,最後更不惜與父親鬧翻。切利尼作品深受米開朗基羅影響,他的設計繁複主題多樣,追求細膩風格與典雅華麗。雖然歷經坎坷卻始終未變,秉持他的熱情和人性,在當時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中綻放。
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 (b) 1500.11.03~(d)1571.02.13
註:矯飾主義:源於義大利文Maniera,即風格。反對理性對繪畫的指導作用,強調藝術家內心和個人表現,注重藝術創作的形式感,傾斜線條和曲線的運用。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孕生於火,感悟於自然」-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焱戀天目—張永昇個展》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杉本博司迄今最大規模回顧展「時光機」,梳理作品中不同的時間維度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