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5|撰文者:李佳蓓
洛可可接續巴洛克風格誕生於法國,並盛行於十八世紀。洛可可的繪畫是受貴族委託生產的畫作,因此作品以肖像畫,或是奢華的宮廷生活為主要題材。
洛可可風格在這樣的背景下,真實地反映著當時法國社會的奢華享樂,用色華麗,筆觸輕快,跳脫以往宗教性與藝術性的方式,以優雅及精緻的氛圍呈現日常生活,表現出洛可可式的裝飾風格。
讓-奧諾雷•福拉戈納爾 (Jean-Honoré Fragonar)是洛可可時期的代表畫家,1732年4月5日出生於法國南部的葛拉斯,先隨之名靜物畫家夏丹(Chardin Jean Baptiste Simeon)學畫,數月後轉為跟隨布雪(François Boucher)學習。福拉戈納爾受布雪影響,同樣善於描繪女性、抒情的畫面。而這時,福拉戈納爾在繪畫的主題上仍著重歷史題材。
1752年,布雪鼓勵年輕的福拉戈納爾去爭取羅馬獎學金,年僅20歲的福拉戈納爾雖然不是學院的學生,但仍以卓越的繪畫才能,獲得了獎金。
1756年,福拉戈納爾前往羅馬的法蘭西學院學習,他把握機會親近並研究義大利畫家的作品,提埃坡羅(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便是影響他很深的畫家;而義大利的特殊景致,帶給他很大的影響,進而造就福拉戈納爾獨特的夢幻畫風。1765年成為美術學院會員,直到1761年才回到巴黎。
1765 年,他在沙龍展以《高爾索斯和卡麗荷耶》﹝Coresus and Callirrhoe﹞這幅作品大獲讚賞,成為當代歷史畫大師。
但在1767 年之後,福拉戈納爾不再參與沙龍展,改以迎合顧客喜好而創作,法王路易十五是他的主要贊助者。因此福拉戈納爾這時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調情的畫面、田園風光或是裝飾性強烈的作品為主,《鞦韆》(The Swing)即是這時期的代表作,同時也呈現了洛可可藝術風格的經典。
《鞦韆》(The Swing)畫中的女子裙襬隨鞦韆在風中開展,前方有一男子側躺在草地上欣賞裙底風光,女子身後推著鞦韆的男人正是她的丈夫,而女子的心如同鞦韆一樣,越來越遠,而濃烈交織的情慾則隨著鞦韆高漲,畫面一旁的丘比特正目擊著這個勾引與調情的情境。
從畫中可知,福拉戈納爾雜揉了許多技巧與媒介在同一作品,他擅於運用細緻的線條,捕捉到人類歡愉的真實情緒,而輕巧的筆觸營造出一種夢幻畫風,有虛無飄渺之感。
福拉戈納爾也曾在1793年至1796年間,擔任過羅浮宮館長一職。可是在18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福拉戈納爾的作品成為革命急欲推翻的王權代表,他的畫因不符合當時的社會思潮,而不再受人關注。
1806年過世之後的半個世紀,福拉戈納爾被徹底遺忘,直到19世紀後才被認定為法國洛可可時期的最後一位藝術家。現在他的作品除了在巴黎羅浮宮及其他法國美術館均有收藏外,紐約的大都會美術館和華盛頓國家畫廊也能欣賞道他的真跡。
Jean-Honoré Fragonard ,(b)1732. 04. 05~ (d)1806. 08. 22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1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