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7|撰文者:陳可諠
生活的美好,待人們細細的觀察,而藝術家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的眼睛,則在細膩觀察大自然時,再繼續發展毫無邊際的想像力。他精湛的版畫創作技巧,讓每幅畫面都是電影中的奇幻鏡頭,帶領人們走進他的奇幻世界裡探險。
艾雪的作品多次成為電視、電影場景的靈感來源,像是電影《魔王迷宮》曾經挪用《相對論》(Relativity, 1953)的樓梯元素,讓女主角不斷的盤旋在不同的階梯中。電影《全面啟動》也是,他參考《上下階梯》(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1960)來表達空間沒有終點的無限循環。
艾雪曾說:「對我來說,這些作品到底是數學?還是藝術?仍然是個疑問。」他的數理學識和視野為作品帶來獨一無二的感受,改變人們觀看世界的方式,細膩精密的版畫創作更讓人在探索畫面時驚嘆連連,他說,「我用版畫創作為這個美好秩序的世界做見證。」
從生活中轉譯出奇幻變形的世界
1898年6月17日,艾雪出生於荷蘭雷歐瓦登市(Leeuwarder),父親是一位土木工程師,艾雪從中學時期開始接觸木工,之後進入哈勒姆(Haarlem)建築及裝飾藝術學校學習。受到在校擔任美術教授的版畫家薩繆爾•吉西農•德•馬斯奎塔(Samuel Jesserun de Mesquita),教授他製作版畫的技術,創作了《八張臉》(Eight Heads)、《聖巴佛大教堂,哈勒姆》(St.Bavo's, Haarlem)等作品,此時已經顯露出他細膩的版畫技巧。
離開學校之後,艾雪移動於義大利、瑞士和西班牙之間。他是個喜愛旅行的人,旅途中經常速寫風景畫。他熱愛義大利的風景,更創作了南歐風景系列,在《戈里亞諾西科利,阿布魯佐》(Goriano Sicoli, Abruzzi, 1929 )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日後他清楚劃分物體及畫面一貫俯視的風格。
旅行至西班牙時,受到阿罕布拉宮鑲嵌壁畫的影響,發展出《變形》系列,著名的作品《變形(二)》(Metamorphosis II, 1939)是一件篇幅很長的作品。畫面中的圖像有規則的被分割,而觀者的視線不管從哪邊開始,都能感受到畫面中,相似圖形產生變化的連動性,如同魔術一般在眼前巧妙的瞬間變化著。
身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艾雪受到數學、邏輯、視覺心理學的觸動,他將思維注入創作中,巧妙掌握視覺錯置所產生的心理變化,當人們跟著線條移動時便會發現畫面構成的不合理之處。
二戰爆發後,艾雪搬回荷蘭巴倫,並在這裡住了30年之久。他晚年的創作透露出他對人類社會的失望,不再創作清晰可見的人物,而是創作缺乏臉部特徵,表情僵硬的人物形象。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b)1898.6.17 ~ (d)1972.3.27
REFERENCE
【圖片資料來源】Wikipedia (Dorothea Lange)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Convex and Concave)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Day and Night)
【圖片資料來源】flickr (Relativity)
REACTIONS
1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浪花空間」-2026國際藝術進駐計畫&學生進駐計畫徵件中,即日起至4/13受理申請
【創藝.薈萃—2025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展覽總評
超級浪 x 立陶宛SODAS 2123藝術中心 臺灣藝術家駐村徵選,即日起至4/13受理申請
2025智慧城市展「桃園AI進行市」,透過科技驅動城市發展,朝願景穩健前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