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
山峰、豬圈、高樓、捷運站,它們看似毫無關聯,卻被一條長約十公里的小溪連結。《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提出「以水連結破碎土地」的概念,以環境探索為課題。在獲得第11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入圍獎的肯定之後,於2013年5月11日,一舉摘得了該類項的年度大獎。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不似傳統的視覺藝術,用攝影、繪畫等藝術手法呈現,而是由「樹梅坑溪早餐會」、「村落的形狀──流動博物館計畫」、「社區劇場」、「在地綠生活──與植物有染」、「我校門前有條河」、「水之舞」,這六個文化行動組成。
吳瑪悧及竹圍工作室,為了能夠蒐集到更多關於樹梅坑溪的故事,開始舉辦「樹梅坑溪早餐會」。以藝術連結公眾,將「樹梅坑」上中下游居民連結。大家在吃喝之餘,凝聚起社區意識,關注水與環境,共同構想「未來居住」的理想家園。
早餐會的成功舉辦,給了吳瑪悧和其團隊很大的信心。他們開始與在地教育機構合作,和社區民眾、部門對話,邀請藝術家來參與創作。「重啟在地社區住民對於環境、生活的關注,並思索藝術介入社會參與的意義所在」,台新獎評審委員賴香伶如是說。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結合各類工作者,體現了跨界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是視覺藝術表現的新突破。決審團委員們認為,「這項計畫已引起地方政府矚目並可能成為相關實踐者與社區的靈感來源」。《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將文化內涵融入到行動當中,甚至超越政治,具有極大的藝術深度。
REFERENCE
【人物訪談】NSO《心靈聖詠》 - 洪崇焜作品《Vox Naturae》
【人物訪談】TCO《反景入深林─向周文中致敬 I –II》 - 台北市立國樂團
【人物訪談】吳瑪悧及竹圍工作室《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人物訪談】中華紫藤文化協會 -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 吳耀忠》
【人物訪談】UTUX泛靈樂舞劇會所 - 《寂靜時刻》
【人物訪談】二分之一Q劇場 - 《亂紅》
【人物訪談】創作社劇團 - 《拉提琴》
【人物訪談】兩廳院與卡菲舞團跨國製作 - 《有機體》
【人物訪談】黃翊工作室 - 《黃翊與庫卡》
【人物訪談】驫舞劇場 - 《兩男關係》之古典與極簡
【人物訪談】唐美雲歌仔戲團 - 《燕歌行》
【人物訪談】財團法人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 傳奇崑曲《南柯夢》
【人物訪談】策展人蔡明君、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 《院》
【人物訪談】陳敬寶 - 《迴返計劃:四部曲》
【人物訪談】鄭慧華 - 《「重見╱建社會」系列展覽》
快訊:明年台新獎 不再辦入圍特展
NSO:用牛奶空瓶 吹出天地人3籟
TCO:反景入深林 匯集多國文化
吳瑪悧:流入樹梅坑的藝術之溪
碧斯蔚:劇場融歌謠 突顯原民處境
吳耀忠:不同角度看現代台灣藝術
亂紅:對鏡相望 尋求真正自我
紀蔚然:拉提琴吹牛皮 人人都在做
有機體:編織入舞 跳出鬆緊拉扯
黃翊:與機器人共舞 誰比較精準?
林奕華:結識15年 互訴情感卻兩難
燕歌行:曹丕心裡 一定藏很多事情
王嘉明:全本南柯夢 很少人演過
蔡明君:東海庭「院」 不用蓋展牆
陳敬寶:你最__的事是什麼?
鄭慧華:花1年2個月 重見/建社會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時事觀點第18屆台新藝術獎揭曉及得獎理由,視覺、表演及年度大獎揭曉 再拒劇團《明白歌》舉重若輕吟唱沉重歷史獲年度大獎 三大獎反映當代社會議題
2020-06-07|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