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撰文者:王士源
「很明顯在台灣藝術家、國人心中,台灣館還是被當成國家館」曾經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藝術家陳建北,在討論會上表示,如今台灣館爭議,要提升到文化政策的層級來討論,此外更需注意藝術行政的問題。
陳建北說明,觀察各國政府,都將國家館視為文化政策,但反觀台灣館要為國家做些什麼、要與全世界做什麼溝通,似乎從來沒被討論過。「我們制度出了很大問題,言論並不透明」陳建北說,如果台灣館這個文化政策可以代表台灣人立場與想法,這個討論的過程就該公開透明。
除了建議將焦點聚集在文化政策的討論,替台灣館未來制定走向外,陳建北在討論會上,還提出另一個被忽略的面向「藝術行政」。他指出,本次結果引出爭議,就該在行政程序、組織架構中找出問題關鍵。
陳建北說,此次徵件簡章只限定台灣策展人國籍,而不限定藝術家國籍,這問題就是藝術行政的一環。他解釋道,簡章永遠有時代背景,這份簡章行之多年,是因大家認為一定是台灣策展人、台灣藝術家,所以沒有被明確標定,但這次選了外籍藝術家惹出爭議,代表這份簡章基本上有問題,沒有顧及到每個面向,應該要被調整、被討論。
籌辦台灣館的工作,每個環節都與藝術行政密切相關。陳建北說明,辦一個台灣館,不只是送策展團隊到威尼斯辦展而已,還得顧慮到如何與世界媒體接軌。此外,徵件辦法的討論、篩選策展人與藝術家,以及與威尼斯雙年展主辦單位溝通聯繫等,整個流程既繁複又耗時。他說,雙展辦三人,要負擔這些工作,是很勉強的。
陳建北表示,就工作負擔而言,雙年展辦公室是否必須擴編?就文化政策而言,是否還適合放在美術館的層級下?這兩個問題,都應該再討論。此外,他也建議將台灣館的工作流程拉長,讓本屆台灣館展期一結束,便馬上能確定下一屆策展人、進行篩選,如此將會有更多時間,提供組織良好運作的空間。
REFERENCE
快訊:雙年展辦公室怎麼辦?
快訊: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雙年展?
快訊:雙年展怎麼做 才能公有化?
張芳薇:不是小圈圈 是評審難栽培
黃建宏:徵件辦法含糊 埋爭議伏筆
陳浚豪:北美館必須重新評審
徐文瑞:脫離國家定位 是國際趨勢
黃海鳴:台灣館要走出國家定位
龍應台:要釐清定位 檢討機制中
北美館:討論四小時 將重組雙展辦
曹育維:工會自籌台灣館 拼主體性
陳建北:從行政程序 找出問題關鍵
湯皇珍:釐清好責任 才能打破僵局
廖新田:增加台灣人 別讓信任崩盤
熱門新聞
1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全球藝術市場衰退三成,成交量卻持續增長:Artprice 2024年度報告評析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全球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真跡畫展首度登台 首波限量套票、預售票開搶
路易威登基金會舉辦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型展覽,展出超過400件作品 縱覽藝術家的創作與探索
誰讓藝術被看見?從策展人、藝術行政、燈光師、保全人員等角色,看藝文產業的支持系統如何形成關係網絡
翻開一本書,走入一座城 兒美館邀請你一同走進桃園繪本世界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書畫展全新登場!精選院藏緙繡珍品與顏真卿罕見書蹟 見證千年書畫風華
透納作品中的崇高美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圓滿閉幕,同場加映宣布2026年代表臺灣參展藝術家
2024-11-2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