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面臨氣候威脅 擬定預防計畫很重要【2014台北藝術論壇系列報導】

台北藝術論壇藝術修復蔡舜任

2015-10-19|撰文者:邱家琳

1966年,義大利文藝復興誕生地佛羅倫斯因連日暴雨,當地河流氾濫,水位上漲近六公尺高,洪水淹沒當地教堂、美術館與博物館,讓四百多年歷史的藝術品與文物毀於一夕。大水災後,佛羅倫斯為了修復重要的文化遺產,致力發展藝術修復與保存的技術,培育第一批專業的修復專家,也成為藝術修復教育的重鎮。

十年前的台灣,藝術修復相關的知識和資源稀少,修復師蔡舜任便前往義大利學習,師承修復專家Stefano Scarpelli,隨著老師進入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共同修復文藝復興藝術家喬托(Giotto di Bondone)畫作《Polittico di Badia》。

《Polittico di Badia》曾在1966年佛羅倫斯大洪水中受損,雖然當時有緊急修復,但效果不彰,直到2008年才進行第二次修復。蔡舜任說明,義大利待修復的文物數量非常多,即使《Polittico di Badia》是喬托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等了將近40年。

修復順序是根據藝術品特性、損害面積大小判斷,分成紅黃綠白四種等級,機構再決定投入那些搶救設備,以及籌組專案小組,特別的是佛羅倫斯強調修復後的教育推廣。蔡舜任指出,《Polittico di Badia》成功修復後,烏菲茲美術館舉辦遊街活動,從佛羅倫斯到羅馬展示這幅畫,最後放回展間,開放民眾免費參觀十天。

台灣的年平均降雨量為2500毫米,與佛羅倫斯926毫米相比,將近2.6倍之多。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劇烈,台灣又經常被颱風侵襲,可能會發生與佛羅倫斯同樣的災情,甚至遭遇規模更大的洪水。

蔡舜任表示,台灣藝術品面臨極端氣候威脅,因此擬定事前預防計畫比起修復藏品的技術更重要。首先,畫廊可以定期檢查展間與藝術品倉庫的防災設備,維持穩定的濕度與溫度,也利用紫外線、紅外線等各種光源拍攝藏品,紀錄藝術品原貌,方便日後修復時參考。

同時,藝術品也要定期保養,就像汽車需要進廠檢查與維修,並非一勞永逸的事情。蔡舜任指出,除了檢測畫作與擬定修復計畫外,義大利更積極推廣藝術修復教育,幼稚園與小學會帶領學生參訪修復中心,欣賞文物修復過程,讓孩子從小明白藝術品保存的重要性。

台北藝術論壇藝術修復蔡舜任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藝術評論

全球化浪潮 亞洲藝術產業面臨新挑戰

2015-10-28|撰文者:邱家琳10675

焦點新聞

氣候異常 干藝術產業很多事

2014-08-15|撰文者:王士源1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