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8|撰文者:陳乃慈
世界各地的公園裡,歷史人物雕塑是常見的風景,也慢慢遭到人們淡忘。2015年至今,比利時藝術家馬特(Geoffroy Mottart)持續幫公園、公共空間的人像設計花冠,成功吸引人們駐足。
馬特將自己的行動稱為「開花」(Fleurissement),他說:「我想達成的目標,是重新凸顯我們身旁的事物。」
馬特平時喜歡在公園休憩,欣賞美麗的人物雕塑。但是,他也注意到這些雕塑經常被人忽略。為了鼓勵人們注意雕像,他使用花朵裝飾銅像,並依照它們的特質、材質與季節挑選花種。
經過馬特的裝飾,這些雕像獲得五顏六色的鬍鬚和髮飾,也為嚴肅的面容帶來幽默感。
馬特表示:「我會先畫出雕像的模型,再回到工作室,在模具上組織花朵。」他選擇的花朵不帶有象徵意涵,而是考量它們的造型與顏色。例如,使用粉紅色花朵突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的綠色銅像。
過去兩年來,馬特還為這些人物塑造花環:希臘神祇荷米斯(Hermès)、比利時畫家包路斯(Pierre Paulus)、象徵主義畫家德維勒(Jean Delville)、雕塑家盧梭(Victor Rousseau)…等。大部分民眾的反應是讚許的,但也有人反對他的行為,擔心他會冒犯到雕塑。馬特回應:「我經常向他們保證,自己的目標是讓雕塑更突出,而不是去糟蹋它。」
馬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歷史悠久的布魯塞爾司法宮(courthouse of Brussels)展出。但是獲得單位許可、和負責人聯繫是個挑戰。除此之外,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走出比利時,為世界各地的雕像裝飾花環。
REFERENCE
【DNA】Rediscover Belgium’s bust and sculptures through floral artist’s unique designs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05-23|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0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北美館第9屆「X-site 計畫」首獎作品《藍屋》現已登場!以「藍屋藍」構築出一個多重運用的沉浸之所
2022-05-2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