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7|撰文者:詔藝
4. Maria Lassnig 瑪利亞.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Samson》,1983。圖/詔藝攝。Courtesy of Maria Lassnig, Hauser & Wirth.
出生1919年,於2014年去世的奧地利教母級藝術家Maria Lassnig,以二十世紀早期歐洲女性主義先鋒藝術家之成就在西方藝術史上留名。風格與技法上,她受到André Breton超現實主義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影響頗深,但其一生中最具代表性作品則多環繞在自畫像類型,強烈表現出她對於女性「身體自覺」議題的興趣與執著。
大器晚成的她,於1980年代表奧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並於1982與1997兩度參與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有藝評人曾指出她對於幾位當代傑出藝術家,如Thomas Schütte、Dana Schutz與Amy Syllman等,皆有相當影響。此次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超級大畫廊Hauser & Wirth正牆面亮相者,創作於1983年,正是Lassnig在藝術界嶄露頭角後不久的大作。
取材早期宗教畫的形式,以極為歐系的表現主義風格完成,畫作名為Samson,也是現當代繪畫中少見的題材─大力士參孫(Samson)力挽狂瀾。由參孫造型可以看出,作品暗喻女性意識的投射明顯,色彩與筆觸帶有強烈的時代感,氣勢磅礡,是展會中最令人驚豔的大型繪畫作品之一。
5. Fiona Rae 菲奥娜.瑞依
Fiona Rae《Figment 3a》,2015。圖/詔藝攝。Courtesy of Fiona Rae, Buchmann Galerie.
Fiona Rae《Figment 3b》,2015。圖/詔藝攝。Courtesy of Fiona Rae, Buchmann Galerie.
被歸類為英國當代天王級流派YBAs,亦曾是英國藝術界最重要贊助者Charles Saatchi旗下的成員,1963年出生於香港的Fiona Rae,其繪畫天分有目共睹。此次展出於柏林畫廊Buchmann Galerie牆上的兩小幅2015年新作Figment系列,足證她在後英倫抽象繪畫領域的精進與成就,且相對於她一路以來的繪畫主軸語彙,有更深的領悟與表現。
在一片披著國王新衣般地充斥著譁眾取寵、不知所云泛濫成災的當代觀念藝術作品的藝博會中,Fiona Rae所用的色彩不特別吸睛、主題也不碰觸同輩灑狗血的過氣情慾老梗,以一種脫俗而卓然超群的律動抽象圖像,讓觀者自然產生崇敬之感的這兩件精彩作品,傳承了英國當代藝術界既傳統又前衛的自我風格。比起拿出久沒換洗的髒床單和過期保險套等路邊搬家貨,或用福馬林當作春藥自嗨的同輩小丑們,Fiona Rae表現出女人就是女人的氣度,不囉嗦,姐就是比你們高好幾檔!!
6. Lena Johansson 蕾娜.約翰森
Lena Johansson《The Girl》,2017。圖/詔藝攝。Courtesy of Lena Johansson, Andréhn-Schiptjenko.
Lena Johansson《Man in front of a green curtain》,2014。圖/詔藝攝。Courtesy of Lena Johansson, Andréhn-Schiptjenko.
來自斯德哥爾摩的Andréhn-Schiptjenko畫廊,這次帶來出生於1975年的瑞典藝術家Lena Johansson。純粹具象繪畫在這幾年普遍不受西方收藏界青睞,但她的作品卻頗令人感到眼睛為之一亮。
Lena的寫實技法與繪畫性雖不盡然特別突出,但在其作品中卻別具一種冷冽的暗敘事風格。取材自平凡事物,所描述者多為北歐尋常景觀一隅,有點承襲美國重要寫實藝術家Eric Fischl的特定時期風格,屬於一種靜默的紀實性繪畫。本次她的男女性肖像作品,構圖簡潔、光線明暗細膩、油彩運用順暢,尤其是色彩飽滿度掌握到恰到好處,有超過畫面本身之外的延續性敘事張力,兼有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 - 1675)等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當代感,令人印象深刻。
Lena Johansson《The Room 1》,2017。圖/詔藝攝。Courtesy of Lena Johansson, Andréhn-Schiptjenko.
Lena Johansson《The Room 2》,2017。圖/詔藝攝。Courtesy of Lena Johansson, Andréhn-Schiptjenko.
Lena Johansson《Girl painting》,2017。圖/詔藝攝。Courtesy of Lena Johansson, Andréhn-Schiptjenko.
2017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繪畫類亮點女性藝術家作品觀察 (一)
國際超級畫廊現場直擊!
REACTIONS
0
0
1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博會時事觀點藝術博覽會的競合:亞太區域脈絡下ART TAIPEI的獨特地位 (ART TAIPEI 2023專題報導)
2023-10-03|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編輯整理1729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聯展宜蘭美術館推出「冬雨.遠山.近海―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將故鄉的情懷轉化成當代藝術的美學內涵
2022-12-29|撰文者:宜蘭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580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一位烏克蘭女性藝術家的自白: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 Natasha Perekhodenko
2022-08-15|撰文者:文: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譯:林暄涵 Metra Lin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