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撰文者:陳乃慈
第11屆TIDF國際紀錄片影展於本月落幕,今年擴大影展單元內容,和台北當代藝術館、立方計劃空間合作推出兩檔實體展。其中當代館的展覽「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先行開幕,觀眾有機會看到近20件華人早期錄像藝術作品,在特殊的時代氛圍之下,如何回應社會環境的變遷。在忙碌的導覽行程過後,策展人孫松榮、林木材和參展藝術家鄭淑麗於館內小聚,一起聊聊關於展覽的幕後思考。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現今錄像藝術已成為觀眾熟悉的創作形式,議題與表形式多元,但是在1980年代初期,錄像藝術於港台兩地同時崛起,無論在技術或關注方向上,和現今的作品十分不同,時逢香港回歸20年,及台灣解嚴超過30年,對於過去作品的整理,在兩岸三地關係愈趨緊張的今日,或也提供人們鑑往知來的窗口。以下為當天對談內容節錄。
林木材、孫松榮主持展覽導覽。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對談現場。左至右:孫松榮、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展覽統籌盧穎珊、林木材、鄭淑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非池中藝術網(以下簡稱「非」):此次參展作品緊扣過去的歷史事件,如「中英聯合聲明」、「六四天安門事件」、「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和台灣戒嚴令的解除等,由這些歷史事件進行探討的出發點為何?
孫松榮(以下簡稱「孫」):在觀看這些作品的時候,我認為這些藝術家都想立即與外界連結起來,現今的藝術家反而較常探討過去的歷史事件。在當時,香港和台灣的藝術家沒有很多接觸,可能不曉得對方在做什麼事情,當我間隔二、三十年再去觀察這些作品時,發現其中有一些共通點。
這次為了回應TIDF的影展,不能將藝術的議題處理得太抽象,也不是純粹在美術館當中討論錄像藝術,因此我選擇了幾個具體的事件,剛好八零、九零年代在錄像藝術的發展上,還沒有走到數位化,在媒材上相對簡單,也在其中涉及許多具體的問題,諸如電視媒體的操作,和這四個大事件。我們也討論了幾個細節,例如展覽名稱的選定,和香港有一段「過渡期」的問題。
林木材(以下簡稱「林」):我在閱讀孫老師的文章以後,到香港看過了相關的作品。其實更吸引我的是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過後,到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有十年左右的過渡期。為了回應這次回歸,做了許多的建設。但是我在香港期間,曾經詢問當地的藝術家是否有相關的作品,答案為否,沒有人去討論這個十年。
孫:是的,他們當時會直接面對當下的問題,並不會計畫性地去進行。現今許多年輕藝術家可能會計畫性地投入創作,做得很精細,例如做一些冷戰的回顧,不過當時的藝術家似乎沒有想那麼多,直覺地認為要對現在發生的事情立即回顧或討論。
林 :以往的錄像是較為低技術的(low-tech),所以他們能做得很快,但是現在高技術的(high-tech)形式反而讓創作變得較慢,他們要強調更精細的內涵,作品的產生和事件發生的時間就會拉得很遠,藝術家大多都是討論過去的事件,錄像創作的即時性就會降低。
孫:我覺得也是運氣很好,去年鄭淑麗導演在10月來台參加女性影展,我和林欣怡老師有機會訪問到她,後來我重新梳理鄭導的作品之後,和她說我們想把作品《Making News, Making History》放進展覽。
當時我們在談論,思考到是不是就用電視螢幕呈現就好,但我覺得導演講了一個很好的想法,就是以接近原版的概念呈現,所以我們把一些大字報拿掉,我覺得目前的呈現蠻好的,如果沒有那些作品,會有甚麼部分被遺漏,但透過這些作品就將它們串聯起來了。
《Making News, Making History》於美國展出照。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馮美華《她說為何是我》,1989。蒙著雙眼的女子在城市裡行走摸索,並交錯著黑白的古代女子生活影像,呈現當時港人徬徨焦慮的狀態。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鮑藹倫《估領袖》,1990。幾位藝術家以港人所熟悉的遊戲「猜領袖」,模仿李鵬在電視中的動作,最後大夥厭煩了單調的模仿動作,紛紛離去,並也在暗示人們無法忍受遊戲過程的獨裁專斷。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洪素珍《東/West》,1984/1987。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孕生於火,感悟於自然」-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焱戀天目—張永昇個展》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杉本博司迄今最大規模回顧展「時光機」,梳理作品中不同的時間維度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覽 那些年藝術家楊茂林以藝術召喚的諸神軌跡
2023-11-0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35
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MoCA Studio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偶然的運轉」 探詢人類中心主義與感知真實性
2023-10-2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4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