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8|撰文者:林侑澂
尊彩藝術中心,《理想的生活》羅喬綾個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羅喬綾,自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主修複合媒體)畢業後,持續以童年記憶及生活經驗,作為其專職創作的主軸。透過清新雅緻的語彙,描繪孩童們簡單而真摯的樣貌,藉此再現人們心中,善良而溫暖的一部分。作為台灣藝壇指標之一,尊彩藝術中心繼2016年「走路會到的地方」後,今(2018)年夏天和羅喬綾再以「理想的生活」為題合作。
個展的標題「理想的生活」,對羅喬綾而言,並不是意指著某種目標或是期望,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該加上問號的疑問句。當人們在生活中改變著(無論主動或被動),盼望的理想生活也跟著不斷演變。藝術家藉由這個標題,試問著自己和觀眾,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理想的呢?你和我的理想生活,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左至右: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藝術家羅喬綾、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余彥良。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家庭和創作的互為表裡
(左)羅喬綾,《瑪利歐》,2018,(右)羅喬綾,《看著妳》,2017。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同時具備母親和藝術家雙重身分,羅喬綾的藝術和她的孩子們有深厚的關聯。從前一個《拯救世界》系列和《黑板》,到這次展出的《瑪利歐》都是源自於孩子們的喜好。孩子們的意見和興趣,也是啟發他創作的一大動力來源。有時候羅喬綾會問孩子說「這樣好嗎?」或是「要畫什麼好呢?」,讓孩子們不單單是畫作中的元素,也是創作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幫手。
羅喬綾的作品,多是以自己的子女和身邊的孩子們作為主題,但也有一部分是沒有設定描繪對象的創作。而藝術家在創作時,總會不經意地將自身經驗帶入作品中。經常是作品完成後,才發現原來和某人相像。例如作品《看著妳》這件唯一的背面肖像,開始時沒有特別的設想,而在畫完之後卻讓藝術家覺得越看越像自己。當然,也曾經在畫完之後,有朋友認為自己和某件作品很神似的經驗。這些小插曲,一點一滴都成為創作的旅程中珍貴的收穫。
REACTIONS
3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拿著翕相機和三跤馬,憨憨啊作,憨憨啊行:楊順發的影像縫合和上百個決定性瞬間
帝圖2022春季拍賣會0626盛大登場,齊白石滕王閣與張大千秘藏重量領銜,聚焦寒舍主人珍藏與朱德群、藍蔭鼎專拍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