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撰文者:王玉善
藝術博覽會盛行於全世界的各大城市之間,對於民眾、藏家來說,它提供了我們在繁忙的生活當中,可以盡情瀏覽各類作品及購買的好時機,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於美學需求的日益增加,抑或是藝術金融的日漸盛行。當然,要讓我們把大筆鈔票送出自己的口袋,除了自身品味的考量以外,作品能引起的共鳴,也是要素之一。
梵藝術中心展出RONALD VENTURA之作品《法鬥》。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現場的裝置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入口天井,Luke Jerram,《月之博物館Museum of the Moon》,聲光複合裝置,直徑 10 m。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本次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除了大會本身所規劃的各類策展專區以外(前輩藝術家特區、科技特展專區、MIT回顧區等),部分展商仍帶來吸睛的裝置及精細、具有歷史價值、藝術性高的原創性作品,以提供給觀者賞析。此次展覽,對於藏家來說,不僅是一個找尋具有稀少性的藝術創作之好時機,對於大眾而言,也是可以找到運用在生活當中的作品,以下分享幾件有趣的展件給予讀者們參考。
藝星藝術中心展出梅丁衍的裝置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吸引人的展示手法↓↓↓↓↓↓↓↓↓↓↓
采泥藝術-劉柏村作品《八方維度之金剛造像》
該件創作以各類尺寸大小不同的金剛造形,建構一座八面體的圍牆,同時在各面保留人形空間,讓觀者可以進入,並在上方安裝Led投射燈(每分鐘一轉),打造一個如同宇宙空間的向量場域-八面維度。同時也表達了藝術家對於當今社會的思維投射,目的在說明萬物的價值在時間的淬鍊之下,皆具有存在、變化、與消失的本質,然此本質看似變動,實則也為不變,具有極高的哲學表現。
劉柏村作品《八方維度之金剛造像》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劉柏村作品《八方維度之金剛造像》局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采泥藝術現場也展出許多經典大師的創作,如霍剛、莊普、謝貽娟等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赤粒藝術-木戶修作品
木戶修老師的創作,以冷調性的不銹鋼材質來進行製作,並表現出了金屬雕塑在造型上的所有可能性,特別是在雙股螺旋的線條交疊之間所展現的力與美,以及金屬表面質地的光澤所反射出的光芒,與映入其中的環景,都再再的彰顯了金屬在視覺上被轉換為具有生命以及溫暖的有機體,並能與空間及世界產生互動。
赤粒藝術展示空間及木戶修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木戶修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MIT新人獎-洪瑄
藝術家洪瑄長期對於墨性進行研究,並以及多樣性方式來表達,目的在於為現今當代性水墨的發展,提供一個嶄新的思考方向。其以水墨與複合媒材進行創作,對現今水墨應用的意義進行探討,讓大眾可以看到創作者在奠基於傳統的技法之後,進而擺脫過往的經驗,並以融合了時下人們生活中的感知來詮釋,形式及內容別具新意。值得一提的是,洪瑄本身也為2017臺北美術獎的優選獎得主。
MIT新人獎-洪瑄展場呈現。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洪瑄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大象藝術空間館-耿傑生作品《合群系列》
本次展出耿傑生的雕塑新作《合群系列》,他的作品最鮮明的形象是這些穿著西式正裝的人像,並透過顏料的運用,表現了類似真實布料及皮革的質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被編列在展場中,以群組呈現的人像,看似具有極高的同質性,實質上各自又有些許的差異性存在,同時也藉此暗喻了生活在當下的我們,是否是為了適應社會,而扮演著符合既定價值的角色,才能符合合群的定義?
耿傑生的創作《合群系列》。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耿傑生的創作《合群系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大象藝術空間館展示空間。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REACTIONS
0
1
1
4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展開工藝生活領域:「慢點」—2023寶藏巖慢生活節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競爭激烈,投件 802 件再創紀錄!五件優選總獎金 200 萬元 17 件作品關美館展出
2023-11-10|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