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上山?還是下山?葉采薇的膠彩敘事

葉采薇首陽山上山下華瀛藝術中心史記伯夷列傳

2018-11-14|撰文者:譚竣鴻

就是要像這樣不上也不下,我也好像在山下又好像在山上。」藝術家葉采薇把這樣的不確定語句,回應分享給觀看她作品的觀眾,思考人類在生活中的狀態。
藝術家葉采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台中華瀛藝術中心現正展出【首陽山上山下-葉采薇個展】,此次個展名稱「首陽山」命名取自《史記—伯夷列傳》,講述伯夷、叔齊兩人因天下歸於周朝,引以為恥,拒絕與社會接軌,堅持自身潔氣不願吃周朝糧食,而決定隱居於首陽山上,藉由採集山上葉菜為食,沒有別的經濟作物或是食物能吃,最終還是不敵生存環境的影響,而餓死於山上。
山上山下」此句需連著講,更讓人有感覺到像繞口令的方式。《史記—伯夷列傳》當中有趣的是,山上只有野菜可以吃,沒有任何其他食物可以使人生存,那注定還是需要下山尋覓糧食,與山下的人類社會交流以及入世接受環境。而現代大部分的藝術家應該少見永遠都不出世,待在自己的桃花源裡,隱居長年不與社會進行對話,這也是葉采薇在自己的創作脈絡裡頭,發現這種並存且尷尬的狀態。
這樣的著名歷史故事,也讓葉采薇在長期的創作生涯中,長期反思與現代社會所接軌的方式。藝術創作對葉采薇來說是單純的直接的,也趨近於大多數藝術家心靈所理想的創作狀態,希望不與外界有任何複雜的交流,只單純地在大環境中過著與世無爭隱士般的生活。
葉采薇,《三股辮》,絹本設色,24.5×22.5 cm,2016。圖/華瀛藝術中心提供。
對葉采薇來說,在家裡進行繪畫創作時就像在山上修行隱居的概念。創作是一個夢幻的理想呈現,隱居在山中不需面對社會化的過程,只需在山上隱居、採集、愜意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現實不允許葉采薇這樣的幻想,還是得下山面對社會去兼職與工作(接案、教學)。
個體社會群體兩個不同面向的關聯性,必須讓藝術家省思與調適,也是葉采薇所關乎的議題。從葉采薇以前的作品脈絡來看,採用一種描述自我面對社會的不舒適感,大環境通常給予人一種無形的社會壓力;期待每個人必須當好學生、結婚後成為一個好丈夫與好妻子,既定意象的束縛感圍繞葉采薇早期作品,但發展至今葉采薇了解到這樣的不舒適感是必經的過程,終究得社會化,個體的自主性與社會的群體性是並存對立且矛盾的
葉采薇,《看不見看不見》,絹本設色,61×95 cm,2014。圖/華瀛藝術中心提供。
葉采薇過去的創作關乎對人類在經歷社會化的過程中所面臨到的不舒適感,關於葉采薇所訴說過去創作中常提及的不舒適感,也令人不經好奇所謂不舒適感指的是?個人面對社會化角色的轉換,葉采薇從學生轉換至教職的工作,學校教職對於其他工作環境來說已經相對單純,但只要有人存在的空間與環境,就是會產生人情世故或是複雜的人際關係要處理與經營。
藝術家葉采薇繪畫教學情形。圖/藝術家葉采薇提供。
葉采薇,《心連心》,紙本設色,51.5×48 cm,2016。圖/華瀛藝術中心提供。
只要進入人類的空間或環境,就會產生人情世故要去處理,要去磨合或是去接受自己不喜歡的方式,以前的我很厭煩去講這些,也很抗拒去接觸這類的事情。但是漸漸的,在漸進式的社會化過程,我還是讓自己跨出這一步,下山來,重新面對一切才能使我溫飽以及享受真實生活。
與我們聊到現今的創作體悟,則表示:「後來進入職場工作後又結了婚,尤其結婚對大部分人來說也是一種大型社會化的完成儀式。現在的我也開始去接受並適應這樣並存的狀態。
葉采薇,《妳笑得甜蜜蜜》,絹本設色,24.5×22.5 cm,2018。圖/華瀛藝術中心提供。

葉采薇首陽山上山下華瀛藝術中心史記伯夷列傳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2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華瀛藝術中心|于傳騏:藝術短評

2017-06-0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19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