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a Kama的《行雲鎏光》 不丹當代藝術之父大展
2019-03-27|撰文者:林侑澂
Asha Kama,《Yoepami Prayers》,2018,Mixed media on canvas,99x99cm。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發願畫出千幅佛像的Asha Kama(發願至今完成125幅),在這趟將佛法轉譯為視覺藝術的千佛之旅中,在【佛陀】系列裡忠誠地畫出了自身對於佛的理解。對於Asha Kama而言「佛並不是那麼神聖且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如同心靈導師般常伴左右的信心」。一筆一畫描繪著心中的佛,面對佛法與內在意識,Asha Kama保持著謙卑地而充滿希望的態度,持續探詢著對於佛更深刻的理解。也不斷地在傳統唐卡與當代美學中,追求屬於藝術家自身的平衡。
Asha Kama,《Future Buddha》,2019,Acrylic on canvas,151x98cm。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Asha Kama所繪的佛像中,在傳統唐卡完成後就會消失的「度量規線」被保留了一部份下來(起因於留學時期接受數位繪圖軟體的影響)。畫具操作與手掌推磨的交互運用,讓畫面的層次肌理與透明感堆疊出了豐富的層次。而拼貼在畫面中的經文,竟是具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卻險被火災燒毀的珍稀拓印(搶救下來後經過謹慎處裡)。這些在當代藝術中不算少見的手法,對於傳統的不丹藝術界卻有如平地驚雷般讓人驚心動魄。而Asha Kama的藝術可貴之處之一,即是在多元形式之下,不失初衷的信仰脈絡。讓觀者在品味形式的同時,也可以清晰地接收到當中的純粹內涵。
Asha Kama,《Prayer Wheel Series V》,2018,Acrylic on canvas,119x119 cm。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身處不丹時處可見的經輪,最常見的是用手來轉動,而運用風力或水力轉動的設計也相當普遍。在【轉經輪】系列中,Asha Kama將經輪「外部刻著咒文、內部裝有佛經卷軸的經輪,轉動一次即帶來一次迴向」的意念以跨越侷限的構圖呈現。在平面的畫布上建構了似靜實動的空間感,和觀者們分享經輪轉動的觸感與聲響。也藉由這樣的視覺組成,再現了Asha Kama對於「懷抱善念、心誠則靈」的體悟。證明了信仰不再需要框限於形式,而是可以有更開闊的方式實現。
Asha Kama,《Swaying of the Black Hat》,2019,Acrylic on canvas,122x122 cm。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在本展中最具抽象表現氛圍的【金剛法舞】系列裡,Asha Kama將不丹的代表舞蹈「黑帽舞」做了空前的詮釋。在傳統的規制中,這齣高速旋轉軀體的舞蹈具有骷髏、人形、火焰、梵文等等五彩繽紛的符號,同時有著抹殺惡者的意念。但Asha Kama則是以創新的視角,敘述著「除去一個巨惡並非達到善的全部途徑,人們應該持續修行、自我淨化,才是更適當的追求真理之道」。此一系列中,Asha Kama奠基於故鄉文化,運用傳統與當代、具象與抽象、萬物與自我、身體與意識等等印襯,鋪陳出了自身對於修行軌跡的理解。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丹之寶畫廊《風馬牛犇向吉》汪柏成個展 將無形的哲思關懷轉換為視覺藝術
2021-05-24|撰文者:林侑澂5889
丹之寶畫廊《問石記》蕭博駿個展 古今交融的人文反思
2020-10-21|撰文者:林侑澂8694
丹之寶畫廊《經天緯地:張庭群畫裡的弛放宇宙》 三千白線中的雋永尋求
2020-09-10|撰文者:林侑澂6967
丹之寶藝廊隆重呈獻不丹當代藝術之父訶莎.卡瑪海外首展 《行雲鎏光》
2019-03-21|撰文者:丹之寶藝廊/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505
以厚實的佛國文化為底蘊 丹之寶畫廊呈現瑰麗的不丹當代藝術
2019-01-12|撰文者:林侑澂10155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56